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以利為利:財政關系與地方政府行為
-
>
立足飯碗 藏糧于地——基于中國人均耕地警戒值的耕地保護視角
-
>
營銷管理
-
>
茶葉里的全球貿易史(精裝)
-
>
近代華商股票市場制度與實踐(1872—1937)
-
>
麥肯錫圖表工作法
-
>
海龜交易法則
中華吉祥文化(商貿卷) 版權信息
- ISBN:9787551905534
- 條形碼:9787551905534 ; 978-7-5519-0553-4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中華吉祥文化(商貿卷) 內容簡介
本套叢書是次多角度系統闡述我國吉祥文化的著述,靠前相關研究專家花費近十年心血,是泰山出版社重點出版項目,是國家出版基金資助項目,也是中華很好傳統文化研究的力作。本套叢書分為民間藝術卷、民間信仰卷、人生儀禮卷、飲食卷、服飾卷、商貿卷、文字卷、語言卷、動物卷九卷,互為體系,又各自成篇。各卷著述選取了大量吉祥文化事象,進行系統詳細分析與闡述,形成了各自的理論體系。為了增加可讀性,本叢書用通俗易懂、生動活潑的語言敘述,用各種故事傳說渲染,并配以精選的插圖,圖文并茂。既適合研究者閱讀,也適合大眾讀者欣賞。
中華吉祥文化(商貿卷) 目錄
**章 商業字號命名中的吉祥意蘊
一、“行商”與“坐賈”
二、字號命名原則與構成要素
三、命名的忌諱
四、老字號文化探源
第二章 招幌、商標話吉祥
一、趣話招幌
二、漫說商標
三、招幌、商標中的吉祥意蘊
第三章 趨利避害求吉祥
一、求古求利的經營理念
二、趨吉避兇說禁忌
三、數字吉祥
第四章 行業祖師與財神爺
一、行業祖師崇拜
二、無與倫比的財神爺
第五章 吉祥無處不在:節慶商貿
一、傳統節日與吉祥商貿
二、新興節會與吉祥商貿
參考文件
后記
中華吉祥文化(商貿卷) 節選
《中華吉祥文化·商貿卷》: **章 商業字號命名中的吉祥意蘊 早在原始社會末期,中國已經出現了簡單的物物交換。然而,自戰國時期的“獎耕戰”“抑商賈”始,至秦漢“重農抑商”“崇本抑末”逐漸成國策,再至后來,抑商政策持續了兩千多年。這不但使商人飽經滄桑困苦,更使工商業由此成為末技、賤業,從業之人也成為“萬般皆下品”的低賤者。唯其如此,中國古代的商人階層才更充滿對吉祥平安的祈愿,并在工商業經營的各個方面追求吉祥,使相應吉祥文化得到充分發展! 〈套Z是人們過去對商人的稱謂,其中從事販運貿易的人被稱作“商”,而坐市售物的人被稱作“賈”,兩者合稱“商賈”。事實上從商業出現起,遠程販運與坐市售物就難以分開,可以說是各有側重。 一、“行商”與“坐賈” “行商”“坐賈”,可以合稱為“行商坐賈”,也可簡稱為“商賈”,這是人們過去對商人的一種稱謂。起初人們把從事販運貿易的人稱作“商”,而把坐市售物的人稱作“賈”!栋谆⑼x·商賈》中對“商”與“賈”的區別有著這樣的點評:“商之為言商也,商其遠近,度其有亡,通四方之物,故謂之商也;賈之謂言固,固有其用物,以待民來,以求其利者也。行日商,止日賈!焙髞黼S著時代的變遷和商賈經營的逐漸合流,人們就將兩者通稱為商人了! 1.行商 “行商”亦稱“客商”,既包括那些財力雄厚的大商人,也包括那些走街串巷、上山下鄉的小商人。行商主要從事販運貿易,以其有易其無,以買賤鬻貴的方式賺取利潤。中國是一個幅員遼闊的國家,各地之間的自然地理條件有很大差異,進而形成了一個個差別巨大的經濟區。