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妙相梵容
-
>
基立爾蒙文:蒙文
-
>
我的石頭記
-
>
心靈元氣社
-
>
女性生存戰爭
-
>
縣中的孩子 中國縣域教育生態
-
>
(精)人類的明天(八品)
聰明人為什么會犯愚蠢的錯誤 版權信息
- ISBN:9787521610093
- 條形碼:9787521610093 ; 978-7-5216-1009-3
- 裝幀:80g輕型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聰明人為什么會犯愚蠢的錯誤 本書特色
如何克服認知偏見? 我們是更相似還是更不同? 聰明人為什么會犯愚蠢的錯誤? 受我們控制的10條幸福法則是什么? 以色列作家雅各布??布拉克教你運用心理學、社會學來認識自己,研究生活,收獲幸福與希望!
聰明人為什么會犯愚蠢的錯誤 內容簡介
本書選用大量生動的案例,闡釋了一系列讀者在生活中可能遇到的社會心理學相關原理,并詳細介紹了日常應如何運用這些原理去學習、工作、生活。例如,作者在書中探尋了一系列問題:“我們這些生活在不同文化、經驗背景下的人類,究竟是相似的還是不同的?”“聰明人為什么會犯愚蠢的錯誤?”“朋友可以信任到什么程度?”,等等。結合許多通俗軼事,對不同群體加以比較后,作者布拉克給出了自己的答案。更重要的是,作者向我們展示了如何理解這些行為模式。他以個人善于探究的性格、出色的邏輯能力及引人入勝的寫作風格,帶領讀者進行深入分析,以在這些問題上獲得不同角度的思考。
聰明人為什么會犯愚蠢的錯誤 目錄
**章
生活值得過下去
但愿 3
生活總會為你開另一扇窗,叫明天
逃離矩陣 9
錯失恐懼癥困擾著我們的現實生活,但這里有方法能讓你解脫
單腳站立的原則 20
懂得何時放手
選擇你的戰斗 27
人的意志力就像肌肉一樣,用久了會感到疲累
讓我們把它留到真正需要的時候吧
有一天,我變年輕了 34
希望是影響我們生活的*強烈的情感
挑戰底線的方法 46
重視過程多于結果
幸福:切除和保存 54
受我們控制的10條幸福法則
謙遜一點就能走更長的路 72
我們高估了自信的作用,卻忘記了謙遜的力量
第二章
聰明人為什么會犯愚蠢的錯誤
聰明人為什么會犯愚蠢的錯誤 79
大腦是如何繼續保護我們免受不再存在的威脅
對法國老師說聲謝謝 87
為什么用外語介紹問題克服了主要的認知偏見
囚犯的困境 91
法官作為人類——思考的食物
如果我不是為了自己 96
關于強大的以自我為中心的偏見
認識到我們的無能 101
為什么無能的人不肯承認他們的無能
鳥腦 104
當鳥類比人類還聰明時
我看見一只在玩莫扎特的猴子 110
論都市傳說的根源
維多利亞湖與阿爾伯特叔叔 120
有可能欺騙誠實的人嗎?
我指責錯人了 128
通往正義的道路上鋪滿了欺騙性的證據
第三章
一切有序
生命清單 141
待辦事項清單的神奇力量
前景:暗淡 152
人類傾向于記住壞消息、憤怒的面孔和悲傷的回憶。這種消極性偏見是有用的還是需要克服的?
冰冷的手還是溫暖的心 160
對形成我們對他人看法的因素進行排名
我見過快樂的保守派 165
區分自由派和保守派的心理動力是什么?
馬太效應 177
催生不平等的神秘引擎
關心過程 181
官僚的行為模式
第四章
喧嘩中的孤寂
我,我自己,他人眼中的我 187
社會動物——自戀者的悲哀
秘密面前沒有朋友 201
選擇可以分享隱私的朋友
由來已久的細微差異 206
我們是更相似還是更不同?
