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兩種文化之爭 戰后英國的科學、文學與文化政治
-
>
東方守藝人:在時間之外(簽名本)
-
>
易經
-
>
辛亥革命史叢刊:第12輯
-
>
(精)唐風拂檻:織物與時尚的審美游戲(花口本)
-
>
日本禪
-
>
日本墨繪
詩書畫:十二時辰 版權信息
- ISBN:9787548616610
- 條形碼:9787548616610 ; 978-7-5486-1661-0
- 裝幀:暫無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詩書畫:十二時辰 本書特色
適讀人群 :都市白領、中學生、大學生、大眾讀者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強盛,總是以文化興盛為支撐。中華民族在五千多年連綿不斷的發展史中創造了博大精深、輝煌燦爛的中華文化。詩、書、畫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以其旺盛的生命力和強大的感染力,影響著社會風氣,塑造著民族精神。繼承和弘揚中華詩、書、畫藝術,讓傳統藝術不斷煥發魅力,不斷創新發展,是當代文化人責無旁貸的使命。
詩書畫:十二時辰 內容簡介
總書記說:“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強盛,總是以文化興盛為支撐。中華民族在五千多年連綿不斷的發展史中創造了博大精深、輝煌燦爛的中華文化。詩、書、畫是中華很好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以其旺盛的生命力和強大的感染力,影響著社會風氣,塑造著民族精神。繼承和弘揚中華詩、書、畫藝術,讓傳統藝術不斷煥發魅力,不斷創新發展,是當代文化人責無旁貸的使命。”本書稿的主要內容源自東方衛視2019年1月1日開播的文化賞析類節目“詩書畫”,通過講解一首詩、品鑒一幅字或賞析一幅畫,來展示筆墨背后中華傳統文化蘊藏的巨大魅力。書稿原有節目的基礎上,挑選整理出十二時辰的相關內容,并配以24幅高清大圖,以明白曉暢的文字講述傳世名作背后的動人故事,帶你領略傳統文化的精髓。
詩書畫:十二時辰 目錄
子時
丑時
寅時
卯時
辰時
巳時
午時
未時
申時
酉時
戌時
亥時
詩書畫:十二時辰 節選
子時 夜半 “十二時辰制”是我國古代獨有的計時方法,是古人在漫長的生產生活中逐漸總結歸納出來的,大概從西周的時候就已經在使用了。 到了漢代,人們給十二時辰重新命名,根據一個晝夜中太陽的運行、天色的變化以及人們的作息,分別叫作夜半、雞鳴、平旦、日出等。它也可以用十二地支來表示,比如子時,對應的就是“夜半”這個時辰,相當于我們今天24小時制的23點到凌晨1點的兩個小時。 很多人很好奇,我們今天在表述時間的時候,只要說幾點幾分就可以了,古人是怎樣表述時間的呢?以子時為例,它的前半段被稱為“子初”,后半段叫“子正”,“子初一刻”,相當于今天的23點15分,“子正三刻”也就是零點45分了。 《臨江仙·夜登小閣憶洛中舊游》就是一首創作于夜半子時的詞作。 這闋詞的作者,是兩宋之交的陳與義。陳與義的主要成就在于詩歌,他以杜甫為榜樣,創作了大量憂國憂民的愛國詩篇。他的詞作風格清婉秀麗,字里行間時常流露出拳拳的愛國之心。 臨江仙·夜登小閣憶洛中舊游 宋·陳與義 憶昔午橋橋上飲,坐中多是豪英。 