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兩種文化之爭 戰后英國的科學、文學與文化政治
-
>
東方守藝人:在時間之外(簽名本)
-
>
易經
-
>
辛亥革命史叢刊:第12輯
-
>
(精)唐風拂檻:織物與時尚的審美游戲(花口本)
-
>
日本禪
-
>
日本墨繪
豐子愷家書 本書特色
195封家書,47幅父愛珍貴畫作《恩狗畫冊》首次面世,豐子愷生命中*后10年的生活記錄。偉大的畫家,永恒的父愛,在“茶甘飯軟酒香煙美”的生活里,思念父親。 這些是信,也是豐子愷的日記——一代畫家、教育家,每日生活的瑣碎敘述;一代散文家、裝幀藝術家,對家人的平凡愛意;一代翻譯家、藝術理論家,對精神富足生活的樸素向往。 我去看病時,旁邊有一病客說:“此人姓名與上海一個大畫家完全相同。”寶姐向他笑笑,我也不說。大約我的樣子不像腔,他想這個人總不是大畫家。——豐子愷隨著父親考上天津大學去了外地,爺爺開始了和父親長達十多年數百封的通信,彼此之間除了噓寒問暖、相互關心,更多的是唐詩接龍、宋詞藏字,讀圣賢書、習天下理。家長里短飽含父子親情,社會閑談傳遞處世之道,彰顯華夏文化的傳統思想,蘊含敦親睦族的禮讓謙卑。——豐羽
豐子愷家書 內容簡介
本書是由豐子愷的后人豐羽編輯的一部書信集, 包括書信和給恩狗的畫兩部分。書中收入了豐子愷1959-1975年間寫給小兒子豐新枚的信件, 另有15封分別是給次女女婿宋慕法和外孫宋菲君, 以及次子豐元草、三女兒豐寧馨。涉及教育子女和家庭諸事, 也有談論詩詞和書畫的心得, 更有許多在逆境中的心境剖白, 可謂豐子愷晚年處境心境的真實寫照。這樣一封封的家書, 文筆簡練樸實、平凡字句中飽含一位父親對子女的舐犢之愛, 也浸潤著一位學人的文學素養與赤子之心。
豐子愷家書 目錄
胸襟須廣大,世事似浮云——憶我的爺爺豐子愷與我的父親豐新枚
家書
致豐新枚、沈綸(180 通)
致宋慕法、宋菲君(6 通)
致豐元草(2 通)
致豐寧馨(7 通)
附錄一
恩狗畫冊(47 幅)
附錄二
豐子愷“絕筆”之考究
豐子愷家書 節選
新枚:
家中平安無事,我病稍見好轉,今日三十六度九,但依舊全日臥床,吃粥及面。有時喝威士忌一小杯。香煙日吃七八支耳。阿姐說廿五日返家,住四五日。小羽很健康,勿念。
愷 字 新枚、佩紅:
今日(十二月卅日)畫院工宣隊人來,告知我,我已于上周五解放,作為自由職業者,內部矛盾。工資照長病假例,打八折,電視機囑即去領回。房屋亦將全部還我。抄家財物,過年后,可派人去領回云云。先此告知。余俟續詳。
愷
〔1972 年〕十二月卅午〔上海〕
豐子愷家書 作者簡介
豐子愷(1898—1975),出生于浙江嘉興,是中國著名的畫家、作家和翻譯家,尤以中西融合畫法創作漫畫而著名,開創了中國現代漫畫。
豐羽,豐子愷之孫,1969年生,曾留學澳大利亞、美國、英國,豐子愷研究會會長,致力于豐子愷文化藝術傳播傳承。
- >
推拿
- >
大紅狗在馬戲團-大紅狗克里弗-助人
- >
月亮與六便士
- >
苦雨齋序跋文-周作人自編集
- >
中國人在烏蘇里邊疆區:歷史與人類學概述
- >
煙與鏡
- >
【精裝繪本】畫給孩子的中國神話
- >
回憶愛瑪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