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分寸 跨越社交圈層的底層邏輯
-
>
生命唯愿愛與自由
-
>
中國式人情世故
-
>
看心理·第2輯(全5冊)
-
>
心靈四書(全4冊)
-
>
非暴力溝通
-
>
往里走,安頓自己
色彩的告白(解讀色彩和心理的奇妙關系) 版權信息
- ISBN:9787521611243
- 條形碼:9787521611243 ; 978-7-5216-1124-3
- 裝幀:藝術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色彩的告白(解讀色彩和心理的奇妙關系) 內容簡介
本書用生動形象的語言,介紹了不同時代、不同地區、不同性格的人是如何使用色彩,如何用色彩來譜寫精彩故事的。書中探尋了色彩和心理的奇妙關系,思考了色彩的文化功能、個人和色彩的關系等內容,構建起“色彩心理”的輪廓,有助于您了解色彩的歷史演變和象征意義,并在生活中積極地運用“色彩心理”。
色彩的告白(解讀色彩和心理的奇妙關系) 目錄
序章
“色彩心理”并不簡單
**章 紅色
紅色為何如此強烈 / 011
祖先和紅色一起進化 / 013
黑猩猩不需要紅色口紅 / 017
無論什么年代都需要時髦女子 / 022
朱色與古代人的心理 / 027
《萬葉集》中的枕詞——茜紅色 / 031
“赤”這一色名表達了古代日本人的感覺 / 033
紅和末摘花 / 038
紅色的繪畫、紅色的畫家 / 043
第二章 黃色
黃色的使用說明書 / 051
卡其色是何色 / 057
如黃金一般的黃色是姜黃的力量 / 061
認真思考“大阪的阿姨和豹紋” / 065
“黃色的聲音”是誰說的 / 070
運動和色彩的關系始于期待感 / 075
第三章 茶色
諸行無常的茶色世界 / 083
黑暗中的褐色之美 / 088
丁髻男子眼中追求流行色的姑娘 / 093
第四章 綠色
綠色意象所傳達的內容 / 099
你見過黃鶯嗎 / 102
消滅藍綠色影子的色彩顧問 / 105
綠發和綠兒與綠色的關系是什么 / 109
綠色信號是冒險之旅的邀請 / 113
綠色是超越人類的神圣之物的象征 / 117
圣誕節是誰的祭典 / 123
莫把綠色當成你的敵人 / 127
第五章 藍色
通過電影了解歐洲的藍色與民族 / 137
變成藍色信號(綠燈)會如何 / 141
日本真的是“藍之國” / 145
由“抑制食欲的顏色”想到的 / 149
西洋藍、日本藍 / 152
第六章 紫色
“purple”是何色 / 159
蘊含高貴意象的日本紫 / 163
靈妙的中國紫 / 167
為何會想到把白發染成紫色 / 173
暗中活躍于娛樂世界的紫色約定 / 176
孩子的畫中隱藏著紫色的秘密 / 180
第七章 粉紅色
女性都喜歡粉紅色嗎 / 187
熟知粉紅色含義的蓬帕杜夫人 / 192
“卡哇伊”和“粉紅色”的關系是什么 / 196
男性和粉紅色的關系是既甜蜜又可怕的永恒課題 / 201
第八章 白、灰、黑
洗白是很費勁的事兒嗎 / 211
香奈兒放棄的白皮膚 / 215
演技出色的公主的白皮膚 / 220
“白堊文明”是哪里的文明 / 224
美麗的灰色世界 / 231
黑暗之力、不動之心 / 234
了解黑色之美 / 237
好的顏色與壞的顏色 / 242
色彩之名出現之時 / 246
染黑齒的奇怪世界 / 251
色彩的告白(解讀色彩和心理的奇妙關系) 節選
