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一個陌生女人的來信:茨威格短篇小說集
-
>
女人的勝利
-
>
崇禎皇帝【全三冊】
-
>
地下室手記
-
>
雪國
-
>
云邊有個小賣部(聲畫光影套裝)
-
>
播火記
悲傷小屋 版權信息
- ISBN:9787559804969
- 條形碼:9787559804969 ; 978-7-5598-0496-9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悲傷小屋 本書特色
《紐約時報》暢銷榜上榜作家,作品三次入圍美國國家圖書獎決選名單! 《出版商周刊》年度十佳好書! 美國芝加哥公共圖書館年度*佳圖書獎! 《悲傷小屋》不是傳統意義上的“鬼故事”,通過極為細膩的心理描寫,作者更想探討的是會困擾人一生的痛苦、悔恨和不好的回憶,特別是少年時期人人都有的成長煩惱和脆弱的心理,試圖帶領我們從自己構建的“悲傷小屋”中走出去。 小說探討了生死命題,涉及親情倫理,尤其關注了青少年心理,具有較強的現實意義。小說塑造的男孩馬可是一個特別能打動人心的角色,這有賴于作者高妙的心理描寫,細膩深入卻不墮入迷幻;語言干凈、利落、傳神。同時作者還擅用伏筆,讓這部成長小說帶有稍許懸疑色彩,引人入勝。
悲傷小屋 內容簡介
“要活著,走過艱難旅途,才能慢慢成長。”美國南卡羅來納州的小島上,一座老房子孤獨地立在海邊。50年前,租住其中的男孩和父母在一場颶風里神秘失蹤,連尸骨也不曾被找到,老房子從此變得破敗荒涼,成為島民口中的“悲傷小屋”。母親車禍去世后,11歲的男孩馬可被送到島上,和專享的親人姨姥姥一起生活。童年的陰影,失去母親的痛苦,百無聊賴的小島生活,以及強烈的好奇心,驅使馬可整個夏天一次次走近悲傷小屋,直到有一天,他在黑暗中仿佛看見了50年前失蹤的男孩。那究竟是鬼魂,幻影,還是心魔作祟?一切秘密都將在馬可獨自闖入悲傷小屋深處時被解開。這是一個少年自我救贖的故事,關于悲傷和失去,也有親情和成長。就像海浪不斷溫柔地沖刷沙灘,小說充滿治愈人心的力量。
悲傷小屋 節選
很快就到一年中白晝*長的夏至日了。日照時間長,我留個便條就可以去小島北端了,再走回來時陽光依然會很強烈。我看著洗手間鏡子里的自己,可以一直看到鎖骨那兒。讓我特別驚訝的是,夏洛特姥姥家竟然沒有全身鏡。就算是我和媽媽*窮的時候,都有一面全身鏡。媽媽曾說,女人要知道自己從背面看上去怎么樣,要不然衣角可能是皺的,鞋跟可能是破的,還可能會有什么不該露的東西露出來。可是,夏洛特姥姥似乎無須知道這些也能過得很好。她對著洗臉盆上的鏡子剪頭發,那可能就是打扮自己的極限。她只穿褲子、襯衫和涼鞋,從不考慮裙子、高跟鞋和拖鞋。 我也懷念能看到自己全身的時候。時間過得很快,差不多半年前,我還能站在長長的全身鏡前從頭到腳地看看自己,穿著衣服或者光著身子。而現在,夏洛特姥姥的這面小鏡子照不出來,我自己也無法全面判斷,但我還是非常清楚自己的身體發生了變化。 我沿著海灘往北走的時候,有一種自我犧牲的凜然。我不享受這段征途,沒期待能看到白色的小卡車,也無意探索大自然留下的神秘圖案,只是單純想要進入自動行走的模式——朝小島北端走,然后再走回來。