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百年孤獨(2025版)
-
>
易中天“品讀中國”系列(珍藏版全四冊)
-
>
心歸何處
-
>
(精裝)羅馬三巨頭
-
>
野菊花
-
>
梁啟超家書
-
>
我的父親母親:民國大家筆下的父母
被棄的意象:中世紀與文藝復興文學入門 版權信息
- ISBN:9787520707756
- 條形碼:9787520707756 ; 978-7-5207-0775-6
- 裝幀:80g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被棄的意象:中世紀與文藝復興文學入門 本書特色
《被棄的意象》不是一部中世紀文學百科全書,它所關注的宇宙模式和文學風景是經過聚焦的,各章各節并非松散的條目,而是有機相連、互為呼應;《被棄的意象》也有別于一般的觀念史或文學史著作,劉易斯除了在回顧某個概念的生成和演變時遵循時間順序之外,主要是圍繞主題分門別類地展開論述。這樣的寫作手法與作者使用“模型”(the Model)這個帶有空間結構特點的概念是分不開的。 劉易斯是**位將“模型”概念引入中世紀思想和文學的研究中,提出“中世紀宇宙模型”這個說法并對其來源、總體結構和細部作過系統概述的專業學者。
被棄的意象:中世紀與文藝復興文學入門 內容簡介
本書是著名文學家、學者C.S.路易斯的*后一部學術著作。書的前身是路易斯在“二戰”前后為牛津大學學生開設的“中世紀和文藝復興詩歌導論”課程講稿。路易斯以中世紀和文藝復興時期的文學為主要樣本,旨在勾勒其背后的思想文化形態,即作者所說的“中世紀模型”,并由此審視這個時期的文學特質。 《被棄的意象》不只是一部通識類的學術著作,更是一部智慧之書,它記載了西方人在兩千年的時間里構想和諧的世界秩序、為自己的靈魂尋找精神依歸的歷程,也蘊含了作者關于宇宙、文學、人生、時代、思維方式的洞見和領悟。此外,為幫助讀者更深入地理解書中的引文及思想背景,本書譯者精心撰寫了6萬字平易翔實的注解。
被棄的意象:中世紀與文藝復興文學入門 目錄
目 錄
中譯本導言 001
序言 027
**章 中世紀概況 029
第二章 補充說明 042
第三章 古典時期文獻精選 050
**節 《西庇阿之夢》 051
第二節 盧坎 058
第三節 斯塔提烏斯、克勞迪烏斯和“自然女神” 065
第四節 阿普列烏斯的《論蘇格拉底之神》 073
第四章 醞釀時期文獻精選 078
**節 卡爾齊地烏斯 082
第二節 馬克羅比烏斯 097
第三節 偽狄奧尼修斯 109
第四節 波埃修斯 116
第五章 諸天 139
**節 宇宙的構成 139
第二節 諸天的運轉 151
第三節 諸天的棲居者 165
第六章 長生靈 174
第七章 地球及其棲居者 196
**節 地球 196
第二節 動物 205
第三節 人類的靈魂 213
第四節 理性魂 219
第五節 感覺魂和植物魂 225
第六節 靈魂與肉身 230
第七節 人類的肉身 235
第八節 人類的歷史 240
第九節 博雅七藝 254
第八章 中世紀模型的影響 270
結語 290
索引 297
附:中世紀人的想象和思想 321
譯后記 349
被棄的意象:中世紀與文藝復興文學入門 節選
