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妙相梵容
-
>
基立爾蒙文:蒙文
-
>
我的石頭記
-
>
心靈元氣社
-
>
女性生存戰爭
-
>
縣中的孩子 中國縣域教育生態
-
>
(精)人類的明天(八品)
身體不說謊 版權信息
- ISBN:9787515355528
- 條形碼:9787515355528 ; 978-7-5153-5552-8
- 裝幀:一般純質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身體不說謊 本書特色
繼《夏娃的覺醒》與《幸福童年的秘密》兩本著作出版后,兒童心理學家愛麗絲·米勒在本書中進一步提出,童年經歷對當事人的健康有著重要影響,就算內心否認,身體還是會泄露秘密。自古以來,東西方文化皆標榜“孝敬父母”為至高道德,但是米勒卻向世人呼吁,這些強調“天下無不是父母”的戒律,便是使人染上身心疾病的潛在囹圄。光是寬恕施虐者,并不能達成真正的和解。無論是治療師或是當事人,都需要努力掙脫“不合理孝順”的捆綁,才能促成心靈的真正釋放。關于童年的記憶,我們的意識或許說了謊,但身體卻是真相的守護者。讓勇敢揭發幸福幻象的愛麗絲·米勒成為陪伴你的知情見證者,學習面對童年顯性或者隱性的創傷,讓生命變得更美好。 沒有一個孩子生來就該承受痛苦,沒有一個孩子生來就該被厭惡,他們都是帶著翅膀降臨到人間的天使,不能單純地因為被灌輸的思想就丟失他們自身的真相和感覺。他們有權利感知自己的真實,擁抱自己的真相。——暢銷書作家 張德芬
身體不說謊 內容簡介
在這本書中我主要關注的是:否認我們真實而強烈的情緒,會給身體帶來什么后果。這些否認,很多是基于道德所需。根據我在心理治療方面的經驗(其中也包含了我個人的經驗,以及我做過的非常多個案),我大概能了解到:曾在童年受虐的人只能借由極力壓抑與分離他們的真實情緒。他們無法愛與尊敬自己的父母,因為他們始終會不自覺地畏懼父母。即便他們非常想要與父母發展出舒適、互信的關系,但仍然無法做到。 《身體不說謊》如果一個人相信他的感覺是他“應該”感覺到的感覺,并且不斷地避免去感覺那些他被禁止的感覺,*終他一定會病倒——除非他把這筆帳留給下一代來償還,將自身不被承認的情緒投射到孩子身上。 這本書正是要揭露一個被大家忽略的事實,而宗教與道德長久以來一直在掩飾它。 作者在本書借由幾位作家和名人的生平闡釋了這項準則,而接下來則指出了真正的溝通之道,來幫助我們擺脫自我欺騙的惡性循環。
身體不說謊 目錄
推薦序·擁抱你的真相 | 張德芬
前言
導論·身體與道德
**部·訴說與遮掩
一. 對父母的敬畏與其悲慘后果
二. 在劇作里爭取自由與自己身體被忽視的怒吼
三. 背叛自己的記憶
四. 自我仇恨與未滿足的愛
五. 被囚禁的孩子與否認痛楚的必要性
六. 在母愛中窒息
七. 感覺分裂大師
后記
第二部·心理治療中的傳統道德與身體知識
導讀
一. 虐童問題的客觀存在
二. 感覺的旋轉木馬
三. 身體是真相的守護者
四. 我可以說出來嗎?
五. 不愿面對的真相
六. 毒品與身體的欺騙
七. 覺察的權利
第三部·厭食癥:對真正溝通的渴望
導讀
安妮塔·芬克的虛構日記
結語
后記 身體的反抗:一種挑戰
注釋
身體不說謊 作者簡介
[德]愛麗絲·米勒 1923.01.12─2010.04.14 愛麗絲·米勒是一位以關注兒童早期心理創傷及其對成年生活影響而聞名世界的心理學家。她顛覆了傳統的兒童心理學觀點,提醒世人注意到父母對兒童的侵犯所帶來的影響,并在歐洲引起巨大共鳴。米勒出生在波蘭猶太家庭,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在納粹的迫害中幸存,1946年獲得獎學金進入瑞士古老的巴塞爾大學,1953年起陸續獲得哲學、心理學和社會學博士學位,并接受精神分析訓練。 米勒2010年辭世,享年87歲,留下許多膾炙人口的著作,為廣大讀者拓寬了看待兒童心理學的視野。
- >
有舍有得是人生
- >
月亮虎
- >
中國歷史的瞬間
- >
姑媽的寶刀
- >
煙與鏡
- >
我從未如此眷戀人間
- >
山海經
- >
唐代進士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