預估到手價是按參與促銷活動、以最優惠的購買方案計算出的價格(不含優惠券部分),僅供參考,未必等同于實際到手價。
-
>
妙相梵容
-
>
基立爾蒙文:蒙文
-
>
我的石頭記
-
>
心靈元氣社
-
>
女性生存戰爭
-
>
縣中的孩子 中國縣域教育生態
-
>
(精)人類的明天(八品)
堅守與擔當:西南地區直過民族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訪談錄 版權信息
- ISBN:9787562199007
- 條形碼:9787562199007 ; 978-7-5621-9900-7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堅守與擔當:西南地區直過民族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訪談錄 內容簡介
本書稿選取了拉祜族、德昂族、佤族、景頗族、基諾族、布朗族、怒族、傈僳族等8個“直過民族”的18位不同領域的重量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云南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普洱市等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作為訪談對象,這其中包括拉祜族蘆笙舞、拉祜族擺舞、拉祜族民間文學、德昂族水鼓舞、德昂族酸茶制作、德昂族古歌《達古達楞格萊標》、佤族傳統音樂、佤族傳統手工藝織錦、景頗族目瑙縱歌、景頗族織錦、景頗族刀舞、基諾族大鼓舞、基諾族奇科布谷、布朗族傳統禮儀、怒族哦得得民歌、怒族達比亞舞、傈僳族刮克舞、傈僳族刀桿節等18個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項目及其傳承人的田野訪問。 上述8個少數民族,作者對每個民族都有簡要介紹,每篇訪談調查報告由傳承人簡介、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項目簡介、訪談錄、小節四個部分構成,針對上述8個“直過民族”具有代表性的傳承項目及其傳承人進行了具體、翔實的訪談調查,并將其整理為報告統編成冊編寫了本書。本書的出版對“文化扶貧”的工作具有一定的指導和借鑒作用。
堅守與擔當:西南地區直過民族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訪談錄 目錄
技藝精湛的舞者文化脫貧的踐行者——拉祜族蘆笙舞國家級傳承人李石開訪談錄
從文化傳承到文化脫貧:拉祜文化的傳播者——拉祜族擺舞市級傳承人李娜倮訪談錄
臺上是演員臺下是農民——拉祜族民間文學省級傳承人李扎莫訪談錄
布朗族
傳播智慧的掃盲教師傳承文化的布朗王子——布朗族傳統禮儀省級傳承人蘇國文訪談錄
佤族
心曉佤族史與理身懷佤族情和藝——佤族傳統音樂省級傳承人尼短訪談錄
笑對病痛艱辛巧手傳藝創業——佤族傳統手工藝織錦市級傳承人李衛英訪談錄
德昂族
水鼓學習不斷精神傳承不止——德昂族水鼓舞州級傳承人李三所訪談錄
做樸實茶農揚古老茶魂——德昂族酸茶制作技藝市級傳承人楊臘三訪談錄
牢記民族之本傳揚古歌精神——德昂族《達古達楞格萊標》國家級傳承人李臘拽訪談錄
景頗族
景頗魂傳承特色文化命名狀賦予神圣職責——景頗族目瑙縱歌國家級傳承人趙保忠訪談錄
手指上的舞蹈——景頗族織錦省級傳承人石瑪丁訪談錄
長刀飛舞英雄氣術德并重赤子心——景頗族刀舞州級傳承人毛勒栽訪談錄
基諾族
歌舞立身基諾為魂——基諾族大鼓舞國家級傳承人何桂英訪談錄
傳播基諾文化的使者——基諾族奇科布谷市級傳承人資切訪談錄
怒族
云中文化客棧山間傳承故事——怒族哦得得民歌省級傳承人郁伍林訪談錄
談笑中見性情彈跳間話傳承——怒族達比亞舞州級傳承人波金山訪談錄
傈僳族
率青年之先擔傳承重任——傈僳族刮克舞州級傳承人李向凱訪談錄
腳踏利刃族魂可鑒——傈僳族刀桿節省級傳承人胡學忠訪談錄
參考文獻
堅守與擔當:西南地區直過民族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訪談錄 節選
