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四千年農夫 中國、朝鮮和日本的永續農業
-
>
(精)中華古樹名木(全2冊)
-
>
線辣椒優質高產栽培
-
>
生命的藝術:動物解剖學的神秘歷史之旅
-
>
正確使用農藥知識問答
-
>
龍眼譜:外二種
-
>
迷你花園:打造你的玻璃生態瓶
生態循環農業綠色種養模式與技術:新版 版權信息
- ISBN:9787511647313
- 條形碼:9787511647313 ; 978-7-5116-4731-3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生態循環農業綠色種養模式與技術:新版 內容簡介
發展綠色生態循環優質高效特色農業,有利于降低生產成本,促進適度規模經營,推進產業融合發展,做大做強農產品品牌。將特色資源優勢轉化為競爭優勢,多層次、多領域提升我國農產品質量效益和競爭力,實現產品質量高,產業效益高,生產效率高,資源利用高,農民收入高,真正從增產導向轉向提質導向。 本書包括生態循環農業模式與技術、糧食作物綠色生態種植技術、蔬菜綠色生態種植技術、果茶綠色生態種植技術、食用菌綠色生態種植技術、中藥材綠色生態種植技術、名優水產生態養殖技術、畜禽生態養殖技術等內容。
生態循環農業綠色種養模式與技術:新版 目錄
**節 立體間套模式
第二節 林下高效生態綠色種養技術
第三節 作物輪作模式
第四節 廢棄物資源化利用模式
第五節 生產資料減量化模式
第六節 綠色防控技術
第二章 糧食作物綠色生態種植技術
**節 小麥
第二節 玉米
第三節 水稻
第四節 大豆
第五節 谷子
第六節 高粱
第七節 甘薯
第八節 花生
第九節 棉花
第十節 油菜
第三章 蔬菜綠色生態種植技術
**節 大白菜
第二節 番茄
第三節 茄子
第四節 辣椒
第五節 花椰菜
第六節 洋蔥
第七節 大蔥
第八節 大蒜
第九節 黃瓜
第十節 苦瓜
第十一節 甜瓜
第十二節 冬瓜
第十三節 馬鈴薯
第十四節 菜豆
第十五節 菠菜
第十六節 芹菜
第十七節 萵筍
第十八節 蘿卜
第十九節 胡蘿卜
……
第四章 果茶綠色生態種植技術
第五章 食用菌綠色生態種植技術
第六章 中藥材綠色生態種植技術
第七章 名優水產生態養殖技術
第八章 畜禽生態養殖技術
主要參考文獻
生態循環農業綠色種養模式與技術:新版 節選
《生態循環農業綠色種養模式與技術》: 立體套作農業是指在同一土地管理單元上,把栽培作物(如農作物、藥用植物和真菌等)和(或)養殖動物在空間上進行合理組合,實現生產與布局的空間集聚和結構整合效應,是充分利用土地資源和耕地資源的有效途徑。主要包括以間作套種為內容的精細農業模式、以特色農產品為中心的山水立體開發模式和立體互補型設施農業模式等。 一、以間作套種為內容的精細農業模式 該模式根據稻田、旱地及田埂的土壤、地貌特點,實行不同作物間作、混作和套作,形成農田、旱地復合種植或作物與水產、畜禽復合種養。如稻-萍-魚、稻-萍-魚-螺(蛙、鱔、鰍)、稻-萍-鴨等立體種養模式,果-糧、糧-菜、果-菜的間作、混作和套作等形式的多元立體種植模式。 二、以特色農產品為中心的山水立體開發模式 該模式指根據地域特點,實施特色農產品種養,進行立體布局,立體開發,達到農業資源的綜合利用。