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道德經說什么
-
>
電商勇氣三部曲:被討厭的勇氣+幸福的勇氣+不完美的勇氣2
-
>
新時期宗教工作與管理
-
>
帛書道德經
-
>
傳習錄
-
>
齊奧朗作品·苦論
-
>
無障礙閱讀典藏版:莊子全書
愛智書系:我們對世界的認識(精裝版)(2019年推薦) 版權信息
- ISBN:9787300249520
- 條形碼:9787300249520 ; 978-7-300-24952-0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愛智書系:我們對世界的認識(精裝版)(2019年推薦) 內容簡介
世界有沒有一個開端?宇宙有沒有一個邊界?世界上究竟是先有雞,還是先有蛋?我們能不能提出“世界是什么”這個問題?人的感覺是否可靠?語言能不能傳達思想?我們能否認識他人的心靈? 面對這些亙古之謎,經過理性的反思和省察后,我們會發現所有我們習以為常的問題和答案,原來都不是這么理所當然,因此在自然面前永遠保持謙恭的姿態就成了正確的選擇!而這些亙古之謎永遠具有無窮的魅力,吸引人們去思考、去探索,并從中享受無盡的樂趣。 快來閱讀《我們對世界的認識(愛智書系)》吧!
愛智書系:我們對世界的認識(精裝版)(2019年推薦) 目錄
2 世界究竟是什么?
3 能問“世界究竟是什么”這個問題嗎?
4 世界有沒有一個開端?
5 先有雞還是先有蛋?
6 宇宙在空間上有沒有邊界?
7 時間之謎
8 因果之間有必然聯系嗎?
9 是否存在因果關系?
10 自然有沒有一個目的?
11 人能否自由地支配自己的行為?
12 什么是自由意志?
13 感覺可靠嗎?
14 存在就是被感知嗎?
15 貝克萊的是與非
16 莊周夢蝶的故事
17 感覺能否證明對象的存在?
18 思維能否把握世界的本質?
19 世界有沒有一個“本來面目”?
20 你的“自我”在哪里?
21 語言能否傳達感覺?
22 語言能否傳達思想?
23 他人的心靈
24 知識不一定是真理
25 理解與相信
愛智書系:我們對世界的認識(精裝版)(2019年推薦) 節選
《我們對世界的認識(愛智書系)》: 另一些哲學家認為,既然一切物質的東西都是變化無常的,那么,使世界保持連續性和統一性的“本體”就不可能是物質的東西,而只能是某種精神的東西。他們把這種東西稱作“理念”、“絕對精神”,等等,不過,它的*確切的名稱是“神”。他們仿佛已經看明白了世界這幕戲,無論它的劇情如何變化,都是由神按照一個不變的劇本導演的。這種觀點得到了宗教的支持。 在很長的時間里,哲學被這兩種觀點的爭論糾纏著。可是,事實上,這兩種觀點的根本出發點不同,誰也說服不了誰,是永遠爭論不出一個結果來的。值得注意的是,他們的沒有結果的爭論引起了另一些哲學家的思考,對他們爭論的問題本身提出了懷疑。 3.能問“世界究竟是什么”這個問題嗎? 問一個東西究竟是什么,這是什么意思呢?在多數情況下,這是一種歸類。譬如說,問“桌子究竟是什么”,回答是“它是一種家具”,問“地球究竟是什么”,回答是“它是一顆行星”。在這里,“家具”是比“桌子”更高的類,“行星”是比“地球”更高的類。可是,“世界”包括了一切,在“世界”之外不存在任何東西了,既然如此,問“世界究竟是什么”,我們能把“世界”歸到什么更高的類中呢?這是不該問“世界究竟是什么”這種問題的理由之一。 變化一定是有一個東西在變化嗎?運動就一定是有一個東西在運動嗎?不一定。譬如說,能量轉化,我們只能得到熱能、動能、勢能等具體形態的能量,并非有一個不屬于任何形態的抽象能量在那里變化。“天打雷了。”真有一個“天”在打雷嗎?并沒有,實際存在的只是打雷的現象本身罷了。由此可見,我們應該按照世界所呈現的樣子來認識它,不該到萬物流變的背后去尋找什么“本體”,這種尋找不但徒勞,而且多此一舉。這是反對問“世界究竟是什么”這種問題的又一個理由。 在今天的時代,這種反對追問“本體”的主張已經發展成為一股強大的潮流,主要活動在英語國家的一大批哲學家甚至宣布,對“本體”的追問只是由語言的邏輯毛病產生的虛假問題,可以通過治療語病而將它消除。譬如說,語言有主語和謂語的結構,這種結構使人誤以為有謂語就必有主語,而主語一定是存在著的實體。但實際情形并非如此。上面所說為變尋找一個不變的承擔者的思想方法就是這樣產生的。 然而,不論怎樣消除語言的邏輯毛病,對世界的隱秘“本體”的追問似乎仍是人類精神的“不治之癥”。不過,那些患有這種“病癥”的現代哲學家(例如海德格爾)已經不再言之鑿鑿地給“世界是什么”的問題以一個武斷的回答,他們傾向于認為,認識“本體”不能靠邏輯思維,而要靠心靈體驗,并且是難以用語言來表達的。如果勉為其難,或許可以用詩的語言加以暗示。其實,他們心目中的“本體”非常接近于中國古代哲學家老子所說的恍兮惚兮不可名狀的“道”,也非常接近于古希臘哲學家赫拉克利特用晦澀的語言所暗示的“邏各斯”。一種不可言說的東西當然是無法成為研究對象的,所以,在這些哲學家看來,哲學不是一門學問,而是一種僅僅屬于每個思考者個人的內在的精神生活。 4.世界有沒有一個開端? 這里所說的“世界”是指宇宙。現代天文學和宇宙學已經雄辯地證明,我們的地球、地球所屬的太陽系、太陽系所屬的銀河系都是有一個開端的,并且必將有一個終結。但是,銀河系只是宇宙的一個極小部分,整個宇宙有沒有一個開端呢? 沒有開端似乎是一件不可思議的事。我們每個人的生命,整個人類,世上萬事萬物都有一個開端,世界本身怎么會沒有一個開端呢?沒有開端意味著世界在到達今天的狀態之前已經走過了無限的路程,而無限的路程也就是走不完的路程,世界怎么能把這走不完的路程走完呢? 所以,出于常理,早期哲學家們往往喜歡給世界尋找一個開端。例如,赫拉克利特認為世界的開端是火,這火在冷卻過程中形成了世間萬物。 ……
- >
唐代進士錄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朝花夕拾
- >
伊索寓言-世界文學名著典藏-全譯本
- >
李白與唐代文化
- >
羅庸西南聯大授課錄
- >
【精裝繪本】畫給孩子的中國神話
- >
姑媽的寶刀
- >
詩經-先民的歌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