-
>
四千年農夫 中國、朝鮮和日本的永續農業
-
>
(精)中華古樹名木(全2冊)
-
>
線辣椒優質高產栽培
-
>
生命的藝術:動物解剖學的神秘歷史之旅
-
>
正確使用農藥知識問答
-
>
龍眼譜:外二種
-
>
迷你花園:打造你的玻璃生態瓶
放牧制度對草原植被群落的影響:中蒙跨境地區對比研究 版權信息
- ISBN:9787509667521
- 條形碼:9787509667521 ; 978-7-5096-6752-1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放牧制度對草原植被群落的影響:中蒙跨境地區對比研究 內容簡介
放牧協同全球變化對內蒙古草原退化的影響日趨嚴重,退化速度超過了歷史上的任何時期,這導致草原生態系統的平衡與穩定受到嚴重干擾與破壞,進而使草原的服務功能明顯降低,引起了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 以放牧空間萎縮為前提的放牧制度的變化是草原生態系統性惡化的非常主要因素之一,也是《放牧制度對草原植被群落的影響:中蒙跨境地區對比研究》努力探討的一個新視角。 《放牧制度對草原植被群落的影響:中蒙跨境地區對比研究》以中蒙邊境地區為例,結合遙感與地面調查的定量方法,按照“樣方-樣帶-群落-區域”對不同放牧制度的草原群落進行了對比研究。
放牧制度對草原植被群落的影響:中蒙跨境地區對比研究 目錄
一、草原概述
二、研究綜述
(一)草原放牧生態學研究
(二)放牧制度研究
(三)放牧對草原群落的影響研究
(四)放牧制度對蒙古草原群落的影響研究
三、研究背景與意義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意義
四、研究內容與目的
(一)研究內容
(二)研究目的
第二章 研究區域
一、蒙古高原概況
(一)自然條件
(二)社會經濟概況
二、放牧制度演變
(一)蒙古國放牧制度演變
(二)中國內蒙古自治區放牧制度演變
(三)中蒙兩國放牧制度比較
三、實驗場所概況
(一)蘇赫巴托爾省
(二)錫林郭勒盟阿巴嘎旗
第三章 研究方法與設計
一、研究方法
(一)實地調查法
(二)遙感監測法
(三)問卷調查方法
(四)歷史文獻方法
(五)統計分析法
二、試驗設置
三、樣方調查
(一)植物基本特征
(二)主要物種優勢度計算
(三)物種多樣性計算
(四)群落功能性分類
(五)NDVI
(六)群落穩定性計算
第四章 結果分析
一、群落基本特征
二、主要物種優勢度分析
三、物種多樣性分析
四、植物功能群特征分析
五、NDVI
六、穩定性指數
第五章 討論
一、不同放牧制度對植被群落特征的影響
二、不同放牧制度對主要物種優勢度的影響
三、不同放牧制度對物種多樣性的影響
四、不同放牧制度對植物功能群的影響
五、不同放牧制度對NDVl的影響
六、不同放牧制度對植物群落穩定性的影響
第六章 結論
參考文獻
附圖
后記
放牧制度對草原植被群落的影響:中蒙跨境地區對比研究 作者簡介
那音太(1982-),男,副教授,博士畢業予酪農學園大學(日本)環境遙感研究室。內蒙古自治區“青年科技英才”人選,中蒙俄經貿合作與草原絲綢之路建設協同創新中心首席專家,呼和浩特市環境保護協會智庫專家,2017-2018年度Rotary(日本)獎學金獲得者。主持省部級以上科研項目4項;以首作者身份在國際SCI期刊、國內核心期刊上發表論文30余篇。主要從事牧區地理、放牧生態學和區域環境遙感評價等方面的教學與科研工作。 秦福瑩(1982-),女,副教授,內蒙古大學生態學博士。內蒙古自治區“新世紀321人才工程”第二層次人選,香港中文大學“圓玄遙感科技獎學金”獲得者。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1項,主持省部級科研項目4項;以首作者身份在國際SCI期刊、國內核心期刊上發表論文20余篇。主要從事全球氣候變化生態學、資源環境遙感等方面的教學與研究工作。
- >
回憶愛瑪儂
- >
煙與鏡
- >
有舍有得是人生
- >
隨園食單
- >
巴金-再思錄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故事新編
- >
中國歷史的瞬間
- >
上帝之肋:男人的真實旅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