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妙相梵容
-
>
基立爾蒙文:蒙文
-
>
我的石頭記
-
>
心靈元氣社
-
>
女性生存戰爭
-
>
縣中的孩子 中國縣域教育生態
-
>
(精)人類的明天(八品)
上海市非物質文化遺產系列圖錄海派旗袍 版權信息
- ISBN:9787545819403
- 條形碼:9787545819403 ; 978-7-5458-1940-3
- 裝幀:一般銅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上海市非物質文化遺產系列圖錄海派旗袍 本書特色
適讀人群 :對歷史文化感興趣的讀者隨著社會、政治、文化的變化,旗袍也隨之而改變。從中,我們不僅可以了解到服飾在不同歷史和文化背景下的變遷,也可挖掘國人的審美情形的改變,這與當時社會經濟的發展、生活水平的改變息息相關。海派旗袍則更因它在20世紀初期都市文化形成與發展中的服飾地位,成為了當時都市文化的代言。 海派旗袍這一非物質文化遺產的背后,承載著豐富的文化探討。曾經的制衣作坊,幾經發展成為了如今的廠家生產、高級定制,這是中國手工業到機器化生產發展過程的記錄;旗袍款式的改變,從*初的等級講究,到考慮實用性,再到都市時尚的影響,是一段文化沖撞與融合的歷史,同時還伴隨著女性主義的崛起等因素。因此,這本圖文并茂的書,不僅有著歷史文獻的價值,在專業研究方面也有著重要的意義。筆者在寫作中盡量使用淺顯易懂的語言,方便非專業讀者的閱讀,也使這本圖書的受眾領域得以擴大。由此可見,這是一本可讀性強、知識性強的圖書,具有出版價值。
上海市非物質文化遺產系列圖錄海派旗袍 內容簡介
本書是研究和介紹海派旗袍的專著,是《上海市非物質文化遺產系列圖錄》中的一冊。共包含五個章節:歷史溯源;麗人衣事;羅衣誰裁;云想衣裳;華麗回歸。描述了海派旗袍從清末民初到如今的興衰與發展。本書稿是在研究學者、上海市非遺協會所收集的大量史料基礎上成稿的。歷史溯源部分使用了許多珍貴的20世紀初期的圖像資料,包括月份牌、影視照片等。在旗袍制作技藝的講述中,筆者從專業的角度將中國傳統服飾手工制作技藝充分展現,如“鑲、嵌、滾、宕、秀、繪、盤、釘、貼九字口訣”的詳細介紹,以及一件成衣從無到有的整個過程,十分生動有趣。隨著社會、政治、文化的變化,旗袍也隨之而改變。從中,我們不僅可以了解到服飾在不同歷史和文化背景下的變遷,也可挖掘國人的審美情形的改變,這與當時社會經濟的發展、生活水平的改變息息相關。海派旗袍則更因它在20世紀初期都市文化形成與發展中的服飾地位,成為了當時都市文化的代言。海派旗袍這一非物質文化遺產的背后,承載著豐富的文化探討。曾經的制衣作坊,幾經發展成為了如今的廠家生產、不錯定制,這是中國手工業到機器化生產發展過程的記錄;旗袍款式的改變,從很初的等級講究,到考慮實用性,再到都市時尚的影響,是一段文化沖撞與融合的歷史,同時還伴隨著女性主義的崛起等因素。因此,這本圖文并茂的書,不僅有著歷史文獻的價值,在專業研究方面也有著重要的意義。筆者在寫作中盡量使用淺顯易懂的語言,方便非專業讀者的閱讀,也使這本圖書的受眾領域得以擴大。由此可見,這是一本可讀性強、知識性強的圖書,具有出版價值。
上海市非物質文化遺產系列圖錄海派旗袍 目錄
上海市非物質文化遺產系列圖錄海派旗袍 作者簡介
上海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是上海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的專業機構,在2005年12月27日,由上海市編制委員會辦公室發文,設在上海市群眾藝術館內。非遺協會從2014年開始籌備,由上海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聯合了近百家保護工作專職機構、擁有非物質文化遺產資源的基層社區和承擔保護工作職責的相關單位,發起成立。協會的業務范圍包括:開展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研究行業狀況,出版研究成果;組織國內外展覽、展演、培訓、學術交流與合作;開展生產性保護,并認證相關非遺產品、作品等。高春明,歷任上海藝術研究所所長、《上海藝術家》雜志社主編,現任上海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協會會長。周天,上海藝術研究中心副研究館員,主要研究方向:中國服飾史,《中國服飾簡史》、《龍鳳旗袍制作技藝》等。
- >
李白與唐代文化
- >
自卑與超越
- >
人文閱讀與收藏·良友文學叢書:一天的工作
- >
上帝之肋:男人的真實旅程
- >
史學評論
- >
推拿
- >
煙與鏡
- >
姑媽的寶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