我認為作這些講座、寫這本書不無價值,我以前一直希望能事先弄到一套尚過得去的裝備(盡管并非十分完備) 并隨身攜行,這樣,它就可以把我“帶入”文學里。美景當前,卻要不時翻看地圖,這只會破壞欣賞風景應有的心態,即“智慧的消納”。但是動身之前查閱地圖,卻不會有這樣的害處。其實,地圖能把我們引向各色的風景,包括那些我們僅靠直覺從不會發現的景致。 *典型的中世紀人并不耽于夢幻或漫游。他是組織者、整理者和體系構建者,他想要“萬物各得其所,各歸其位”。他對體系懷有熱烈的激情,他的心智能激發出一股穩定、不懈且歡騰的活力,從而把一大堆異質的材料化合成一個整體。 所有完善的事物要先于所有不完善的事物出現,這條法則影響了中世紀人對人類歷史的總體觀感:他們傾向于相信曾經的時代要好于自己所處的時代。他們常會在各類作品中歌頌“原初時代”的輝煌與美好,控訴自己時代的墮落與衰敗。 其他時代并沒有哪個宇宙模型像中世紀模型一樣,被如此普遍地接受,如此能滿足人的想象。中世紀和文藝復興對宇宙的喜愛,與奧勒留這位斯多葛派皇帝的心態相比,更具自發和審美特質,更少承受良知和順從帶來的負擔。 中世紀藝術是謙卑的,當然藝術家很可能是驕傲的——他們為自己的藝術造詣而驕傲,但并沒有為藝術提出文藝復興盛期或浪漫主義時期那樣的主張。他們很可能不會認同這個論斷:詩歌是“所有學問中地位*低的”。不過,在那個時代,這個論斷絕不會引發像今天這樣激烈的抗議。 在進化思維里,人類位于梯子的頂端,梯子的底部消失在黑暗中;在中世紀思維里,人類處于梯子的底部,梯子的頂端隱沒在神光里。 所有人都知道,幸福是真正的善,所有人都追求幸福,但大多數時候,選擇了錯誤的道路,就像一個醉酒的人,知道自己的家在哪里,卻找不到回家的路。即使是遵循錯誤的路徑,也表明人類對真正的幸福是有模糊認識的;因為真正的善,應當像名望一樣是光榮的,或者像財富一樣是自足的。我們天生有一種強大的沖動,想奮力回到自己的出生之地,就像關在籠中的鳥兒拼命要回到林中一樣。 古老的宇宙模型使我愉悅,就像我相信它曾讓我們的先人愉悅一樣。在我看來,在諸多想象的結構里,少有什么能同時具備輝煌壯麗、節制穩重、條理連貫的特征,且三者不分上下。 不管現代人在眺望夜空時有什么別的感受,*起碼他能感受到自己是在向外眺望——就像從明亮的門廊處遠眺黑暗而凄涼的荒野。但如果你接受了“中世紀模型”,你會覺得自己是在向內窺探。太陽升上天空時,光芒耀眼,我們卻無法看清里面的景象;而當黑夜將簾幕拉起,我們才可以窺見幕后那豪華而盛大的景象。 在中世紀宇宙圖景里,地球之外的世界其實是一片光明,樂聲繚繞,充滿了愛和活力。我們在白日里看不到這個景象,因為太陽耀眼的光芒猶如一道簾幕,遮去了那里的一切。但是,黑夜降臨之后,天空里的幽暗(其實是地球投在空中的黑影) 反而像一只伸來的巨手,掀開了這道簾幕,讓地球上的居民得以窺視天堂中的溫暖和美好。
被棄的意象:中世紀與文藝復興文學入門 作者簡介
C. S. 路易斯(C. S. Lewis,1898—1963)是英國奇幻文學經典《納尼亞傳奇》的作者,更是20世紀著名的基督教思想家、學者、杰出的批評家。他畢生研究文學、哲學、神學,對中古及文藝復興時期的英國文學造詣尤深,堪稱英國文學研究的巨擘。相關著作有《愛的寓言》(1936)、《序》(1942)、《十六世紀英國文學史》(1954)、《文學批評的實驗》(1961)、《被棄的意象》(1964)。路易斯的文學批評悠閑從容、學養深厚卻又平易近人,兼具智者的人生洞見和稚童般的閱讀熱忱,體現了“牛津”文學批評傳統最好的一面。 葉麗賢,福建閩侯人,北京大學英美文學博士,中國社科院外文所學者,《世界文學》編輯,譯著有《饑渴的想象:塞繆爾??約翰遜散文作品選》《生命之殿:但丁??羅塞蒂十四行詩集》等,曾在文學期刊發表譯文約20萬字。
- >
姑媽的寶刀
- >
自卑與超越
- >
巴金-再思錄
- >
苦雨齋序跋文-周作人自編集
- >
新文學天穹兩巨星--魯迅與胡適/紅燭學術叢書(紅燭學術叢書)
- >
伊索寓言-世界文學名著典藏-全譯本
- >
【精裝繪本】畫給孩子的中國神話
- >
大紅狗在馬戲團-大紅狗克里弗-助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