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清通鑒(全四冊)(精裝)
-
>
明通鑒(全三冊)(精裝)
-
>
跨太平洋的華人改良與革命 1898-1918
-
>
天有二日(簽名鈐印特裝本)
-
>
歐洲至暗時刻(1878-1923):一戰為何爆發及戰后如何重建
-
>
(精裝)奧托·馮· 俾斯麥與德意志帝國建立
-
>
華文全球史:中國文脈
中國古代女性婚姻家庭 版權信息
- ISBN:9787500874379
- 條形碼:9787500874379 ; 978-7-5008-7437-9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中國古代女性婚姻家庭 本書特色
打破男性視角,引入女性視角 探究女性在古代社會各種關系中的地位變化 圖文解讀中國古代婚姻禮儀與習俗、女性史、家庭史 中國社會史學會會長常建華教授古代社會史研究力作
中國古代女性婚姻家庭 內容簡介
《中國古代女性婚姻家庭》為中國社會史學會會長、南開大學歷史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常建華的古代社會史研究力作。 全書分為三編,上編論述婚姻,內容完整。作者綜合了學術界已有的學術成果,并加上了自己閱讀史料的一些收獲,對于古代婚姻作了比較全面系統的敘述。 中編討論女性,收錄作者寫的有關文章。女性作為“半邊天”,在古代社會生活中也是很好重要的。現代女性在社會中的地位不斷提高,女性自身以及人們對女性的認識也發生了重大的變化。人們常常提起東方女性、傳統女性的特點,我們要認識今天的女性,也需要了解她們過去的歷史。 下編探討家庭,由作者的相關文章集合而成, 重點論述累世同居的大家庭與族規家訓,也以清中葉河南、江蘇為例,分析了人口、婚姻家庭的基本情況,以便讀者對于傳統社會有所了解。 附錄兩篇為作者的用心之作。《改革開放以來中國女性與婚姻家庭史研究概述》一文,是為想擴大閱讀的讀者專門寫的。《態度與立場:關于中國古代婚姻家庭的若干看法》是應《中國婦女報》之約而寫,探討傳統文化與現代社會文明的關系問題,直擊當下,回應現實。
中國古代女性婚姻家庭 目錄
中國古代女性婚姻家庭 節選
揭蓋頭 古代婚姻程序中,自宋至清都有揭蓋頭的風俗,就是新娘出嫁時,將用絲、棉所織方巾——蓋頭,蒙頭蓋面,到夫家將其揭去。 《夢粱錄》記載,南宋臨安府(今浙江杭州)結婚前三天,由男家送給新娘的催妝禮物中,包括銷金蓋頭。成婚時,新娘戴上蓋頭,在拜堂、拜家廟、交拜之前,由男家夫婦雙全的女親,用秤或機杼挑下蓋頭,露出新娘的花容。揭蓋頭的風俗流傳至清, 更加豐富多彩,有的地方是在女家戴蓋頭、揭蓋頭的。在江西雩都新郎出女家親迎,新娘子先蒙上蓋頭,由其母親送女兒上轎, 至轎前新郎親揭其巾,與新娘乘轎至夫家成婚。有的地方是在女家戴蓋頭,至夫家揭去的。在江西樂平迎娶花轎到女家,新娘用繡帕蒙面,選擇伯叔輩有福者,將之抱上花轎,至夫家入新房后,挑去繡帕,行合巹禮。江西南城也是在迎親時,給新娘蒙上青帕或繡帕,叫作“羞巾”,與樂平在合巹前挑去繡帕不同的是, 這里在男女飲完交杯酒并交拜后,才由婆婆或婆婆的母親揭去頭帕。有的地方是迎親花轎到夫家后才戴上蓋頭,江西新淦新娘一下轎,即以帕或綾紗蒙其頭。在河北淶水,則是新娘入門以羅帕蒙首,同夫拜堂之后入新房去掉羅帕,與夫飲交杯酒。蓋頭所用材料各地不同,有繡帕、羅帕、青帕、綾紗、紅巾種種名稱,一般是用紅綢做成,或在其上繡上花的圖案。