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清通鑒(全四冊)(精裝)
-
>
明通鑒(全三冊)(精裝)
-
>
跨太平洋的華人改良與革命 1898-1918
-
>
天有二日(簽名鈐印特裝本)
-
>
歐洲至暗時刻(1878-1923):一戰為何爆發及戰后如何重建
-
>
(精裝)奧托·馮· 俾斯麥與德意志帝國建立
-
>
華文全球史:中國文脈
海外浙商與海外閩商的比較研究 版權信息
- ISBN:9787520366571
- 條形碼:9787520366571 ; 978-7-5203-6657-1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海外浙商與海外閩商的比較研究 內容簡介
本書梳理了海外浙商與海外閩商的發展歷史,從行業結構、經營特色、發展特點以及與祖籍地關系等方面展開比較研究,展現二者在發展過程中呈現出來的基本概況,進而探究其商業特點及背后深層次的商業文化背景。并從二者與祖籍地的經濟建設事業及公益事業關系入手,分析其與祖籍地的關系及其在祖籍地發展中的地位和作用,在二者與祖籍地關系的提升與引導方面提出了相關建設性建議。在此基礎上,透視海外閩商發展歷程中的諸多成功經驗,審視海外浙商發展過程中存在的問題,以此為海外浙商在住在國的發展提出路徑和方向,同時還對海外浙商與祖籍地浙江的經濟互動提出建議與展望。
海外浙商與海外閩商的比較研究 目錄
**章 海外浙商發展脈絡與特點
**節 海外浙商的發展歷史
第二節 海外浙商的行業結構和經營特色
第三節 海外浙商的地域文化、特點及存在問題
第二章 海外閩商發展脈絡與特點
**節 海外閩商的發展歷史
第二節 海外閩商的行業結構和經營特色
第三節 海外閩商的地域文化、特點及存在問題
第三章 海外浙商與祖籍地關系
**節 海外浙商與祖籍地關系的歷史回顧
第二節 改革開放以來海外浙商與祖籍地的建設和發展
第三節 改革開放以來海外浙商與祖籍地的公益福利事業
第四節 海外浙商與祖籍地關系的提升與引導
第四章 海外閩商與祖籍地關系
**節 海外閩商與祖籍地關系的歷史回顧
第二節 改革開放以來海外閩商與祖籍地的建設和發展
第三節 改革開放以來海外閩商與祖籍地的公益福利事業
第四節 海外閩商與祖籍地關系的提升與引導
第五章 海外浙商與浙江經濟發展展望
**節 透視閩商:海外浙商的路徑選擇和發展目標
第二節 海外浙商與浙江經濟發展的前景展望
參考文獻
后記
海外浙商與海外閩商的比較研究 節選
《海外浙商與海外閩商的比較研究》: (一)大多采取抱團合作的形式互助創業 改革開放以來前往世界各地尋找商機的海外浙商,在獨立創業之前多有各自不同的身份:農民、工人、手工業者、會計、個體商人等。到達住在國之后,或經商或打工,無論開始扮演什么樣的角色,*終的目標都一樣,即自己做老板。與其他海外商幫相比非常幸運的是,海外浙江人自己要做老板,無須非得經過多年的辛苦勞作賺得很多資金后才能獨立創業。因為在海外浙江人中,彼此的互助精神特別濃厚。有人看好某個行業,經過全方位考察后決定創業但手頭資金缺乏時,親戚朋友往往會傾囊相助。這種為創業者提供啟動資金的行為在海外浙江人中已成為固有的操作模式,被稱之為“會”,也叫自助會或者是互助會,是海外浙江人以血緣、地緣和人緣為紐帶組織起來的一種融資方式。但是它不是純粹的友情互助形式,還兼有一些市場成分。朋友親戚關系是前提,沒有親戚朋友,就建不了“會”,因為這種籌資形式是一種民間的非正式形式,沒有現代法律契約的制約,因此如果沒有可靠的信任保證,就沒有人敢把錢交給他人使用。“會”的運作模式都遵循基本的規則:由具備一定經濟實力的人作為會首發起,規定本金額度和參會人員數量。本金由會員繳納,會首負責管理并承擔風險。通過競標的方式,使資金發生流動。參標者每人提供一個標價,價*高者得標,得標者可以獲得當期全部的會錢,并分期支付相應的利息,利息一般低于向銀行借貸。這種“會”的方式體現了彼此之間的團結、互助和信任,為海外浙江人在短時期里獲得啟動資金進行創業提供了便利,也大大加速了眾多的海外浙江人從之前各種不同身份向著海外浙商身份的轉變。即使他們不懂住在國的語言、制度,依然可以憑借內部的社會網絡獲得發展。以“會”作為主要的融資方式在當下隨著海外浙商資本實力日漸雄厚已較少操作,因為通過向富有的親戚朋友直接借款即可實現籌資,即便如此,這并不影響他們維系著長期以來形成的經濟互助或合作。 海外浙商所從事的行業結構基本相同,行業集中程度高,勢必造成彼此之間存在著同質性的競爭關系。雖然如此,海外浙商之間非常團結,并不排斥其他浙商加入自己所從事的行業,相互幫忙湊集資金后,共同進軍前景看好的某個產業。因而經常出現的一個情景,就是哪個行業賺錢,海外浙商就蜂擁而至,投入這個行業中。也就出現了很多海外浙商聚堆經營的市場、商業街,整個市場、整個街區的主體人群都是浙商構建的商業網絡。資本實力雄厚的一般會建立一個商業城或大的市場,實力一般的就當店主,沒有本錢的就當伙計,可謂各司其職,各得其所。在美國紐約皇后區和布魯克林等區,幾乎所有新興的大超市都是溫州籍海外浙商開辦的,雇傭的人員也大多是浙江人。這些溫州人非常團結,從沒有發生過惡意競爭。“一個人賺錢沒有什么了不起,要讓大家都能賺錢。”這是流行于海外浙商圈子里的一句名言,由此也可窺見他們之間強大的凝聚力。 基于血緣、地緣關系的海外浙商之間的團結互助、抱團合作的重要載體便是數量龐大的浙江商會。但凡海外浙商聚居人數較多的地方都有自發組織的商會,如溫州商會、寧波商會等眾多以地域命名的各種商會組織,為海外浙商之間的信息共享、互助互惠、抱團發展提供了良好的合作平臺。和其他商幫建立的商會一樣,海外浙商的商會雖然初始也是基于血緣和地緣關系建立起來的,但并不局限于此,它們能夠與時俱進,緊跟時代潮流,在維護和協調海外浙商權益、整合行業資源及加強與政府之間聯系和溝通等方面發揮著重要的作用,成為具有公信力的商會組織。 ……
海外浙商與海外閩商的比較研究 作者簡介
徐淑華,浙江淳安人。2004年畢業于廈門大學,現為中國計量大學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為中國海外貿易史、華僑華人史,已在各類學術期刊上發表學術論文十余篇,先后主持教育部、浙江省哲學社會科學規劃等多項課題。
- >
中國歷史的瞬間
- >
人文閱讀與收藏·良友文學叢書:一天的工作
- >
煙與鏡
- >
月亮與六便士
- >
唐代進士錄
- >
苦雨齋序跋文-周作人自編集
- >
羅庸西南聯大授課錄
- >
自卑與超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