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公路車寶典(ZINN的公路車維修與保養秘籍)
-
>
晶體管電路設計(下)
-
>
基于個性化設計策略的智能交通系統關鍵技術
-
>
花樣百出:貴州少數民族圖案填色
-
>
山東教育出版社有限公司技術轉移與技術創新歷史叢書中國高等技術教育的蘇化(1949—1961)以北京地區為中心
-
>
鐵路機車概要.交流傳動內燃.電力機車
-
>
利維坦的道德困境:早期現代政治哲學的問題與脈絡
面向5G和B5G的先進多載波技術 版權信息
- ISBN:9787115539182
- 條形碼:9787115539182 ; 978-7-115-53918-2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面向5G和B5G的先進多載波技術 本書特色
1、本書是對先進的非連續多載波技術的實踐研究綜述,這些技術正在徹底改變數據的傳輸、接收和處理方式。2、本書探討了現代多載波技術的優點和局限性,以及如何使用非連續多載波技術和新的算法來應對現代多載波技術帶來的挑戰,重點探討以下問題:當前多載波技術(OFDM)固有的問題;使用非連續多載波波形以及基于濾波器組和廣義多載波波形的新技術;面對5G通信技術的不斷演進和革新,深入而全面地闡述現有技術的局限性和可行的解決方案;深入地探討非連續多載波技術在更廣的工業實現、硬件實用性和其他挑戰方面的未來前景。3、本書對于電信業高管、電信運營商、監管機構、政策制訂者和經濟學家而言,提供了對未來通信技術發展生動、具有洞察力的前瞻性介紹。
面向5G和B5G的先進多載波技術 內容簡介
正交頻分復用技術已經在4G時代發揮了突出的作用。作為5G的關鍵技術之一,面向未來移動通信系統的其他優選多載波技術,如非連續頻帶多載波技術、濾波器組多載波技術等,都是當前學術界及工業界關注的熱點。本書面向未來無線通信系統設計與應用,系統性地介紹了各類多載波技術,包括非連續正交頻分復用技術、廣義多載波技術和濾波器組多載波技術等,同時也介紹了優選多載波技術在靈活頻譜使用場景中的應用。 本書適合學術界、工業界的相關從業人員以及高校師生閱讀。
面向5G和B5G的先進多載波技術 目錄
1.1 5G無線通信 3
1.2 未來移動通信系統面臨的技術挑戰 6
1.3 未來移動通信接口的定義 8
第 2章 移動通信系統中的多載波技術 11
2.1 OFDM原理 15
2.2 多載波系統中的非線性失真 17
2.3 峰均比抑制技術 24
2.4 多載波系統中的鏈路自適應 29
2.5 接收機技術和CFO敏感性 31
2.5.1 同步 32
2.5.2 信道估計與均衡 37
第3章 面向未來無線通信的非連續OFDM 41
3.1 基于載波消除的增強型NC-OFDM 49
3.1.1 消除載波法改善接收質量 52
3.1.2 子載波抵消結合加窗技術在降低復雜度和功率控制上的應用 57
3.1.3 關于子載波抵消技術中的速率分配和功率控制問題 58
3.2 基于靈活準系統化預編碼設計的子載波旁瓣抑制 63
3.2.1 預編碼設計 64
3.2.2 準系統性預編碼對NC-OFDM接收質量的改善 66
3.3 優化的消除載波選擇法 70
3.3.1 計算復雜度 72
3.3.2 OCCS的啟發式方法 73
3.4 在NC-OFDM中減少非線性效應 77
3.4.1 順序峰均比和OOB功率抑制 79
3.4.2 用額外載波減少聯合非線性效應 82
3.5 NC-OFDM接收機設計 91
3.5.1 NC-OFDM接收機同步 93
3.5.2 用于NC-OFDM系統的帶內干擾的魯棒同步算法 95
3.5.3 績效評估 107
3.5.4 計算復雜度 112
3.6 NC-OFDM的潛力和挑戰 113
第4章 5G無線通信的廣義多載波技術 117
4.1 GMC原理 119
4.1.1 幀理論和伽柏轉換 122
4.1.2 短時傅里葉變換和Gabor變換 126
4.1.3 雙脈沖的計算 127
4.1.4 使用多相濾波器的GMC收發機設計 128
4.2 GMC發射機功率峰均比抑制 130
4.2.1 非線性失真*小的合成脈沖優化 131
4.2.2 GMC信號的星座圖擴展法 136
4.3 GMC系統的鏈路自適應 144
4.3.1 二維注水 144
4.3.2 GMC發射機的自適應調制 150
4.3.3 改進的Hughes-Hartogs算法在GMC系統中的應用 151
4.3.4 GMC傳輸中關于鏈接適應的討論 155
4.4 GMC接收機的問題 156
4.4.1 接收信號分析 156
4.4.2 連續干擾消除(SIC) 159
4.4.3 并行干擾消除(PIC) 161
4.4.4 混合干擾消除(HIC) 162
4.5 總結 171
第5章 濾波器組多載波技術 173
5.1 FBMC的傳輸原理 175
5.2 FBMC收發機設計 177
5.3 脈沖設計 179
5.3.1 奈奎斯特濾波器和模糊度函數 180
5.3.2 IOTA函數 182
5.3.3 PHYDYAS脈沖 184
5.3.4 FBMC建議的其他脈沖波形 187
5.4 實際FBMC系統設計問題 187
5.4.1 FBMC系統中的自干擾問題 188
5.4.2 計算復雜度分析 189
5.4.3 FBMC在突發傳輸中的局限性 190
5.4.4 FBMC傳輸中的MIMO技術 191
5.5 重溫FBMC系統 192
5.6 總結 196
第6章 面向靈活頻譜應用的多載波技術 199
6.1 認知無線電 200
6.2 頻譜共享和授權方案 204
6.2.1 頻譜專用 205
6.2.2 免許可條例 205
6.2.3 授權共享接入(LSA)和授權共享接入(ASA) 206
6.2.4 公民寬帶無線電服務和頻譜接入系統 206
6.2.5 多元化許可 207
6.2.6 授權輔助接入 207
6.2.7 聯合共享接入 208
6.3 基于多載波技術的動態頻譜接入 208
6.3.1 基于頻譜定價的DSA 209
6.3.2 基于合作的DSA 210
6.4 動態頻譜聚合 211
6.4.1 復雜度和動態聚合 214
6.4.2 發射機問題 215
6.4.3 接收機問題 216
6.4.4 吞吐量*大化 218
6.5 總結 221
第7章 結論和展望 223
縮略語 227
參考文獻 235
面向5G和B5G的先進多載波技術 作者簡介
Hanna Bogucka博士是波蘭波茲南理工大學(PUT)的教授,在這所大學任教超過25年,是Opportunistic Spectrum Sharing and White Space Access:The Practical Reality一書的合編者。Adrian Kliks博士是波蘭波茲南理工大學的助理教授,主要教授有關無線通信和移動設備編程的實驗課程。Pawel Kryszkiewicz博士是波蘭波茲南理工大學的助理教授,主要教授有關無線通信和編程的實驗課程。
- >
唐代進士錄
- >
中國歷史的瞬間
- >
莉莉和章魚
- >
月亮虎
- >
二體千字文
- >
羅庸西南聯大授課錄
- >
小考拉的故事-套裝共3冊
- >
姑媽的寶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