揭蓋頭的人也不同, 前面例子中或新郎親自揭的,或婆婆等人揭去,在河北懷來則是新郎用秤桿挑去。蓋頭的用意,誠如“羞巾”的名稱所反映,是為了新娘遮羞而設。 盡管戴蓋頭是宋代以后古代婚姻中很有特色的風俗,但它的來源卻是一個有爭議的問題。《儀禮·士婚禮》說新婦登車之前要加“景”,景,即幜,指用輕紗所制巾類的東西。隋朝皇帝娶皇后時頭和身上要加幜,至拜堂時去幜。有的人因此認為新娘蒙首的婚禮起自先秦時代。不過也有人指出,幜是起披風、風衣的作用,把幜作為后代的蓋頭恐怕不確。 蓋頭還起源于東漢魏晉“拜時”習俗所興起的新婦蒙頭。拜時是一種婚禮,指東漢魏晉時,由于戰爭不斷,兵荒馬亂,社會動蕩不安,因而很多人家急于嫁女而倉促成婚,不擇吉辰,不備六禮,不按照禮法所定的步驟,所謂婚禮,只是用一種輕紗罩在新娘頭上,新郎把它掀開,新娘拜見公婆便成婚,這在當時成為一種社會風氣。不少人認為后世的戴蓋頭可能就起源于此。有的學者還指出,新娘蒙首用的東西叫作“蔽膝”,是婦女隨身佩戴的一幅大巾子,既可以用來遮膝,又可蒙頭。蔽膝就是后世的“蓋頭”。 還有很多人認為蓋頭繼承漢代面衣和唐代的幾種服飾而來。面衣又稱面帽,是前后用紫羅為幅下垂,雜以他色為四帶垂于背。漢代趙飛燕為皇后,其妹給她就上過“金花紫羅面衣”。唐朝初年,騎馬的宮女多依南齊隋朝舊制,身著“ ”,可以將全身障蔽,不使路人看見。可合可開,欲窺人和視物時可用手張開。據說傳自北方少數民族,王公之家都使用。唐高宗時使用帷帽,是帽子的一種,比淺露。武則天時廢棄不用,帷帽盛行。再后又戴皂?,方五尺,是一種輕紗頭巾,皂又稱“幞頭”。到了宋代把“幞頭”叫作“蓋頭”。宋代講究禮儀的婦女上街,要戴上蓋頭,以后用于婚禮。總之,蓋頭大約起源于*初為婦女騎馬遠行而防止風沙、保護面部制作的一種飾物, 后來作為宮廷婦女的裝飾品,逐漸向民間普及,并成為婚禮用品。 古代婚禮除了用蓋頭遮羞外,魏晉南北朝隋唐時期還有用扇子遮羞的。新娘出閣,或由侍娘執扇或自持一把扇子,見人即用以遮面,洞房成親親友退走之后,才將扇子放下,叫作“卻扇”。傳世的不少詩篇是反映這一婚俗的,在南朝,梁的何遜有《看新婚詩》,其中說:“如何花燭夜,輕扇掩紅妝。”陳的周弘正也在《看新婦詩》中留下了“暫卻輕紈扇,傾城判不賒”之句。在唐朝,詩人楊師道《初宵看婚詩》說:“隱扇羞應慣,含情愁已多。” 從這些詩句來看,婚禮交拜前新娘周圍有扇為障,用以遮羞。 ……
中國古代女性婚姻家庭 作者簡介
常建華 南開大學歷史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南開大學中國社會史研究中心主任、中國社會史學會會長。研究方向為中國社會史、明清史。 主要著述: 《日常生活的歷史學》 《觀念、史料與視野》 《社會生活的歷史學》 《新時期中國社會史學》 《宋以后宗族的形成及地域比較》 《明代宗族研究》 《朝鮮族譜研究》 《宗族志》 《清代的國家與社會研究》 《清朝大歷史》 …… 主編《中國鄉村社會史名篇精讀》《中國城市社會史名篇精讀》《中國日常生活史讀本》《中國社會史經典精讀》《清嘉慶朝刑科題本社會史料分省輯刊》等;合編《日常生活視野下的中國宗族》等;發表論文、綜述、書評、隨筆等330余篇。
- >
人文閱讀與收藏·良友文學叢書:一天的工作
- >
羅曼·羅蘭讀書隨筆-精裝
- >
中國人在烏蘇里邊疆區:歷史與人類學概述
- >
回憶愛瑪儂
- >
有舍有得是人生
- >
自卑與超越
- >
大紅狗在馬戲團-大紅狗克里弗-助人
- >
小考拉的故事-套裝共3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