“色彩心理”并不簡單 許多人雖然知道“色彩心理”這個詞,但并不是很明白其中的內涵。若被問起色彩心理蘊含著什么,大致會回答出以下兩點內容。 1.根據一個人喜歡的衣服顏色和孩子畫畫時的用色,可以了解其性格和心理。 2.色彩給人的行為和心理帶來影響。 也有人認為,在心理學的學習中包含這些內容吧?的確,在心理學中會學習到與“色彩”相關的內容,不過這是關于人是如何感知即知覺的一種現象的內容,而且這是在認知心理學中首先要學習的內容。 例如,在基礎心理學的范疇中,不同的顏色排列在一起,它們相互影響,會讓人產生與現實顏色不同的錯覺。這是不是很不可思議、很有趣? 但是,大部分人好像會在意前面所說的那兩點內容。毫無疑問的是,在心理學中并沒有色彩心理學這樣的獨立領域。不過,倒是有可以滿足大家期待的領域,如社會心理學、產業心理學、臨床心理學等等。例如,在“人格心理學”中會學習所謂的“心理測試”,雖然有的測試中會出現顏色項目,但并沒有根據顏色的喜好來調查研究什么的測試。 這么一說,或許會讓人難以置信:“咦?不會吧?”在網上經常可以看到“根據喜歡的顏色來推斷你的心理(性格)”之類的內容啊!但是,這些是“占卜”,其實并不靠譜。 本來在說根據色彩推測出什么的時候,作為其理論基礎的“色彩(每一種顏色)中的普遍意象”這個前提就有些牽強。我曾經看到這樣一句話:“喜歡黃色的男性積極樂觀、好奇心強,雖然有點孩子氣但勇于追求夢想”,這種喜愛黃色的“人的印象”是由“色彩的意象”發展而來的。 “生機勃勃、熱情開朗、孩子氣”,是現代的我們能夠自然感受到的,所以我們不由自主地想去相信。但是,色彩的意象根據時代、宗教和國家的不同也不盡相同。 黃色這種“生機勃勃”的印象也是*近才出現的。能對人類產生“普遍性”的影響,必須是足以使人產生身體反應的顏色,但是所有的顏色都沒有這樣的報告,所以不存在普遍性。如果每種顏色都會讓我們出現強烈的身體反應,那么在這個五彩繽紛的世界我們豈不是要受不了? “即使不是普遍性的,如果喜歡現在的這種意象,就由此開始如何?”或許有人會有這種想法。 但是首先,如果時代和地區不同,就不知道應該使用哪種意象,所以這樣毫無作用。 其次,“喜歡黃色的人的印象”之所以與“黃色的印象”本身相關聯,和在音樂療法的說明中經常使用的“同質的原理”(如傷心的時候聽憂郁的歌曲更有效果等)類似。“喜歡某種意象的人,具有與這種意象相同的性格。喜歡生機勃勃的東西,往往是有活力的人。”這樣說,或許會讓我們覺得有道理。但是,難道沒有喜歡說笑但往往把事情往糟糕的方向去想的人嗎?誘惑的顏色,有時候也會觸及性格的某一方面和某一瞬間的心境吧!這不過是人復雜的體現,根據喜愛的顏色進行判斷,不管準不準,還是把它當成“占卜”為好。 總之,上述兩點內容中的**點,僅僅依靠色彩來判斷人的性格、分析復雜心理狀態的心理學是不存在的。 另外,從孩子的繪畫來看,其實在開始學習色彩的時候,孩子幾乎沒有社會經驗,所以他們對色彩的反應純粹是一種本能的感覺。為此,一般認為孩子的畫比大人的畫更具有色彩的普遍意象。然而,事實并非如此。 尚未步入社會的孩子,從嬰幼兒時期開始(從環境意義上來說是從胎兒時期開始)就對父母的情感和行為異常敏感,會受到其很大的影響。父母對他們來說既是社會又是環境,這是我從事心理咨詢工作以后,從心底感受到的事實。孩子對于色彩的反應也如此,受到父母對色彩的無意識的反應和行為的影響(詳見“粉紅色”一章)。 因此,色彩的分析并不是僅靠色彩來判斷的。如果是繪畫,必須全面考察這幅畫是在什么樣的情況和過程中產生的,如用什么樣的線條、以什么樣的姿態、在什么樣的位置等,這并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 關于第二點“色彩給人的行為和心理帶來影響”是否正確的問題,答案既可以說是,也可以說不是。經常有人問:“什么顏色可以讓我和喜歡的人更投緣?”