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闖進數學世界――探秘歷史名題
-
>
中醫基礎理論
-
>
當代中國政府與政治(新編21世紀公共管理系列教材)
-
>
高校軍事課教程
-
>
思想道德與法治(2021年版)
-
>
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2021年版)
-
>
中醫內科學·全國中醫藥行業高等教育“十四五”規劃教材
中醫外科學 版權信息
- ISBN:9787513249058
- 條形碼:9787513249058 ; 978-7-5132-4905-8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中醫外科學 內容簡介
《中醫外科學(第2版 供中醫、中醫康復保健專業用)》堅持以“三基”(基本理論、基本知識、基本技能)為基礎,突出科學性、規范性、實用性;與執業助理醫師資格考試接軌,與學生就業崗位接軌,高度重視實踐和實訓教學環節,強化學生的實踐能力和職業技能培養,努力提高學生的實際動手能力。編寫內容以先進、實用為原則,貫徹“內容規范化,結構模塊化,素材數字化及參照行業標準、執業考綱”的精神,對上版教材的內容和體例進行了刪減、補充和修改。 根據中醫外科學傳統分類法,全書分為總論、各論兩大部分,共14模塊,其中總論部分5模塊,各論部分9模塊。各論以臨床疾病的類型成模塊,每模塊前置短文對本類疾病進行概括性說明。每項目一病,分為學習目標、病例導入、正文、考綱摘要和復習思考。
中醫外科學 目錄
模塊一 中醫外科學發展概況
一、中醫外科學發展簡史
二、中醫外科學的主要學術流派
三、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來中醫外科學的發展
模塊二 中醫外科學的范圍、疾病命名、基本術語
項目一 中醫外科學的范圍
一、傳統中醫外科學的范圍
二、現代中醫外科學的范圍
項目二 中醫外科疾病的命名原則
項目三 基本術語
模塊三 中醫外科疾病的病因病機
項目一 致病因素
一、外感六
二、情志內傷
三、飲食不節
四、外來傷害
五、勞傷虛損
六、痰飲瘀血
七、感受特殊之毒
項目二 發病機理
一、邪正盛衰
二、氣血凝滯
三、經絡阻塞
四、臟腑失和
模塊四 中醫外科疾病辨證
項目一 辨病
一、正確辨病的方法
二、辨病的程序
項目二 陰陽辨證
一、陰陽是外科疾病辨證的總綱
二、陰陽辨證的注意事項
項目三 局部辨證
一、辨腫
二、辨腫塊與結節
三、辨疼痛
四、辨癢
五、辨膿
六、辨潰瘍
七、辨出血
模塊五 中醫外科疾病治法
項目一 內治法
一、內治三法則
二、內治法的具體運用
項目二 外治法
一、藥物療法
二、手術療法
三、其他療法
各論
模塊六 瘡瘍
項目一 概述
項目二
項目三 疔瘡
一、顏面部疔瘡
二、手足部疔瘡
三、紅絲疔
四、爛疔
五、疫疔
項目四
一、頸癰
二、腋癰
三、臍癰
四、委中毒
項目五
一、鎖喉癰
二、臀癰
三、手發背
四、足發背
項目六 有頭疽
項目七 丹毒
項目八 走黃與內陷
一、走黃
二、內陷
項目九 瘰疬
項目十 褥瘡
模塊七 乳房疾病
項目一 概述
項目二 乳癰
項目三 乳癖
項目四 乳核
項目五 乳巖
模塊八
項目一 概述
項目二 氣癭
項目三 肉癭
項目四 石癭
模塊九 瘤、巖
項目一 概述
項目二 脂瘤
項目三 血瘤
項目四 肉瘤
項目五 失榮
模塊十 皮膚病和性傳播疾病
項目一 概述
項目二 熱瘡
項目三 蛇串瘡
項目四
項目五
項目六 面游風
項目七 油風
項目八 蟲咬皮炎
項目九 疥瘡
項目十 濕瘡
項目十一 接觸性皮炎
項目十二 藥毒
項目十三 癮疹
項目十四 牛皮癬
項目十五 白疤
項目十六 粉刺
項目十七 紅蝴蝶瘡
項目十八 淋病
項目十九 梅毒
項目二十 尖銳濕疣
項目二十一 艾滋病
模塊十一 肛門直腸疾病
