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百年孤獨(2025版)
-
>
易中天“品讀中國”系列(珍藏版全四冊)
-
>
心歸何處
-
>
(精裝)羅馬三巨頭
-
>
野菊花
-
>
梁啟超家書
-
>
我的父親母親:民國大家筆下的父母
譯文經典疾病的隱喻(譯文經典) 版權信息
- ISBN:9787532785124
- 條形碼:9787532785124 ; 978-7-5327-8512-4
- 裝幀:一般純質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譯文經典疾病的隱喻(譯文經典) 本書特色
適讀人群 :廣大讀者1. 桑塔格——美國公眾的良心,永遠的知識偶像 2. 桑塔格*著名的批評文集之一,當代社會批評的經典之作,也是眾多文青引經據典、案頭閱讀的寶藏之書。 3. 歷久彌新,縱橫文學、藝術、政治等人類各領域生活,對人類疫病*深刻、*透徹的探討,描述歷史,也寫給時下。篇幅精巧,然蕩氣回腸。
譯文經典疾病的隱喻(譯文經典) 內容簡介
全書收錄了桑塔格兩篇重要論文《作為隱喻的疾病》及《艾滋病及其隱喻》,在文章中桑塔格反思并批判了諸如結核病、艾滋病、癌癥等如何在社會的演繹中一步步隱喻化,從"僅僅是身體的一種病"轉換成了一種道德批判,并進而轉換成一種政治壓迫的過程。文章很初連載于《紐約書評》,由于反響巨大,此后數年中兩篇文章被多次集結成冊出版,成為了社會批判的經典之作。
譯文經典疾病的隱喻(譯文經典) 目錄
篇一 作為隱喻的疾病;篇二 艾滋病及其隱喻
譯文經典疾病的隱喻(譯文經典) 節選
引子 疾病是生命的陰面,是一重更麻煩的公民身份。每個降臨世間的人都擁有雙重公民身份,其一屬于健康王國,另一則屬于疾病王國。盡管我們都只樂于使用健康王國的護照,但或遲或早,至少會有那么一段時間,我們每個人都被迫承認我們也是另一王國的公民。 我并不想描述移民疾病王國并在那里生活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只想描述圍繞那一處境所編造的種種懲罰性的或感傷性的幻象:不是描繪這一王國的實際地理狀況,而是描繪有關國家特征的種種陳見。我的主題不是身體疾病本身,而是疾病被當作修辭手法或隱喻加以使用的情形。我的觀點是,疾病并非 隱 44 喻,而看待疾病的*真誠的方式 —同時也是患者對待疾病的*健康的方式 —是盡可能消除或抵制隱喻性思考。然而,要居住在由陰森恐怖的隱喻構成道道風景的疾病王國而不蒙受隱喻之偏見,幾乎是不可能的。我寫作此文,是為了揭示這些隱喻,并藉此擺脫這些隱喻。 1 兩種疾病一直以來都引人注目地同樣為隱喻修飾物所復雜 化,這就是結核病和癌癥。 結核病在十九世紀 所激發出來的和癌癥在當今所激發出 來的那些幻象,是對一個醫學假定自己能夠包治百病的時代里 出現的一種被認為難以治愈、神秘莫測的疾病 —即一種人們 缺乏了解的疾病 —的反應。這樣一種疾病,名副其實地是神 秘的。只要這種疾病的病因沒有被弄清,只要醫生的治療終歸無效,結核病就被認為是對生命的偷偷摸摸、毫不留情的盜劫。現在,輪到癌癥來成為這種不通報一聲就潛入身體的疾病,充當那種被認為是冷酷、秘密的侵入者的疾病角色 —它將一直充當這個角色,直到有一天,像當初的結核病一樣,其病因被查明,其治療方法變得有效。 盡管疾病的神秘化方式被置于新的期待背景上,但疾病 (曾經是結核病,現在是癌癥)本身喚起的是一種全然古老的恐懼。任何一種被作為神秘之物加以對待并確實令人大感恐怖的疾病,即使事實上不具有傳染性,也會被感到在道德上具有傳染性。