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筆大師蒙田 版權信息
- ISBN:9787108068446
- 條形碼:9787108068446 ; 978-7-108-06844-6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隨筆大師蒙田 內容簡介
本書通過對蒙田人生中的幾個不同階段的描述 —— 接受教育、公共生活、十年隱居及之后的旅行等, 刻畫了蒙田這位“達觀寧靜和隱退到自我中的高手和導師”, 一個在任何情境下都“竭力爭取內心自由的一位先驅戰士”的形象。
隨筆大師蒙田 目錄
第二章 從平民到貴族
第三章 載入史冊的蒙田
第四章 寫作十年
第五章 尋找自我
第六章 捍衛內心的自由
第七章 意大利之旅
第八章 *后的歲月
米歇爾·德·蒙田年譜
《蒙田隨筆集》在中國
譯者后記
隨筆大師蒙田 節選
《隨筆大師蒙田》: 如此寬容的教育方法對米歇爾·德·蒙田的心智獨特發展而言,雖然是一種決定性的幸運,但是,這種教育方法的及時結束,對米歇爾·德·蒙田來說也是一種幸運——因為要珍惜自由,也就必須知道強迫。米歇爾·德·蒙田在六歲時被送人波爾多市的居耶內學堂讀書。不久,他就大大領教了那種強迫式的教育。他在那里上學到十三歲。波爾多城里*有錢的人家和市長的這個兒子在學堂里并未受到非常嚴厲的對待和苛求,他唯一的一次挨荊條鞭子也是“相當輕的”。但是他遇到的訓導實在是一種僵化呆板的訓導——這種訓導專橫地把種種觀念強加給這個學生,卻不問一問這個學生自己的觀念是什么。他**次不得不按照規定學習,而這個已習慣于“按照自己的意愿”學習的孩子卻本能和下意識地抗拒這種強加于自己的極其死板的知識。米歇爾·德·蒙田抱怨說:“教師們總是對著我們的耳朵大聲吼叫,好像他們要把知識灌進聽筒里去似的,而我們要做的事情僅僅是重復他們對我們說過的話。”教師們不是在學生們心中有效地形成學生們自己的看法,而是灌輸死教材。米歇爾·德·蒙田說,“我們所做的事情只不過是死記硬背”,并憤然問道,“縱使我們給自己填滿一肚子肉,如果我們不能消化,不能使之變成我們自己身上的肉,不能因此而變得強壯,那么這一肚子肉對我們又有什么用呢?”使他惱火的是,學堂里的學究們讓他學習各種史實的細節、各種數字、各種定律和各種理論體系,并要求他強行記住脫離實際的書本知識——“純粹為了炫耀的書本知識”。教師們還把那樣一些學生——他們*愿意死記硬背并把教師們事先說過的話背得滾瓜爛熟的學生——宣布為*好的學生。當時人們把那所學校的校長稱作迂夫子,并非沒有道理。因為恰恰是所接受的書本知識過多,從而扼殺了個人獨立認識世界的能力。米歇爾·德·蒙田寫道:“正如植物進水太多就會死去、燈盞的油太多就會熄滅一樣,我們的思想活動也會受到過量的學習和過量的教材的影響。”接受過多的書本知識只是加重了記憶的負擔,而不是對心智真正起作用。米歇爾·德·蒙田說:“死記硬背并不意味著我們懂得了什么,而僅僅意味著我們記住了什么。”米歇爾·德·蒙田認為,記住李維和普盧塔克著作中迦太基王國進行坎尼戰役的日期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要了解大西庇阿和漢尼拔的性格;重要的并不是冷峻的歷史事實,而是事實背后人性的內涵、心靈的內涵。而米歇爾·德·蒙田的學堂老師們只知道把定律和事實細節填鴨式地灌輸給他,所以米歇爾·德·蒙田在進入成熟的中年之后,給自己當年的老師們打了一個不好的分數,但同時也是給他們上了很好的一課。米歇爾·德·蒙田說:“我們的教師應該依據一個學生在生活中的實際表現來判斷他學到了什么,而不是憑一個學生的單純記憶來判斷他學到了什么。應該讓一個年輕人自己去鑒定和篩選他讀過的一切,而不應該讓他僅僅出于完全信賴或者出于相信權威去接受任何說教。恰恰應該是把*不相同的看法展示在他面前,如果他有能力,他就會做出自己的選擇;如果他沒有能力,他就會一直處于懷疑之中。但是,如果誰只是一味地聽從別人的話,那么這個人尋思的不是問題本身,而且也找不到問題之所在,甚至可以說,這個人根本不是在找問題。”雖然在米歇爾·德·蒙田當年的老師中間也有杰出的甚至著名的人文主義者,可是那些優秀的老師們卻不能把這樣一種提倡思想自由的教育給予這個有自己想法的男孩米歇爾·德·蒙田。所以說,米歇爾·德·蒙田不是懷著感激的心情告別那所學堂,而是以離開那所學堂了事。米歇爾·德·蒙田說:“沒有一件我現在還能算作是成績的事。”正如米歇爾·德·蒙田對他的老師們不滿意一樣,那些老師們也很可能對自己的這個學生米歇爾·德·蒙田不特別滿意,因為除了那種內心的抗拒——抗拒任何脫離實際的書本知識,抗拒課堂上的知識、抗拒死記硬背的知識,抗拒任何的強迫、抗拒任何的紀律和規章,此外,米歇爾·德·蒙田還缺乏一種敏捷和靈活的悟性。正如他的其他許多優秀稟性一樣,他的才氣橫溢的天資是在青春期以后才蘇醒的。而在他身體發育的那個年齡階段,他后來具備的那種如此清醒、機敏和好奇的思想卻令人不解地還被束縛在渾渾噩噩之中。某種惰性還依附在他身上。米歇爾·德·蒙田說:“我雖然身體很健康,而且按照我的稟性,我總是那么溫順和隨和,但那時候的我卻是慢慢騰騰、松松垮垮、磨磨蹭蹭的,人們簡直無法把我從懶散中拽出來,即便人們要把我帶出去玩,也很難做到。” ……
隨筆大師蒙田 作者簡介
斯蒂芬·茨威格(Stefan Zweig,1881-1942),奧地利著名作家,出身于富裕的猶太家庭。青年時代在維也納和柏林攻讀哲學和文學,后游歷世界各地,結識羅曼·曼蘭和弗洛伊德等人,并深受影響。第一次世界大戰時從事反戰工作,成為著名的和平主義者。二十年代赴蘇聯,認識了高爾基。一九三四年遭納粹驅逐,先后流亡英國和巴西。一九四二年在孤寂和幻滅中與妻子雙雙自殺。茨威格在詩歌、小說、戲劇和人物傳記寫作方面均有過人的造詣,尤以小說和人物傳記見長。代表作有短篇小說《一個陌生女人的來信》、《象棋的故事》、《一個女人一生中的二十四小時》;長篇小說《心靈的焦灼》;傳記《三大師》等。
- >
中國人在烏蘇里邊疆區:歷史與人類學概述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朝花夕拾
- >
巴金-再思錄
- >
回憶愛瑪儂
- >
新文學天穹兩巨星--魯迅與胡適/紅燭學術叢書(紅燭學術叢書)
- >
二體千字文
- >
上帝之肋:男人的真實旅程
- >
推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