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妙相梵容
-
>
基立爾蒙文:蒙文
-
>
我的石頭記
-
>
心靈元氣社
-
>
女性生存戰爭
-
>
縣中的孩子 中國縣域教育生態
-
>
(精)人類的明天(八品)
上教心理學通識教材系列積極心理學 版權信息
- ISBN:9787544499460
- 條形碼:9787544499460 ; 978-7-5444-9946-0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上教心理學通識教材系列積極心理學 本書特色
適讀人群 :中學生、心理學和非心理學專業大學生、心理學愛好者《積極心理學》是一本關于如何獲得幸福人生的心理學教材,以科學研究為基礎,內容詳實,語言簡潔,既可以作為心理學教材使用,也可作為自助類圖書,供一般讀者閱讀。
上教心理學通識教材系列積極心理學 內容簡介
《積極心理學》匯總了近20年關于美好生活的心理科學發現,力求覆蓋21世紀前20年積極心理學的zuixin進展,包括重要的理論模型、研究發現和生活啟示。在選取內容時,作者避開了一些心靈雞湯類的流行說法,有意選取如下有深厚理論基礎和研究證據的內容。與同類教材相比,這本教材的主要特點是:,知識覆蓋面比較廣,吸收了世界上積極心理學主要研究者專著和論文中的思想觀點。第二,實操性強,每一章都為讀者設計了形式多樣的課堂模擬演練和課后實踐作業。第三,重視知識呈現形式,努力把它寫成教材而不是文獻綜述。第四,適用面廣,既適用于專業人士學習,也適用于非專業群體將其作為自助類圖書來閱讀。第五,配有配套的視頻課程。讀者掃描圖書內部二維碼,可觀看配套視頻課程,結合本教材開展自助式學習。本書既適合普通讀者用以提升自己的心理生活品質,也適合高校教師用作積極心理學通識課或專業課教材。本書的11項宗旨包括: 不在意別人的評價,發現自我的真正價值。 發現自己的優點,并用它們改變自己的處境。 用智慧的眼光看待事情,心情不再被環境左右。 對微小的好事變得敏感,形成愉悅、寧靜的心境基調。 走出焦慮與無聊,成為擅于自得其樂的人。 懂得怎樣和兒童打交道,促進兒童的積極發展。 學會用令人舒適的方式與人相處,如沐春風般地恰到好處。 聚焦于通往未來目標的當下行動,成為自我體驗的觀察者。 不再恐懼即將到來的麻煩,勇敢地面對未知的命運。 從環境的“奴隸”變為行動的“主人”,成為自己人生傳記的作者。 了解關于幸福的誤解和真相,成為幸福人生的專家。除了通俗易懂、言簡意賅的科普講解,本書還設計了多項實踐練習,幫助讀者在實際運用中提升心理素養。
上教心理學通識教材系列積極心理學 目錄
?目錄
**章 積極心理學入門 1
一、積極心理學的興起 2
二、積極心理學的宗旨 5
課堂練習11 三個層次的生活6
三、積極心理學的內容體系8
課堂練習12積極心態11
實踐作業11課程期望12
拓展閱讀12
思考題13
第二章 積極的自我14
一、自尊的內涵與作用14
二、自尊的威脅17
課堂練習21三種社會比較19
三、自尊的維護23
課堂練習22無條件自尊者和條件性自尊者持有的想法24
課堂練習23給自己的一封信31
課堂練習24三個領域的積極超越33
課堂練習25描繪你的文化世界觀36
實踐作業21理想自我與恐懼自我36
拓展閱讀37
思考題38
第三章 積極的品格39
一、品格優勢的種類39
課堂練習31公眾人物或藝術作品中的人物的品格優勢42
課堂練習32身邊的品格優勢42
二、品格優勢的功能52
三、品格優勢的識別和運用54
實踐作業31日常踐行品格優勢57
拓展閱讀58
思考題58
第四章 積極的認知59
一、樂觀的態度59
課堂練習41認識自己的解釋風格64
課堂練習42嘗試改變不合理信念66
課堂練習43身邊的樂觀和悲觀69
二、飽滿的希望69
三、創造的傾向73
四、智慧的生活77
實踐作業41建立自己的希望清單80
拓展閱讀81
思考題82
第五章 積極的情緒83
一、情緒分類83
二、積極情緒與消極情緒的對比84
三、積極情緒與消極情緒的*佳配比85
四、積極情緒的十種類型89
五、積極情緒的功能89
六、如何減少消極情緒92
課堂練習51緩解消極情緒93
七、如何增加積極情緒94
實踐作業51彩色的星期97
實踐作業52隨喜故事(為別人的喜悅而喜悅)98
實踐作業53天天都是感恩節98
拓展閱讀99
思考題99
第六章 積極的體驗100
一、沉浸體驗的特征101
課堂練習61回憶沉浸體驗102
二、沉浸體驗與復雜性增長104
課堂練習62反思自己的調節模式107
三、如何獲得沉浸體驗107
實踐作業61創造沉浸體驗110
拓展閱讀110