《堅守與擔當:西南地區直過民族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訪談錄》: 德昂族,也叫“崩龍族”,是西南邊疆現有居民中*古老的民族之一,也是人口較少的民族之一。德昂族主要居住在中華人民共和國與緬甸交界地區,根據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統計(2010年),我國境內的德昂族總人口數為20556人,主要分布于云南省德宏傣族景頗族自治州的芒市、瑞麗市、盈江縣、隴川縣、粱河縣,保山地區的保山市,臨滄地區的永德縣、鎮康縣、耿馬傣族佤族自治縣,其中芒市的三臺山德昂族鄉和臨滄市鎮康縣的軍弄鄉是德昂族居住比較集中的地區。 由于居住分散,各地的德昂族在稱謂上有所不同,居住在德宏地區的德昂族自稱“德昂”,鎮康、耿馬的德昂族則自稱“尼昂”或“納昂”,此外,還有“崩龍”“昂”“冷”“梁”“布雷”“納安諾買”等稱呼。新中國成立后,進行民族識別,沿用了“崩龍”這個名稱,后根據本民族的意愿,1985年9月經國務院批準,“崩龍族”正式改名為“德昂族”。 德昂族生活在滇西南地區,高黎貢山和怒江、瀾滄江穿越于此。因此,形成了獨特的熱帶和亞熱帶氣候,夏無酷暑,冬無嚴霜,氣候濕熱,雨量充沛,土質肥沃,自然條件優越,珍禽奇獸分布于茂密森林。 德昂族有自己的語言,德昂語屬于南亞語系孟一高棉語族佤德昂語支,沒有代表本民族語言的通行文字,長期使用傣文。緬甸于1972年8月30日正式啟用以巴利文為基礎,德昂族語言體系為前提的德昂族文字,在緬甸得到全民族的認可和廣泛應用,但目前國內還沒普及。在宗教信仰方面,德昂族主要信仰原始宗教和南傳上座部佛教。德昂族人相信萬物都有靈魂,人的生老病死、吉兇福禍都和鬼神有關。元明時期,南傳上座部佛教逐漸在德昂族民眾中廣泛傳播,成為目前德昂族較為普遍的宗教信仰。直到現在,德昂族仍保留著一些原始宗教信仰的儀式,如祭寨神、祭寨門、祭谷娘、祭房神、祭天、祭龍、祭山神等。 德昂族的服飾具有濃厚的民族色彩。德昂族男子多穿黑色或者藍色的大襟上衣,寬而短的大襠褲,扎青布長條裹腿,衣服和褲子用手織粗布,頭裹黑色或白色頭巾,頭巾兩端飾以彩色絨球。德昂族女子多穿藏青色或黑色的對襟短上衣和筒裙,頭裹黑色頭巾,德昂族不同支系的女子服飾有明顯差別:自稱“梁”支系婦女的衣裙織有藍、紅等顏色的橫條紋;自稱“別列”支系婦女的衣裙織有火紅色橫條紋;自稱“汝買”支系婦女的衣裙織有以黑色為底色,夾雜紅、白色的細線條紋。因此,根據以上條紋顏色特征,人們也分別稱其為“花德昂”“紅德昂”“黑德昂”。 德昂族的飲食受到自然環境、生產方式、宗教信仰等因素的影響,一股以大米為主食,兼食玉米、蕎子及薯類,副食主要是自家種植的豆類、蔬菜、瓜類。從口味上看,德昂族飲食多為酸、辣、苦、涼;從烹飪方法上看,主要可以分為烤、焐、蒸、舂、煎、拌、腌。 德昂族居住建筑多以千欄式竹樓為主,這種竹樓多用木料做框架,房頂以茅草覆蓋,其他部分則以竹子作為原料。德昂族的竹樓多依山而建,坐西向東,主要有正方形和長方形兩種形制。竹樓分為主樓和附房兩部分,主樓呈正方形,樓上住人,供全家人起居、會客和存放糧食、雜物之用;樓下圈養牲畜。附房—般建在主樓側邊,用作堆柴草及安置舂米的腳碓。 德昂族有著豐富的民間文化,其文化在全國五十六個民族文化中是一種悠長、古樸、厚重的古老印記。德昂族沒有文字,其文學、音樂、舞蹈、藝術都靠口傳和師徒傳承,但內容十分豐富。德昂族音樂表現為民歌,分類有山歌、情歌、風俗歌、兒歌和宗教歌,反映出德昂族的生活情趣,其曲調風格唯本民族所有。舞蹈因不同場合,有不同跳法,其中“水鼓舞”*有個性和表現力。“水鼓”是德昂族獨有的打擊樂器,用軟質圓木、牛皮制成,一頭大一頭小,內中注水,敲擊起來,音質宏厚,有水的回蕩聲。眾多優秀文化中,茶文化和鼓文化*具深厚的德昂族特征。茶文化講述著德昂族的由來和喜好,記述著中國茶的產生和茶馬古道的“源頭”;鼓文化象征著德昂族的精神理念和團結奮斗的意志力。 在文學藝術方面,德昂族詩歌、傳說和故事內容宏大、語句精美,其史詩著作《達古達楞格萊標>記錄德昂族在漫長的歷史長河中的民族源流與經驗教訓,涉及文化生活的各個方面,口耳相傳,代代延續,成為德昂古老文化遺產中*為典型的代表。 德宏州芒市三臺山德昂族鄉是全國唯一的德昂族鄉,該鄉自然生態環境優美,村寨有翠竹環抱、茶葉飄香的傳統特色,附近山上既有茶山,.又有香蕉園、咖啡林,每個村寨都有佛寺和被崇拜的神樹,具有獨特的自然景觀與傳統文化色彩。本章整理并記錄了三位生活在三臺山德昂族鄉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的訪談故事,通過他們,我們能了解德昂族的生活,感受德昂族的古老文明與優秀文化。 ……
- >
我與地壇
- >
推拿
- >
伯納黛特,你要去哪(2021新版)
- >
李白與唐代文化
- >
經典常談
- >
新文學天穹兩巨星--魯迅與胡適/紅燭學術叢書(紅燭學術叢書)
- >
月亮與六便士
- >
上帝之肋:男人的真實旅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