“有能讓女朋友產生情欲的顏色嗎?”大家也真是會胡思亂想。 可以說色彩對人有生理學方面的影響。人類的身體構造十分精妙,即使受到外界(色彩等)的刺激也不會被隨意擺布,因為人體能夠時常用一種穩定的感覺來感受世界。 例如,色彩的刺激一進入視線,抑制這種刺激的反對力就會起作用,甚至會使人看到和實際的物理顏色不同或現實中不存在的色彩。當然,這種反應并不局限于色彩,也算是一種影響。還有,在很多實驗中,都認為紅色會給肉體帶來影響。 如果有生理學方面的影響,是不是對心理和行為都會產生影響呢?目前社會心理學、產業心理學、運動心理學,以及包含心理學以外內容的腦科學等,都在進行實驗,來研究色彩引起的情緒和行為的變化。但是,從實驗本身的嚴謹性來看,現代科學還是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如果科學能有更進一步的發展,我們可能會了解更多,可以對人的“內心”進行更加清晰的解析,使之可視化,但是目前還難以實現。 舉個更簡單的例子——料理的外觀。在烤肉盤子里放上小番茄和生菜葉,從外觀來看會覺得很美味。但是看上去很好吃就一定要吃嗎?倒也未必。有很多不吃的理由,比如現在肚子很飽、不喜歡吃肉等。紅和綠相加的結果是“看上去很好吃”,但是我們并不一定會受到影響。 試想一下,一個人在進行判斷并采取行動的瞬間,包含這個人的遺傳因素、過去的經歷、現在的心情和現實狀況等錯綜復雜的原因,才形成其行動的結果。表面上看似簡單的行為,卻是在深深的無意識、肉體及時間的基礎上產生的。這個瞬間的自己,真的是非常復雜的存在。 簡而言之,上述兩點內容都不簡單。但是,稍微脫離這兩點,從生物和進化的視角來看,某一種顏色或許會給人帶來某些影響,從而使某人產生只有他才有的反應。但即便如此,這種反應并非任何人、任何時候都會發生,可能只是“偶爾”才會發生。如果發現可以把這種微弱的力量*大限度地發揮出來的方法,或許會產生很大的變化。不過這也只是我個人的想法而已。 色彩會給人帶來多大的影響呢?下面介紹一個英國心理學家尼古拉斯·漢弗萊的有趣實驗。 首先給猴子看紅色屏幕和藍色屏幕,結果顯示猴子們都非常喜歡看藍色屏幕。剛覺得猴子們是因為喜歡藍色才目不轉睛地盯著看,而屏幕上一旦出現有趣的畫面,不管是紅色還是藍色,它們都毫不在意,只盯著“有趣的”屏幕看。從感覺上來說,比起紅色,猴子更喜歡藍色,但是一旦受到外部影響,這種“感覺”便會消失。 正因為色彩和心理的關系在心理學上非常有趣,所以我個人認為,僅靠模糊不清的個人主觀性發表觀點,且毫無客觀依據地擴散,是不妥的。不過想相信的時候去相信,也不失為一種方法。不管怎樣,色彩是形式多樣的。 除了這種色彩心理,也有“色彩學”這一領域。為了更好地理解色彩,需要掌握基本的信息,下面我們稍稍接觸一點。
色彩的告白(解讀色彩和心理的奇妙關系) 作者簡介
作者簡介: 山脅惠子,日本心理學家,藝術療法專家。畢業于東京成德大學心理學專業。師從研究兒童色彩與心理的島琦青海先生。之后對色彩與心理學進行深入研究,開始實施色彩與藝術療法。已在日本惠比壽創建心理療法教室。 譯者簡介: 李鳳娟,北京大學日語博士,天津理工大學日語教師。
- >
羅曼·羅蘭讀書隨筆-精裝
- >
中國人在烏蘇里邊疆區:歷史與人類學概述
- >
伊索寓言-世界文學名著典藏-全譯本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故事新編
- >
姑媽的寶刀
- >
月亮虎
- >
苦雨齋序跋文-周作人自編集
- >
我與地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