思考題110
第七章 積極的發展112
一、青少年積極品質的成分和作用113
課堂練習71身邊的積極品質116
二、促進青少年的積極發展121
課堂練習72社團活動中的積極經驗與收獲127
實踐作業71假如我當了教師136
拓展閱讀136
思考題137
第八章 積極的人際互動138
一、慈心冥想139
二、積極性共鳴143
課堂練習81積極性共鳴144
三、積極主動式回應147
課堂練習82不同回應風格149
四、積極的工作環境150
五、愛的藝術154
六、寬容158
課堂練習83練習寬容163
實踐作業81慈心冥想164
拓展閱讀164
思考題164
……
上教心理學通識教材系列積極心理學 節選
**章 積極心理學入門 學習目標 Ø 了解積極心理學的興起、宗旨和內容體系 Ø 分析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積極向上的基礎原理 Ø 樂于打開積極心理學之門,準備走上心靈修煉之路 積極心理學是一門關于人類心理繁榮(thriving)和獲得*佳體驗的條件及實現過程的科學。 個體心理繁榮和*佳體驗,涉及如何體驗更多的積極情感,發揚品格優勢,使人生更多的時間處于沉浸體驗而非焦慮或無聊之中,增強心理韌性,提升智慧和創造力等。 團體心理繁榮和*佳體驗,涉及如何創設積極的團體氛圍,增進成員之間的信任感、親密感、安全感、歸屬感,提升團體的凝聚力和協作效率等。 社會心理繁榮和*佳體驗,涉及如何優化社會制度,使人們更多地處于雙贏關系而非輸贏關系之中,更多地處于成長焦慮而非回避損失焦慮之中,有利于人性向更高境界演化。 通俗地講,病理心理學更關心如何把-10分的心靈修復回0分,而積極心理學更關心如何把0分的心理體驗建設到+10分。 一、 積極心理學的興起 1. 心靈消極面一直更受社會關注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后,研究心靈消極面的病理心理學在心理學界一枝獨秀。 歷時數年的殘酷的第二次世界大戰極大地破壞了人類的幸福生活。第二次世界大戰后,人類面對的物質世界和精神世界都已滿目瘡痍,修復和解決人的各種精神問題,自然成為當時形勢下心理學*緊迫的任務。 第二次世界大戰后,許多退伍軍人患上了戰爭綜合征。1930年,美國退役軍人管理局成立,美國政府撥出巨額資金幫助那些由于戰爭而產生心理問題的退伍軍人恢復健康。受此影響,大批應用心理學家開始把主要精力用于治療心理疾病。1946年,美國國家心理健康研究所(National Institute of Mental Health,NIMH)成立,它繼承了美國精神病防治學會的傳統,把病理修復作為組織的工作目標。一方面,它吸納了許多心理學家;另一方面,它采用獎勵、資助、輔助出版著作等形式,鼓勵一大批心理學家開展病理心理學方面的研究。在此背景下,病理心理學和心理治療學成為研究重點。 圖11 1960—2000年,與焦慮或抑郁和幸福感相關的心理學文獻的數量和比例在覆蓋*為全面的SCOPUS科技論文摘要數據庫中,分別以“anxiety or depression”(焦慮或抑郁)和“happiness or wellbeing”(幸福感)為搜索詞,在“關鍵詞、標題、摘要和參考文獻”中搜索1960—2000年發表的心理學文獻,搜索到的心理學文獻的數量和比例情況如圖1—1所示。 圖1—1 1960—2000年,與焦慮或抑郁和幸福感相關的心理學文獻的數量和比例 從圖1—1可以看出,1960—2000年間,關于焦慮或抑郁的心理學文獻的數量和比例遠遠大于關于幸福感的心理學文獻的數量和比例。 2. 20世紀人本主義心理學中蘊涵的積極心理學思想 20世紀五六十年代,以亞伯拉罕·馬斯洛(Abraham Maslow)、卡爾·羅杰斯(Carl Rogers)、維克多·弗蘭克(Viktor Frankl)、羅洛·梅(Rollo May)等人為代表的人本主義心理學家開始關注人性的積極層面,開創了一系列研究主題,包括健康人格、自我實現、心理需要的滿足、高峰體驗、接納與信任、安全感、積極互動、成長本能、生命的意義、自由、愛、意志等。然而,多數人本主義心理學家更在乎提出深邃的思想洞見,卻未能用科學嚴謹的實證研究來支撐他們的觀點。也正是這一原因,人本主義心理學的理論沒有被實證主義心理學研究者繼承和發展。嚴格地講,在這個時期,基于實證研究的積極心理學尚未真正出現。 3. 以實證研究為基礎的積極心理學在21世紀興起 積極心理學的實證研究得益于著名心理學家馬丁·塞利格曼(Martin Seligman,見圖1—2)的推動。塞利格曼是積極心理學運動的發起人和主要推動者。他早期曾是一位行為主義者。