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百年孤獨(2025版)
-
>
易中天“品讀中國”系列(珍藏版全四冊)
-
>
心歸何處
-
>
(精裝)羅馬三巨頭
-
>
野菊花
-
>
梁啟超家書
-
>
我的父親母親:民國大家筆下的父母
莫言小說敘事研究 版權信息
- ISBN:9787542669193
- 條形碼:9787542669193 ; 978-7-5426-6919-3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莫言小說敘事研究 本書特色
本研究從“真實作者——真實讀者”構成的現實交流層面(著作的前兩章與末章),“敘述者——受述者”構成的文本話語層面(第三、四章),“隱含作者——隱含讀者”構成的文本主體層面(第五章)等三個方面,對莫言小說敘事進行多維透視,力圖對莫言及其小說創作進行全面、客觀的評價。
莫言小說敘事研究 內容簡介
本書分為六章: **章莫言小說敘事生成的內語境 ; 第二章莫言小說敘事生成的外語境 ; 第三章莫言小說的敘事模式 ; 第四章莫言小說的敘述話語 ; 第五章莫言小說的隱含作者與隱含讀者 ; 第六章莫言小說敘事與真實讀者。
莫言小說敘事研究 目錄
**章 莫言小說敘事內容
**節 莫言小說的敘事原鄉
第二節 莫言小說原鄉與異鄉的敘事交流
第二章 莫言小說敘事語境
**節 從“文革”獨白到新時期“復調
第二節 莫言小說敘事與異域歷史文化語境
第三節 莫言小說敘事與中國當代文學生態
第三章 莫言小說敘事模式
**節 莫言小說的敘事格局
第二節 “多重性”的敘事角度
第三節 “多層次”的敘事結構
第四節 “穿越”式的敘事時空
第四章 莫言小說敘述話語
**節 莫言小說“廣場化”敘述話語的形成
第二節 訴諸聽覺的“傾訴”式敘述
第三節 訴諸視覺的感官化敘述
第四節 具有深意的幽默調侃式敘述
第五章 莫言小說敘事的隱含作者與隱含讀者
**節 “作為老百姓”寫作
第二節 “作為老百姓寫作”的敘事策略
第三節 “作為老百姓寫作”與底層敘事
第四節 莫言小說敘事的象征意蘊
第六章 莫言小說敘事與真實讀者
**節 莫言小說敘事與讀者接受的三個階段
第二節 影視傳媒對莫言小說敘事的影響
第三節 莫言小說敘事的讀者批判
結語
附錄
參考文獻
后記
莫言小說敘事研究 節選
《莫言小說敘事研究》: 莫言利用時空和事件交織而成的記憶網絡,包含了不同的故事、情節、影像、氛圍、情緒和感覺,當然更包括了記憶的記憶,一種為了滿足小說創作的虛構滿足。莫言、余華和蘇童都承認虛構的魅力,虛構是一種欲望的形式,而欲望是對應著匱缺和不滿而生的追求和彌補,而這種奠基在想象和幻想之上的創造,不可能全是作家主觀的臆測和猜想。哺育莫言的黑土地,正以其固化的形式賦予欲望形式,或者說是欲望的空間化,在這個微小/龐大的空間中,俯拾皆是的欲望,構成一種原始本能的寫作沖動,文字成了記錄欲望、呈顯欲望的媒介。 從敘事語言層次上看,小說高密東北鄉的對象,包括房舍、牲畜、人物、植物、氣候、地理等等能指,都有它們相對應的所指,諸如衣食溫飽、精神象征、風俗習慣等等。總的來說,這些標記與字句構成了符號,然而就其本身而論,它們的符號功能不再有用,亦即文學上的高密并不是地理上的高密的照相式再現,而是指示了其他東西,一個文學上虛擬與虛實掩映的時空環境。