如頂林、腰果、谷農、塘漁立體布局,一塘魚、一塊田、一欄豬、一群鴨立體開發模式,山頂植樹、山腰栽果、山谷建庫(養魚)、山下種糧立體開發治理模式,水面牧鴨鵝、水中種蓮藕、水底養珍珠和魚蝦、堤岸栽蔬菜和瓜果的立體農業模式。 三、立體互補型設施農業模式 該模式是20世紀80年代以來出現的新型現代立體農業模式,主要指充分利用溫室、大棚等設施光溫環境優勢,采用一定工程技術措施,按照空間梯次分布立體布局,形成有效組合的優勢互補和資源高效利用的立體栽培農業模式。目前該模式主要有菌一菜、果一菜(菇)、菜一菜等。 第二節林下高效生態綠色種養技術 林下經濟是一種高效的林業循環經濟,在城鄉一體化大政策背景下,有望成為農民增產增收創富的新途徑。林下經濟在中國經歷了漫長的發展過程,其生產形式和理念也隨著社會的發展逐漸優化和提高,大致可分為原始農林生產、傳統農林生態、農林復合經營和現代林下經濟4個階段。下面介紹幾種常見的高效種植模式。 一、林菌模式 林下利用水源充足干凈的林地,充分利用它的遮陰、有良好的散射光、濕度良好的環境栽培食用菌。在林下發展食用菌種植不會浪費土地栽培,很好的協調了生態建設和農業發展的矛盾,林地資源為栽培食用菌提供廣闊的場地,而且林間的溫度和濕度也適宜食用菌的生長。林下栽培食用菌的成本少,種植出的食用菌口感和營養都比大田栽培的要高,能獲取更好的收益。 二、林禽模式 在林下放養或者圈養雞、鴨、鵝等禽類,可以將林間隙充分利用起來,而林間雜草叢生,蟲蟻類等昆蟲較多,繁衍速度快,禽類可以在林下采食到足夠的原生態食物,能節約不少飼料成本。這樣養殖出的家禽不僅藥食營養價值高,還能為林地除去蟲害,維護生態環境,實現林牧和諧發展。 三、林菜模式 可以根據田間的密度、光照以及市場本身的習性來選擇合適的蔬菜品種,也可以根據兩者的生長季節差異選擇適宜的品種。如在冬春季可以林下種植大蒜、蔥等,而在夏季可以套作冬瓜、南瓜等瓜果蔬菜。林下種植市場既可熟化土壤,還能帶來一定的經濟效益。 四、林藥模式 林下種植中藥材,不僅有效地改善了生態,實現以種養林的良性循環,還給農民帶來可觀的經濟效益。根據林木遮陰效果和藥材的喜陰特性,在林間空地上合理種植較為耐陰的金銀花、絞股藍、草珊瑚、鐵皮石斛、雞血藤、小葉紫珠、白芍、金花茶、羅漢果、穿心蓮、麥冬等藥材。在未郁閉的林內行間種植中草藥,如當歸、黨參、黃芪、柴胡、板藍根、甘草、防風等,可以實現林地空間的有效利用。 五、林苗模式 林苗模式是指在林下套種較珍稀的綠化苗木。苗木在幼苗階段都需要較為庇蔭的環境。在林下種植苗木可節約生產和管理成本。同時,不間斷的水肥供應還能促進上層林分的生長,如利用林下套種南方紅豆杉等苗木。 ……
生態循環農業綠色種養模式與技術:新版 作者簡介
陳云霞,1970年12月出生,于1993年7月畢業于萊陽農學院農業經濟管理專業。2018年取得高級農業經濟師職稱。獲得山東省農牧漁業豐收獎二個,獲得五次山東省農廣校先進工作者稱號,獲得三次山東省農業廳先進工作者稱號和嘉獎獎勵。
- >
月亮虎
- >
史學評論
- >
伊索寓言-世界文學名著典藏-全譯本
- >
羅庸西南聯大授課錄
- >
月亮與六便士
- >
我與地壇
- >
龍榆生:詞曲概論/大家小書
- >
人文閱讀與收藏·良友文學叢書:一天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