尷尬的豐富含義 218
尷尬可能說明什么
信任游戲 223
信任和可信任的自我強化循環
一場美麗競爭的開始 235
競爭與人類一樣久遠。競爭對手與我們自己有相似之處,激勵我們取得*大的成就
湖的守護者 248
動用個人利益保護社會資產
結語 251
死亡象征
聰明人為什么會犯愚蠢的錯誤 節選
生活值得過下去 但愿 生活總會為你開另一扇窗,叫明天 “我們錯過生活的方式就是生活。” ——蘭德爾 賈雷爾 “未曾經歷的人生是值得人期待的,但平淡的人生就不值得感悟嗎?”英國精神分析學家亞當·菲利普斯在他的書《失意人生:贊美未過上的日子》中一開始就提出了這樣的問題。他表示,當我們發現我們想象中的生活作為陰影籠罩著我們的現實生活時,這個問題就變得很重要了。未曾有過的人生可能是我們想要的生活,卻因我們沒有把握機會而錯過了。 菲利普斯補充道:“我們發現,這些平淡的生活*明顯體現在我們對他人的嫉妒,以及我們對我們的孩子提出的有意識(和無意識)的要求,試圖使他們成為比自己更優秀的人。”還有一些人,他們的生活被嘮叨故事吞噬。 達爾文的理論的一個可悲的副產品就是接受這一事實:作為屬于某個特定物種的個體,我們沒有任何獨特之處。我們認為自己是獨一無二的,只是為了給我們的生活賦予意義。從父母教育開始的獨特感被消費文化所強化,這完全取決于滿足主體表面上“獨特”需求的能力。當這些需求得不到滿足時,人們就會感到遺憾。 在過去,特別是在具有更嚴格行為準則的文化中,因為選擇生活方式的自由有限,我們感到遺憾的機會較少。以成就為導向使選擇自由成為神話的社會,很難令人擺脫悔恨。似乎正是因為這樣,我們認為未曾經歷的人生能讓我們變得更加獨特。現實幾乎總是令人失望,后悔往往避免不了。這方面的研究分為源于行動的后悔(我們希望沒有做過已做的事情),以及因無作為或遺漏而感到后悔(我們樂意做的事情卻沒有做)。 研究表明,在短期內,因行動(如選擇不合適的工作)而產生的遺憾大于無作為(如沒有完成學業)而產生的遺憾。然而,從長遠來看,當受訪者被問及他們一生中*大的遺憾時,他們關注的往往是他們未曾做過的事——未曾接近的男人或女人,未曾追求想做的工作,在父母去世前未能與他們恰當地告別。研究還表明,我們傾向于對我們認為代表一個巨大機會的不作為表示*強烈的遺憾:首先是錯過的受教育機會,其次是錯失的職業機會。根據悔恨的程度,接下來是戀人之間的關系、為人父母的表現、自我發展和利用閑暇時間方面的不作為。 與因不作為而產生的后悔相比,因行動而產生的后悔不會那么讓人不安的直接原因是,我們至少有機會糾正行動的結果(如放棄我們選擇的不合適的工作)。而另一方面,我們永遠銘記著那些我們未曾接近的女人或男人。另一種對不作為感到后悔的解釋是,我們行為的后果是有限的,而不作為的結果受到評估它們的想象力的影響,而且往往被放大到不合理的比例。 盡管如此,所有研究人員對這一重要課題的研究結果都是基于健康參與者的反應,其中一些參與者年齡太小,無法從正確的角度評估他們的生活。這就提出了一個簡單的問題:他們的反應會在他們生命的*后發生變化嗎?如果可靠性是我們的指路明燈,那么也許我們需要和那些知道自己的日子已經屈指可數的人核實一下答案。這正是布朗妮·韋爾所做的。韋爾是澳大利亞的一名臨終護士,專門為臨終的病人提供護理,因此了解他們生命*后幾周所經歷的*大的遺憾。她在博客中把他們的見解記錄下來,后來出版成了一本書(《臨終前的五大遺憾》)。在書中,韋爾描述了人們在生命的*后一天獲得的反省的清晰性。她講述了她如何很快發現在她與病人的談話中出現的話題,他們表達的遺憾,以及他們可能會做的不同的事情。