如若綜合起來觀之,這些“符號”又構成了另一個符號系統的能指,亦即“在神話的層次上”,而在神話層次上,新的所指成為“在高密意味著什么?”這就帶來了吸引力和更大的闡釋空間。莫言說:“故鄉留給我的印象,是我小說的魂魄,故鄉的土地與河流、莊稼與樹木、飛禽與走獸、妖魔與鬼怪、恩人與仇人,都是我小說中的內容。”1989年,34歲的莫言在接受采訪時曾說:“一個好作家是應該聽到大地悲愴的長歌的,……,土地在嘆息、呻吟、悲歌,負載著先輩不死的魂靈——每當想起這些我就激動不安。”“我是個喪失了歡樂權的漂零者,因此必須寄生在一種色彩艷烈的悲劇里,高密東北鄉的歷史與現 莫言小說的原生生態特征表現在內容與形式諸方面。莫言的代表性作品,如《透明的紅蘿卜》《紅高梁》《豐乳肥臀》《蛙》等,整體所體現的混沌感、”齊物“感的特征,正是小說獲得獨特審美意蘊的重要方面。在莫言的小說敘事中,這種特征體現得越明顯,審美意蘊似乎就越獨特,越令人難忘。如《透明的紅蘿卜》所建構的意境空間似乎不是用理性與理論能闡釋得清的。沉默的赤裸著的孩子、黝黑的唱著蒼涼的歌的老鐵匠、包著紅頭巾的菊子姑娘、斜著眼睛斜著肩膀的小鐵匠、穿著高領衫的小石匠,以及蘿卜地里為黑孩兒求情的老看護、吃著玉米餅子給社員講話的隊長、騎著破自行車的鄉長,還有那座石橋、石橋下面的流水、小河旁邊的黃麻地,一切都是鄉村社會的原生態。三個年經人單純的恩怨情仇,黑孩兒單純地對人情、溫情的向往都足以使這個文本自成自足的世界,無論期間充滿了苦難還是歡樂、無論人物各自結局如何,都是鄉村社會的生存法則。對于黑孩兒來說,紅蘿卜瞬間所發出的透明的光華,或許只是意味著一種神秘體驗的轉瞬即逝,而沉默的黑孩兒或許只是用自己的方式在靜觀默察。一切似乎都沒有什么理由、似乎都沒有什么文本以外的負載,但涵義卻又意味深長,若隱若現,難以捉摸。再如《紅高梁》《球狀閃電》《白棉花》等作品中色彩的運用同樣如此,那像凡高筆下瘋狂的向日葵一般的色彩濃烈的高梁地,那火紅的球狀閃電,那雪白成堆的棉花,對比鮮明的色彩呈現,都給人*質樸的震撼。 農村高密原鄉對莫言的重要影響,就在于讓莫言能夠比較擅長地用直覺把握世界,因而他常常能夠寫出純真的兒童心理和兒童世界。它煥發了恒久的魅力和持久的誘惑,因為它的美是可知可感又難以言說的。由此可以說,直覺把握與原始思維并不意味著簡單,對文學藝術而言,恰恰是一種復雜的思維狀態,它對于人與物的感受非常細膩,正如黑孩兒能夠感受到水的硬度、能夠聽到魚說話的聲音、能夠看到別人看不到的世界一樣。 ……
莫言小說敘事研究 作者簡介
姜春,男,文學博士,淮陰師范學院文學院副教授,文創系主任,淮陰師范學院創意寫作研究中心主任,主要從事文藝理論、文藝批評、創意寫作研究。在《文藝理論與批評》《中國文學研究》《揚子江評論》《文藝評論》《青海社會科學》等刊物發表論文30余篇。著有《西方文化概論》《西方文化批評理論研究》等專編著多部。主持省部級社科基金項目2項、廳級項目2項,獲得廳級科研一等獎3項。學術兼職主要有江蘇省企業文學研究中心研究員、江蘇省美學學會會員、寫作學會會員等;2016年2月-8月臺灣大學訪問學者。
- >
伊索寓言-世界文學名著典藏-全譯本
- >
推拿
- >
姑媽的寶刀
- >
【精裝繪本】畫給孩子的中國神話
- >
回憶愛瑪儂
- >
中國歷史的瞬間
- >
小考拉的故事-套裝共3冊
- >
羅曼·羅蘭讀書隨筆-精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