因此,數量驚人的癌癥患者發現他們的親戚朋友在回避自己,而自己的家人則把自己當作消毒的對象,倒好像癌癥和結核病一樣是傳染病。與患有一種被認為是神秘的惡疾的人打交道,那感覺簡直就像是一種過錯;或者更糟,是對禁忌的冒犯。光是這些疾病的名稱就似乎具有一種魔力。在司湯達《阿爾芒斯》(一八二七)中,男主人公的母親拒絕說“結核病”,因為她擔心一旦說出這個詞,兒子的病情就會迅速惡化。卡爾 ??梅寧格也發現(見其《活力平衡》)“單是‘癌癥’這個字眼兒,據說就能殺死那些此前一直為惡疾所苦、卻尚未被它(立刻)壓垮的病人”。他作出這番評論,是為了支持在當代醫學和精神病學中大行其道的那些具有反智色彩的虔信態度以及廉價的憐憫。“患者之所以找我們,是因為他們遭受疾病之苦,感到灰心喪氣而又無能為力。”他接著說,“他們不想被貼上那種使人身敗名裂的標簽,他們當然有這個權利。”梅寧格醫生建議醫生們不妨丟開“名稱”和“標簽”(“我們的作用是幫助這些病 人,而不是加重他們的痛苦。 ”)—而這實際上可能強化了疾病的神秘性和醫學的權威性。不是如此這般的命名行為,而是“癌癥”這個名稱,讓人感到受了貶抑或身敗名裂。只要某種特別的疾病被當作邪惡的、不可克服的壞事而不是僅僅被當作疾病來對待,那大多數癌癥患者一旦獲悉自己所患之病,就會感 到在道德上低人一頭。解決之道并非是對癌癥患者隱瞞實情, 而是糾正有關這種疾病的看法,瓦解其神秘性。 僅僅幾十年前,一旦獲悉某人患了結核病,就無異于聽到 了他的死刑判決 —正如當今,在一般人的想象中,癌癥等同 于死亡 —人們普遍地對結核病人隱瞞他們所患之病的真相, 在他們死后,又對他們的子女進行隱瞞。即便對那些已獲悉自 己病情的患者,醫生和患者家屬也有顧慮,不想多談。“人們并 未明確告訴過我什么,”卡夫卡一九二四年四月從療養院(兩個 月后,他死于該療養院)寫信給一位朋友說,“因為一談到結核 病……每個人的聲音都立刻變了,嗓音遲疑,言辭閃爍,目光 呆滯。”隱瞞癌癥病情的慣例甚至更為牢固。在法國和意大利, 醫生們仍堅持這一成規,即向癌癥患者家屬通報癌癥診斷結果, 但對患者本人卻諱莫如深;醫生們認為,除了那些極其明事理、 知天命的患者外,其他癌癥患者全都承受不了真相(一位** 的法國腫瘤專家告訴我,在他的癌癥患者中,只有不到十分之 一的人知道自己患的是癌癥)。在美國 —部分原因是醫生們擔 心因治療失當而招惹官司 —如今對患者要坦率得多,但這個 國家*大的腫瘤醫院在給門診病人寄常規通知和賬單時,卻不 在信封上注明寄信人,其假設的理由是病人可能不想讓家里人知道自己所患何病。因為一旦患上癌癥,就可能被當作一樁丑事,會危及患者的性愛生活、他的晉升機會,甚至他的工作,所以知道自己患了癌癥的人對自己所患之病即使不是三緘其口,也往往表現得極為謹慎。一九六六年通過的聯邦法律《知情權法案》將“癌癥治療”作為不得公之于眾的事項列入排除條款,因為這些事項一旦公之于眾,就可能“無端侵犯個人隱私”。癌癥是該條款提到的惟一一種疾病。
譯文經典疾病的隱喻(譯文經典) 作者簡介
蘇珊??桑塔格與西蒙娜??波伏瓦、漢娜??阿倫特并稱為西方當代最重要的女知識分子,是美國聲名卓著的“新知識分子”、被譽為“美國公眾的良心”、“大西洋兩岸第一批評家”。2000年獲美國國家圖書獎,2001年獲耶路撒冷國際文學獎,2003年獲西班牙阿斯圖里亞斯王子文學獎及德國圖書大獎——德國書業和平獎。
- >
大紅狗在馬戲團-大紅狗克里弗-助人
- >
隨園食單
- >
有舍有得是人生
- >
我從未如此眷戀人間
- >
莉莉和章魚
- >
推拿
- >
詩經-先民的歌唱
- >
伊索寓言-世界文學名著典藏-全譯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