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百年孤獨(2025版)
-
>
易中天“品讀中國”系列(珍藏版全四冊)
-
>
心歸何處
-
>
(精裝)羅馬三巨頭
-
>
野菊花
-
>
梁啟超家書
-
>
我的父親母親:民國大家筆下的父母
新書--中國文學名家名作鑒賞精華:三曹詩文鑒賞辭書 珍藏本(精裝) 版權信息
- ISBN:9787532655397
- 條形碼:9787532655397 ; 978-7-5326-5539-7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shù):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新書--中國文學名家名作鑒賞精華:三曹詩文鑒賞辭書 珍藏本(精裝) 本書特色
適讀人群 :供大眾閱讀本書為“中國文學名家名作鑒賞精華”系列的一種,選取名家名作及鑒賞文,配以生平著作年表等,編成名家名作鑒賞集,以使讀者能在專家精彩的賞析文的引導下,較全面、深入地欣賞歷代名家的名篇佳作,并對其生平有所了解。“三曹”即曹操、曹丕、曹植父子,為建安文學的代表人物,在中國文學、文化史上聲名煊赫,于詩、文領域皆卓然成家,各具風采,本書收錄了其*有代表性的名篇和諸多專家的精彩鑒賞文。所收詩文名篇較全面地反映了“三曹”在文學上所取得的卓越成就,鑒賞文則出自王運熙、金性堯、周勛初、駱玉明等當代名家之手,深入淺出,流暢生動。既能深入剖析“三曹”名作之佳處,又能使普通讀者領略名作的音韻美、情感美。總之,本書可謂古今名家聯(lián)手為讀者奉上的一道詩文佳肴、精神盛宴。
新書--中國文學名家名作鑒賞精華:三曹詩文鑒賞辭書 珍藏本(精裝) 內容簡介
《三曹詩文鑒賞辭典(珍藏本)》是上海辭書出版社中國文學名家鑒賞辭典系列之一,精選“三曹”代表作品55篇,其中曹操、曹丕、曹植詩各8、10、23篇,文各4、7、3篇,另請當代研究專家為每篇作品撰寫鑒賞文章。 《三曹詩文鑒賞辭典(珍藏本)》中詮詞釋句、發(fā)明妙旨,有助于讀者一窺“三曹”名篇之堂奧,嘗鼎一臠,更好地領略“三曹”感懷時事、梗概多氣、語言樸茂、格調高古的文學成就。另外,書末還附有《三曹生平與文學創(chuàng)作年表》,供讀者參考。
新書--中國文學名家名作鑒賞精華:三曹詩文鑒賞辭書 珍藏本(精裝) 目錄
薤露行 曹操
蒿里行 曹操
短歌行 曹操
秋胡行 曹操
苦寒行 曹操
步出夏門行(觀滄海) 曹操
步出夏門行(龜雖壽) 曹操
卻東西門行 曹操
燕歌行二首(其一) 曹丕
秋胡行 曹丕
黎陽作三首(其二) 曹丕
黎陽作三首(其三) 曹丕
芙蓉池作 曹丕
廣陵觀兵 曹丕
雜詩二首(其一) 曹丕
雜詩二首(其二) 曹丕
清河作 曹丕
釣竿行 曹丕
鰕蛆篇 曹植
吁嗟篇 曹植
箜篌引 曹植
野田黃雀行 曹植
名都篇 曹植
美女篇 曹植
白馬篇 曹植
朔風詩五章 曹植
公宴 曹植
贈徐幹 曹植
贈丁儀 曹植
贈王粲 曹植
贈白馬王彪 曹植
送應氏二首(其一) 曹植
雜詩七首(其一) 曹植
雜詩七首(其三) 曹植
雜詩七首(其四) 曹植