項目一 概述
項目二
一、內痔
二、外痔
三、混合痔
項目三 息肉痔
項目四 肛癰
項目五 肛漏
項目六 肛裂
項目七 脫肛
項目八 鎖肛痔
模塊十二 泌尿男性疾病
項目一 概述
項目二 子癰
項目三 子痰
項目四 尿石癥
項目五 精濁
項目六 精癃
模塊十三 周圍血管疾病
項目一 概述
項目二 股腫
項目三 青蛇毒
項目四 筋瘤
項目五 臁瘡
項目六 脫疽
模塊十四 其他外科疾病
項目一 燒傷
項目二 凍瘡
項目三 毒蛇咬傷
項目四 腸癰
項目五 破傷風
附錄 中醫外科常用方劑
主要參考書目
中醫外科學 節選
《中醫外科學(第2版 供中醫、中醫康復保健專業用)》: 3.虛心學習,持續積累臨床經驗我們不僅要注重向書本學習,而且要積極向實踐學習,吸取他人的經驗和教訓,不斷提高辨別疾病的水平和能力。 4.要擁有比較豐富的西醫學知識和技能作為一名當代的中醫醫生,不僅要掌握豐富的中醫學知識和技能,還要有扎實的西醫學知識和技能。在臨床工作中,中醫辨病重在宏觀角度著眼,西醫重在微觀人手。因此,如果將二者有機地結合起來,不僅可以正確辨別疾病的性質,還可以客觀確定疾病發生發展過程中量的變化,使臨床辨病更加科學和規范。 二、辨病的程序 1.詢問病史主要是詢問本次發病的原因或誘因、發病過程、治療及病情變化,從中抓住可以提示診斷的關鍵線索,為辨病提供依據。應仔細詢問既往的病史(包括個人生活史、職業史、婚姻史等)、既往的診斷、治療經過和效果,以資參考。如足癬患者,突然出現下肢紅腫,一般多為丹毒。 2.全面體檢在診斷外科疾病時,應對每位患者的局部表現做全面的檢查,既要搜集臨床特征比較明顯的一般性資料,,又要全面了解患者的一般狀況,在細微之處找到新的.發病線索,避免漏診或誤診,從而達到正確辨病的目的。如乳房腫塊患者,首先應細致診察乳房局部及同側腋窩淺表淋巴結的變化,其次還要檢查患者的全身情況,以便區分屬于乳癖或乳巖。 3.注重局部局部癥狀與體征是外科疾病臨床表現的*大特點,各種疾病的局部表現各具特點,同一種疾病不同發展階段的表現也不一致。因此,在臨床上應十分重視外科疾病的局部診查,通過明確局部的特征性表現,辨別該臨床表現是哪種疾病、處于該病的哪一階段。故詳查局部表現,不僅可以正確診斷疾病和驗證療效,而且還可以積累外科臨床經驗,不斷提高臨床診治水平和質量。 4.選擇必要的輔助檢查近年來,許多新的診斷和治療儀器設備進入臨床,可提供疾病微觀狀態或不同側面的臨床情況,為中醫外科學診查疾病提供了良好條件。因此,在臨床診斷和治療中,我們應根據臨床的實際情況,合理地選擇輔助檢查手段,為正確診斷疾病提供客觀依據。臨床選用時,必須了解輔助檢查的原理、目的、適應證、注意事項、不良反應等,同時還應考慮患者的身體條件和經濟承受能力。 5.綜合分析正確辨病的過程是一項復雜的綜合分析的系統性工程。首先通過望、聞、問、切四診及必要的輔助檢查,全面、客觀地收集臨床資料,然后根據自己所掌握的中醫學知識和理論,對這些資料進行認真的分析歸納,去偽存真:去粗存精,從而辨別為某種疾病。因此,在臨床過程中,四診資料是否完備、是否客觀決定著辨病的正確性;同時,從醫者必須學識淵博、經驗豐富、思維嚴謹,只有這樣,才能對四診資料進行綜合分析。所以,每一位醫務人員只有在醫學知識、臨床經驗、思維方式三個方面進行持久的鍛煉,才能不斷提高辨病和治療水平。 ……
中醫外科學 作者簡介
段安,男,1964年9月出生,保山中醫藥高等專科學校中醫藥系教授,1987年參加工作,從事《中醫外科學》課程教學30年。
- >
月亮虎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故事新編
- >
中國歷史的瞬間
- >
隨園食單
- >
小考拉的故事-套裝共3冊
- >
回憶愛瑪儂
- >
史學評論
- >
巴金-再思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