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圖網小程序
一鍵登錄
更方便
本類五星書更多>
-
>
道德經說什么
-
>
電商勇氣三部曲:被討厭的勇氣+幸福的勇氣+不完美的勇氣2
-
>
新時期宗教工作與管理
-
>
帛書道德經
-
>
傳習錄
-
>
齊奧朗作品·苦論
-
>
無障礙閱讀典藏版:莊子全書
心學之思——王陽明哲學的闡釋 版權信息
- ISBN:9787576000139
- 條形碼:9787576000139 ; 978-7-5760-0013-9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心學之思——王陽明哲學的闡釋 內容簡介
本書從一個新的視野出發, 對陽明心學展開多維度的闡釋, 具有開拓性。尤其從“存在”的維度上闡明陽明心學的個體性特征, 提出“存在意義”的轉換問題, 明確肯定陽明心學將情感、意志視為主體應有的規定, 為同類著作中少見 ; 又如從陽明學關于“心體”、“本體”與“工夫”等方面所表現的二重性引出其演變分化的歷史敘述, 得出陽明形而上學的消解過程完成于黃宗羲的結論, 亦有前人所未言者。
心學之思——王陽明哲學的闡釋 目錄
導論
**章 為學、為道與為人
一早年經歷與哲學問題的萌發
二多向度的探索
三龍場悟道
四事與思
五晚歲的弦歌誦讀與哲學論辯
第二章 心體與性體
一歷史的前導
二心體的重建
三心與理
四心體與內圣之境
第三章 心物之辯
一沉思存在的二重路向
二心與物:意義世界的建構
三天人之際:存在與境界
第四章 良知與德性
一成就德性
二化德性為德行
三德性與規范
第五章 人我之間:成己與無我
一成己:成就自我
二萬物一體:個體間的溝通
三無我的二重意蘊
第六章 本體與工夫
一作為本體的良知
二先天之知與后天之致
三本體與工夫之辯
四意見的懸置與解構
第七章 知行合一
一知行秩序與過程
二知行互動與人倫的理性化
三銷知入行與銷行入知
第八章 言說與存在
一心體與言說
二名言與道
三“說”與“在”
第九章 心學的內在張力
一無善無惡與可能的存在
二可能的展開
三二重趨向與內在的緊張
第十章 心學的分化與演變
一心體的展開與性體的回歸
二致良知說的衍化
三心無本體,工夫所至即是本體
附錄:理學的衍化
初版后記
新版后記
**章 為學、為道與為人
一早年經歷與哲學問題的萌發
二多向度的探索
三龍場悟道
四事與思
五晚歲的弦歌誦讀與哲學論辯
第二章 心體與性體
一歷史的前導
二心體的重建
三心與理
四心體與內圣之境
第三章 心物之辯
一沉思存在的二重路向
二心與物:意義世界的建構
三天人之際:存在與境界
第四章 良知與德性
一成就德性
二化德性為德行
三德性與規范
第五章 人我之間:成己與無我
一成己:成就自我
二萬物一體:個體間的溝通
三無我的二重意蘊
第六章 本體與工夫
一作為本體的良知
二先天之知與后天之致
三本體與工夫之辯
四意見的懸置與解構
第七章 知行合一
一知行秩序與過程
二知行互動與人倫的理性化
三銷知入行與銷行入知
第八章 言說與存在
一心體與言說
二名言與道
三“說”與“在”
第九章 心學的內在張力
一無善無惡與可能的存在
二可能的展開
三二重趨向與內在的緊張
第十章 心學的分化與演變
一心體的展開與性體的回歸
二致良知說的衍化
三心無本體,工夫所至即是本體
附錄:理學的衍化
初版后記
新版后記
展開全部
心學之思——王陽明哲學的闡釋 作者簡介
楊國榮,教育部長江學者,華東師范大學學術委員會副主任、人文社會科學學院院長、中國現代思想文化研究所所長,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哲學學科評議組成員、國際形而上學學會(ISM)主席、中國哲學史學會副會長、上海中西哲學與文化比較研究會會長。先后在牛津大學、哈佛大學、斯坦福大學等校作學術訪問和學術研究。研究領域包括中國哲學、中西比較哲學、倫理學、形而上學等,在海內外出版學術著作10余種。
書友推薦
- >
中國歷史的瞬間
- >
隨園食單
- >
莉莉和章魚
- >
自卑與超越
- >
二體千字文
- >
【精裝繪本】畫給孩子的中國神話
- >
回憶愛瑪儂
- >
月亮虎
本類暢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