雜詩七首(其六) 曹植
七哀 曹植
情詩 曹植
七步詩 曹植
梁甫行 曹植
斗雞篇 曹植
文
讓縣自明本志令 曹操
祀故太尉橋玄文 曹操
舉賢勿拘品行令 曹操
遺令 曹操
典論·論文 曹丕
出婦賦 曹丕
與朝歌令吳質書 曹丕
與吳質書 曹丕
談生 曹丕
宗定伯捉鬼 曹丕
望夫石 曹丕
洛神賦 曹植
與楊德祖書 曹植
說疫氣 曹植
附錄
三曹生平與文學創(chuàng)作年表
新書--中國文學名家名作鑒賞精華:三曹詩文鑒賞辭書 珍藏本(精裝) 節(jié)選
《三曹詩文鑒賞辭典(珍藏本)》:《步出夏門行》,又名《隴西行》,屬古樂府《相和歌·瑟調曲》。“夏門”原是洛陽北面西頭的城門,漢代稱夏門,魏晉稱大夏門。古辭僅存“市朝人易,千歲墓平”二句(見《文選》李善注)。《樂府詩集》另錄古辭“邪徑過空廬”一篇,寫升仙得道之事。曹操此篇,《宋書·樂志》歸入《大曲》,題作《碣石步出夏門行》。從詩的內容看,與題意了無關系,可見,只是借古題寫時事罷了。詩開頭有“艷”辭(序曲),下分《觀滄海》《冬十月》《土不同》《龜雖壽》四解(章),當作于建安十二年(207)北征烏桓得勝回師途中。東漢末年,正當軍閥逐鹿中原之時,居住在遼西一帶的烏桓強盛起來,他們南下攻城略地,成為河北一帶的嚴重邊患。建安七年(202),曹操摧毀了袁紹在河北的統(tǒng)治根基后,袁紹嘔血而死。三年后,其子袁熙、袁尚逃到烏桓,勾結烏桓貴族多次入塞為害。當時,曹操處于南北夾逼的不利境地:南有盤踞荊襄的劉表、劉備,北有袁氏兄弟和烏桓。為了擺脫被動局面,曹操采用謀士郭嘉的意見,于建安十二年夏率師北征,五月至無終,秋七月遇大水,傍海大道不通,后接受田疇建議,斷然改道,經(jīng)徐無山,出盧龍塞,直指柳城,一戰(zhàn)告捷。九月,勝利回師,途經(jīng)碣石等地,借樂府《步出夏門行》舊題,寫了這一有名的組詩。詩中描寫河朔一帶的風土景物,抒發(fā)個人的雄心壯志,反映了詩人躊躇滿志、叱咤風云的英雄氣概。關于曹操東臨碣石,過去多以為是北征烏桓去時的事,其實,這種看法與史實不符,不可置信。我們用《三國志》中《武帝紀》和〈田疇傳》的記載來核對,曹操當是在北征烏桓的歸途中登臨碣石的,因為去時逢大水,傍海大道不通,他只好改道走徐無山那條小路前往遼西。“九月,公引兵自柳城還……十一月至易水”,他應在這年(207)九月或十月初“臨碣石”“觀滄海”。至于碣石山位于現(xiàn)今何處,目前學術界尚有爭議,或以為此山已沉入現(xiàn)今河北省樂亭縣境的大海中,或以為就是現(xiàn)今河北省昌黎縣北的碣石山。不管怎樣,在曹操登臨時,它應是傍海一帶較高的石山。“東臨碣石,以觀滄海。”頭二句點明“觀滄海”的位置:詩人登上碣石山頂,居高臨海,視野寥廓,大海的壯闊景象盡收眼底,以下十句描寫,概由此拓展而來。“水何澹澹,山島竦峙”是望海初得的大致印象,有點像繪畫的粗線條。“澹澹”,形容大海水面浩渺的樣子;“何”,何其,今言“多么”,是嘆美之詞。“澹澹”而加嘆美,那滄海的遼闊蒼茫氣象便可想而知了。在這水波“澹澹”的海上,*先映入眼簾的是那突兀聳立的山島,它們點綴在乎闊的海面上,使大海顯得神奇、壯觀。這兩筆寫出了大海遠景的一般輪廓,下面再層層深入描寫。