在20世紀六七十年代,塞利格曼因通過實驗提出“習得性無助”概念而聞名。他在實驗中發現,動物和人類身上普遍存在習得性無助現象,即當個體面臨不可控的情境時,一旦認識到無論怎樣努力都無法改變不可避免的消極結果時,個體便會產生放棄努力的消極認知和行為,表現出無助、無望和抑郁等消極情緒。 20世紀80年代末,塞利格曼轉向習得性樂觀的研究,開始關注如何更好地促進人類的天賦和品格優勢的發展。1998年,塞利格曼擔任美國心理學會(American Psychological Association)主席后,竭力主張將心理學的研究重點從對病態心理的研究和治療擴展到對人類幸福和美德的科學研究上,從而將積極心理學提到重要的位置。 1998年,塞利格曼、米哈里·契克森米哈賴(Mihaly Csikszentmihalyi,見圖1—3)等在墨西哥召開會議,共商積極心理學的內容體系等問題,*終確定了積極心理學研究的三大支柱: 積極的情感體驗、積極的人格和積極的社會組織系統。 2000年,塞利格曼和契克森米哈賴在《美國心理學家》雜志上發表了《積極心理學導論》一文,較全面地闡述了積極心理學的理念,并主張加強積極心理學的實證研究。 2002年,美國心理學家科里·凱斯(Corey Keyes)和沙恩·洛佩斯(Shane Lopez)提出了積極心理學的二維評價指標,分別以心理疾病圖14積極心理學的二維評價指標資料來源: Keyes & Lopez(2002)癥狀的強弱和主觀幸福感的高低為橫坐標和縱坐標,劃分成四種情況。其中,完全心理健康是*理想的情況,指的是個體幾乎沒有心理疾病癥狀且具有較高的主觀幸福感;部分病態指的是具有較高的主觀幸福感和較強的心理疾病癥狀的心理疾病患者,比如具有自戀型人格和沖動型人格的人;完全病態指的是具有較低的主觀幸福感和較強的心理疾病癥狀的心理疾病患者,比如焦慮癥和抑郁癥患者;部分心理健康指的是幾乎沒有心理疾病癥狀但主觀幸福感較低的人,比如近期經歷挫折或者不善于調節壓力和改善生活的人。 近十幾年,積極心理學領域積累了越來越多的實證研究結果。哈佛大學心理學家泰勒·本沙哈爾(Tal BenShahar)的積極心理學課一度成為*受歡迎的選修課程。 在SCOPUS科技論文摘要數據庫中,以“positive psychology”(積極心理學)為搜索詞,在“關鍵詞、標題、摘要和參考文獻”中搜索2000—2018年發表的文章,可以發現,進入21世紀后,積極心理學領域的文章數量急劇上升。
上教心理學通識教材系列積極心理學 作者簡介
蓋笑松,博士,東北師范大學心理學院教授,發展與教育心理學專業博士研究生導師。教育部高等學校心理學類專業教學指導委員會委員、中國心理學會發展心理學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吉林省心理學會副理事長兼秘書長、吉林省心理衛生協會副理事長。曾獲“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和“吉林省心理學學科領軍教授”稱號。2018年,獲鐘瀚德基金會與中國國際文化交流中心、中國國際文化交流基金會聯合頒發的“明德教師獎”。自2012年起,開辦了兩期共計180小時的積極心理學公益課程。2015年,帶領教學團隊承擔了中國心理學會科普工作委員會為期三天的“積極心理學論壇”的授課任務。2014年至今,開設積極心理學專業課程和通識課程,帶領教學團隊在全國各地舉辦積極心理學講座和培訓逾百場。所承擔的積極心理學課程先后獲“2016年吉林省高校在線開放課程”和“2018年吉林省課程思政教學改革學科育人示范課程”的項目資助。 林東慧,東北師范大學發展與教育心理學專業碩士畢業,哈爾濱工業大學心理健康教育中心教師。自2014年起,開始積極心理學方向的學習和研究,參與積極心理學課程建設,協助制作積極心理學課程視頻,目前視頻已在多個平臺上線。2015年成為“心弦調音師”講師團成員,一直致力于積極心理學的研究與推廣. 吳曉靚,東北師范大學發展與教育心理學專業博士研究生。自2013年起,開始積極心理學方向的學習和研究。曾在東北師范大學組織過數十場積極心理學講座和培訓,善于將積極心理學的理論和研究演化成課堂體驗活動和課下實踐練習。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朝花夕拾
- >
二體千字文
- >
伯納黛特,你要去哪(2021新版)
- >
推拿
- >
中國歷史的瞬間
- >
煙與鏡
- >
自卑與超越
- >
人文閱讀與收藏·良友文學叢書:一天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