這些是從那些知道自己無法再過上自己沒有過的生活的人那里聽到的5個*常見的遺憾: 1.我希望我有勇氣去面對真實的自己,而不是一生都為了別人的期許而生活。 “這是我在病床前*常聽見的遺憾。”韋爾在她的博客中說道,“當人們意識到他們的生活即將結束,并且清醒地回顧過去時,很容易看到有多少夢想沒有實現。”“大多數人甚至連一半的夢想都沒有實現,卻不得不承認這是由于自己所做的選擇,或者沒有做出的選擇……健康帶來的自由很少有人意識到,直到他們病了。” 2.我希望我沒有這么努力。 這個遺憾幾乎來自每一個我照顧的男病患。“他們為了工作而錯過了孩子的成長和伴侶的陪伴。婦女們也談及這一遺憾。但由于她們大多數人來自年老一代,許多女性患者并不是負責養家糊口的人。”韋爾總結說,“幾乎每一個我照顧的男病患都深深地后悔自己終其一生不停地工作,而忽略了家庭和婚姻生活。” 3.我希望我更勇于說出自己的感受。 韋爾在她的博客中進一步解釋說:“很多人為了和他人和平相處而抑制自己的感情。結果,他們安頓下來,過著平庸的生活,因而讓自己無法成為真正有能力的人。”這位護士聲稱,醫學證明,他們死前患上的一些疾病都與他們感覺到的日益惡化的痛苦和怨恨的情緒息息相關。她建議道:“我們無法控制他人的反應。然而,盡管旁人可能會被你的坦白嚇到,不過同時這也讓你們之間的關系提高到一個全新而且更健康的水平。” 4.我希望能和我的好友保持聯絡。 韋爾的患者承認,他們在死前才領悟到與老朋友保持聯系的重要性,但為時已晚。很多人沉迷于自己的生活,多年來讓“黃金友誼”從自己身上溜走了。很多人后悔沒有花足夠的時間經營彼此的友情。韋爾說道:“每個人都會在臨死前想念他們的朋友。”并指出“在忙碌的生活方式中,友誼溜走是很常見的”。在你一步步走向死亡之際,金錢和地位都突然失去了光彩。她總結道:“到了人生的盡頭時一切都取決于情感和人際關系。”“在人生*后的幾周,只有愛和關系仍然會陪伴著你。” 5.我希望我能讓自己更快樂地過這一生。 韋爾對此遺憾感到驚訝,許多患者都對此感到遺憾。“原來許多人直到*后才意識到幸福是一種選擇。他們一直堅持著舊的模式和習慣不肯做出改變,讓熟悉的‘舒適圈’充斥在他們的情感和物質生活中。而因為害怕改變,他們對自己和別人假裝自己對人生很滿足。在內心深處,他們其實都希望自己當初能笑得更多更開懷,能多一點點蠢事發生也好。”
聰明人為什么會犯愚蠢的錯誤 作者簡介
雅各布 布拉克是一名運用心理學、社會學等藝術科學知識來探究生活和審視人性的作家。自2005年退休以來,他創作了《退休是黑猩猩夢寐以求的事嗎?》(2007)、《噪音》(2009)等暢銷書。布拉克擁有以色列理工學院的工程和管理學士學位,并在哈佛大學學習管理。他積極參與社會事業,于2013年創辦了一本電子雜志,定期發表關于藝術和流行科學的文章。 何佩瑩,澳門大學英漢翻譯研究碩士及英語文學學士,目前為自由譯者。熱愛翻譯、語言及咖啡。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故事新編
- >
我與地壇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朝花夕拾
- >
上帝之肋:男人的真實旅程
- >
大紅狗在馬戲團-大紅狗克里弗-助人
- >
唐代進士錄
- >
新文學天穹兩巨星--魯迅與胡適/紅燭學術叢書(紅燭學術叢書)
- >
企鵝口袋書系列·偉大的思想20:論自然選擇(英漢雙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