“樹木叢生,百草豐茂。秋風蕭瑟,洪波涌起。”前二句具體寫竦峙的山島:雖然已到秋風蕭瑟、草木搖落的季節(jié),但島上樹木繁茂、百草豐美,給人生意盎然之感。后二句則是對“水何澹澹”一句的進一層描寫:定神細看,在秋風蕭瑟中的海面竟是洪波巨瀾,洶涌起伏。這兒,雖是秋天的典型環(huán)境,卻無半點蕭瑟凄涼的悲秋意緒。在我國文學史上,由于作家的世界觀和處境等種種原因,自宋玉《九辯》開悲秋文學的先聲之后,多少騷人墨客因秋風而臨風灑淚,見落葉而觸景傷情!然而,曹操卻能面對蕭瑟秋風,極寫大海的遼闊壯美:在秋風蕭瑟中,大海洶涌澎湃,浩渺接天;山島高聳挺拔,草木繁茂,沒有絲毫凋衰感傷的情調。這種新的境界,新的格調,正反映了他“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的“烈士”胸襟。“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漢燦爛,若出其里。”前面的描寫,是從海的平面去觀察的,這四句則聯(lián)系廓落無垠的宇宙,縱意宕開大筆,將大海的氣勢和威力托現(xiàn)在讀者面前:茫茫大海與天相接,空蒙渾融;在這雄奇壯麗的大海面前,日、月、星、漢(銀河)都顯得渺小了,它們的運行,似乎都由大海自由吐納。詩人在這里描寫的大海,既是眼前實景,又融進了自己的想象和夸張,展現(xiàn)出一派吞吐宇宙的宏偉氣象,大有“五岳起方寸”的勢態(tài)。這種“籠蓋吞吐氣象”是詩人“眼中”景和“胸中”情交融而成的藝術境界。……
新書--中國文學名家名作鑒賞精華:三曹詩文鑒賞辭書 珍藏本(精裝) 作者簡介
本書為上海辭書出版社文學鑒賞辭典編纂中心編,領銜撰稿為王運熙、金性堯、周勛初、駱玉明等古典文學研究領域深具造詣的專家。王運熙,復旦大學教授、中國語言文學研究所所長、中國古代文論學會第一屆常務理事;專于中國古典文學和文學理論批評,尤長于漢魏六朝、唐代文學和《文心雕龍》的研究;著有《六朝樂府與民歌》《漢魏六朝唐代文學論叢》《文心雕龍?zhí)剿鳌罚骶幱小吨袊膶W批評史》(三卷本)等。金性堯,中國古典文學家、出版人,曾為中華書局上海編輯所第二編輯室副主任、上海古籍出版社支部主任,有《唐詩三百首新注》《宋詩三百首新注》《明詩三百首新注》《爐邊詩話》《閑坐說詩經(jīng)》等。周勛初,南京大學教授、江蘇省文史研究館館長、全國高等院校古籍整理研究工作委員會副主任、中國唐代文學學會顧問、中國古代文學理論學會顧問、中國《文選》學會顧問,著有《高適年譜》《中國文學批評小史》《魏晉南北朝文學論叢》等。駱玉明,復旦大學教授,《辭海》編委,主要研究方向為漢魏六朝文學,著有《南北朝文學》《精讀》《簡明中國文學史》,與章培恒教授合編《中國文學史》(三卷本)、《中國文學史新著》。
- >
伯納黛特,你要去哪(2021新版)
- >
中國歷史的瞬間
- >
自卑與超越
- >
隨園食單
- >
史學評論
- >
月亮與六便士
- >
我從未如此眷戀人間
- >
【精裝繪本】畫給孩子的中國神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