長溝流月去無聲。杏花疏影里,吹笛到天明。 二十余年如一夢,此身雖在堪驚。 閑登小閣看新晴。古今多少事,漁唱起三更。 夜半子時,一場淅淅瀝瀝的小雨終于停歇了。作者夜不能寐,獨自登上小樓,讓他不禁想起了曾經在洛陽的那些過從甚密的舊日朋友,于是思緒隨之回到了從前: 回想當年,我們一起在洛陽城南的午橋上開懷暢飲,在座的都是杰出才俊。推杯換盞、把酒言歡,月光也仿佛隨著河水悄然流走。杏花樹下,清影疏落,我們橫吹竹笛,不知不覺,已到天明。二十多年彈指一揮,如同大夢一場。我雖然還茍活于世,但每每想起經歷的一切,還是覺得膽戰心驚。如今我閑登小樓,看夜雨初晴、明月朗照,古往今來,世事變遷,一切繁華滄桑,都付與三更之時的聲聲漁歌。 “三更”是什么意思呢?古人把從黃昏到拂曉之間的時間分為五更,“三更”指的正是夜半子時。 陳與義是洛陽人,他所追憶的二十年前,是承平無事的北宋時期,那時候的他正是少年才俊,于國于家于己,那都是一段美好的歲月。二十年間,金兵南下,北宋滅亡,輾轉南渡。 這顛沛流離的艱難離亂,這百感交集的復雜心事,這郁郁難舒的家國情懷,都在這閑登小樓的夜半子時涌上心頭了。 陳與義在雨后新晴的子夜閑登小樓,回憶起“杏花疏影里,吹笛到天明”的舊事;同樣是一個久雨初霽的午夜,明代畫家沈周也夜不能寐,他獨坐山中,創作了一幅意境悠遠的《夜坐圖》。 這是一幅立軸作品,打開畫卷,首先吸引我們的就是位于畫面核心位置的這位文士。他正襟危坐,拱手胸前,似乎正凝神靜思。整幅畫作就以這位文士為中心向外輻射,他身邊桌上搖曳的燭火和書籍,交代了此時正值夜晚,以及他文士的身份。窗外,幾間屋舍、一方茅亭掩映在翠竹蒼松之間。四周山巖高聳,溪澗急湍,四寂無人。遠處,煙云隱沒,兩山并立,靜默無言,從山谷之間望去,更遠處山影迷離,一片空濛。 這幅畫作描繪的是夜景,然而畫面中的山川樹石、屋舍人物,卻在夜色中清晰可見,加上山澗中滿漲的溪水、飽含水分的樹葉,都恰到好處地說明了這是一個“久雨新霽”的夜晚。 沈周在畫作上方的題記《夜坐記》中也提到了這一點,他說:“置書束手危坐,久雨新霽,月色淡淡映窗戶,四聽闃然”。這幅畫作也被看作是沈周自己乃至明代文人生活情狀的客觀記錄。 在題記的結尾,沈周總結道:“齋心孤坐于更長明燭之下,因以求事物之理,心體之妙,以為修己應物之地,將必有所得也。”可見,夜半子時,萬籟俱寂,也是文人感受自然、整理心緒、反躬自省的*佳時刻。 古典詩詞中還有不少經典場景也發生在夜半子時,比如唐代詩人張繼的“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鐘聲到客船”,白居易的“七月七日長生殿,夜半無人私語時”,還有南宋詩人趙師秀的“有約不來過夜半,閑敲棋子落燈花”。夜深人靜的子夜時分,記錄了無數文人悱惻的心事,也讓他們在靜夜深思中,一次次重獲心靈的自由。
詩書畫:十二時辰 作者簡介
《詩書畫》為東方衛視全新文化賞析類節目,每天十分鐘,為大家講解一首詩、品鑒一幅字、賞析一幅畫,一起感受筆墨背后中華傳統文化蘊藏的巨大魅力。主創團隊用現代化呈現方式及適應互聯網時代的新語態,展現中國古典語言文字和傳統書畫的藝術之美。
- >
企鵝口袋書系列·偉大的思想20:論自然選擇(英漢雙語)
- >
我與地壇
- >
經典常談
- >
史學評論
- >
月亮虎
- >
大紅狗在馬戲團-大紅狗克里弗-助人
- >
唐代進士錄
- >
朝聞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