不同地域的特產、生活必需品、高檔消費品甚至奢侈品都各不相同,再加上由于受交通發展水平的限制,某些地區之間的交通在中國古代極不發達,這就為行商們長年不斷的長途販運提供了極大的可能性與必要性。 如中原地區農業發達,盛產糧食作物及棉花等經濟作物;南方地區盛產水稻,手工業也較為發達,可提供布匹、綢緞、茶葉、瓷器等大宗商品;沿海地區海洋資源豐富,盛產食鹽;東北等地區有大量名貴馬牛、畜產品及貴重的皮毛產品、木材。這些產品的“商而通之”,就培養了大批從事長途販運的行商。一些行商還把長途販運的目標鎖定為從事跨國貿易,一般是從中國北部、西部、東北部與周邊國家、地區進行長途貿易,著名的絲綢之路即是一例。 一般來說,長途販運往往需要雄厚的資本、豐富的業務經驗、對各地商情的透徹了解以及應對各種突發問題的能力。中小商人由于受到財力與資歷的限制,大多很難具備這些條件,所以從事長途販運的往往是一些大商人,即所謂的“富商巨賈”。從另外的角度看,為了經商與安全的需要,歷史上一些大的行商往往自發組成地域性或專業性的團隊,專門從事一些周轉時間長、風險大、利潤較為豐厚的長途販運買賣。如專用馬來馱運貨物的隊伍是“馬幫”;行走于沙漠險路,與關外地區進行易貨貿易的是“駱駝幫”。另外古代還有流動于江河湖海,專門從事糧食與食鹽買賣的“船糧幫”和“鹽幫”;還有專門用車拉貨物的“車幫”等等! ≡谥袊虡I發展史上影響十分深遠的徽商、晉商,都是從事長途販運的行商的杰出代表。在這里特別需要提及的是廣東行商。廣東行商雖然名聲不顯,但其商業成就與徽商、晉商相比卻毫不遜色。 自秦漢時,各地商賈便至嶺南貿易,到兩晉、南北朝時,廣州已成為市舶之所聚。明代阿拉伯貿易漸趨衰落,南洋、西洋貿易日漸興盛,閩粵地狹人稠,居民廣泛從事海洋貿易,足跡遍南洋。至萬歷年間,荷、英、法等國商人相繼東渡,并漸成“專商”之制,成立東印度公司以專營東方,其中主要是與中國進行貿易。與之相對應,廣東官府也設立“牙行”作為雙方交易的媒介,廣州當地商人踴躍參與,福州、泉州商人及徽商也爭相設立牙行商號。萬歷年間,廣東有所謂“三十六行”者,代市舶提舉盤驗納稅,是謂“十三行”之始。清朝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朝廷設粵海關監督,但“國朝設關之初,船只無多,稅餉亦少,有行口數家,不分外洋、本港……聽其自行投牙”。所以“十三行”之稱謂,并非確指,而只是相沿成習的稱呼而已。十三行商人皆捐輸所得,稱某“官”或某“秀”,相沿明代牙行職權,數量也非定數。梁嘉彬所著《廣東十三行考》一書即考證了三十四個行名、人名及行商事跡!笆小毙猩膛c洋船上的外商做生意并代海關征繳關稅,因辦事效率高、應變能力強和誠實守信而深受外商歡迎! ∏宄《辏1757年),乾隆皇帝曾下令實行閉關鎖國政策,僅保留廣州一地作為對外通商貿易的港口,廣州十三行一時成為當時中國唯一合法的“外貿特區”,從而給廣東行商們帶來了巨大的商機。十三行行商首領各開商號店鋪,從事商品的進出口轉運和批發業務!稄V東新語》載清代詩人屈大均詩云:“洋船爭出是官商,十字門開向二洋。五絲八絲廣緞好,銀錢堆滿十三行!薄
- >
唐代進士錄
- >
大紅狗在馬戲團-大紅狗克里弗-助人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朝花夕拾
- >
山海經
- >
企鵝口袋書系列·偉大的思想20:論自然選擇(英漢雙語)
- >
二體千字文
- >
姑媽的寶刀
- >
李白與唐代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