夏洛特姥姥很可能會獨自一人安安穩穩地睡一夜吧。其實,我感覺我必須要踏上這段路,才能緩解糟糕的心情。如果我能像夏洛特姥姥那樣,找到完全放空的狀態就好了。 自從五月份來這之后,雖然姥姥提過如果我愿意,可以去上寄宿學校,但我一直認為上大學之前都會跟她住在一起。后來我又想到,是不是應該在她真的厭倦我之前就去寄宿學校。 在島上跟普通工薪階層家的同齡孩子一起上公立學校是會更開心。假設真的去了寄宿學校,就會有人居高臨下地問我那些關于家庭和父親的問題。相比之下,糊弄當地的小孩子還算比較容易。 糊弄他們什么呢? 我不想繼續想下去,因為我知道,到*后一定感覺很糟糕。可問題是,強迫自己不繼續想某件事是很難做到的。我知道,如果我說我是夏洛特姥姥家的孩子,會更受大家尊重。藝術家可以隨心所欲地生活,而夏洛特姥姥選擇做一名隱士,擁有了自己的網站和求畫者的排隊清單。相比之下,媽媽不過是一位掙*低工資來養活母子二人的單親媽媽。她用生前購買的優質保單為我和夏洛特姥姥提供了那么多錢,這對她自己是多么不公平啊。天哪,在媽媽的生命里,我一直是個搗蛋鬼。 隨后,腦子里又冒出來一個讓我感覺更糟的想法:雖然我愛她,為她生前的困苦鳴不平,但我對她的那種羞愧是絕對不會在夏洛特姥姥身上出現的。 沿著這段獻祭般的征途,一個個黃色垃圾桶有序地蹲坐在巧妙的桶夾上。一路上,我幾乎沒有注意到任何人任何事,只知道快要落潮了。一個似乎有點詭異的想法浮現在腦海里——我要直接走到悲傷小屋的門廊上,沖門口站著,直面任何恐怖的東西。就當是懲罰自己吧。我還有什么可以失去呢?不過是我自己罷了。如果我的世界被清空了又能怎么樣呢?這樣悲觀的想法讓我戰栗。可惜現在不是颶風季,要不然我被毀滅的可能性還能再大一些。(“馬可不會在暴風雨天氣還出門吧。他在書里讀到過人淹死、漂進海里的故事。如果真發生這種事,我永遠都不會原諒自己的。”) 如果我死了,那筆保費該怎么辦呢?會給夏洛特姥姥嗎?還是受益人一死就沒了?如果保費不能轉讓,她一定會惋惜的,然后懊惱自己竟然在理應無比悲傷的時候關心錢的事情。 我一直沉浸在自己的幻想中,所以一抬頭就看到悲傷小屋的時候,竟感到非常驚訝。上次見它,還是一片破敗景象。但今天,明晃晃的午后陽光讓它變了樣。破敗之前的它一定也是這個樣子,才吸引人們一路從小島南邊走過來。下午五點的陽光仿佛是一層金色的迷霧,迷霧下的小屋閃閃發光,宛若海市蜃樓。 在學校里,我們學過,光有波長。你用眼睛看到的五顏六色,不過是光長長短短的波。所有這一切還跟視網膜上的感光細胞有關。感光細胞可以觸發化學反應,通過神經將電子脈沖輸送到大腦里。大腦接收到脈沖信號后,就會識別眼睛捕捉到的波長是什么顏色。(“啊,那是一個黃色的垃圾桶。陽光是金色的,像是有魔力,讓僵尸屋變了樣。”)實際上,光不是黃色的,也不是金色的,無論叫什么,都只是心理上的定義而已。看到某種顏色,先是眼睛和大腦的生理系統處理信息,然后心理上產生差異,感知色彩。 為了跟上急行軍般的行程安排,我嫻熟地扭身從鐵絲網底下鉆了進去,然后重重地大踏步走上搖搖晃晃的臺階,來到歪歪斜斜的門廊處。我想讓人聽到我來了。一走上門廊,我就嘟囔了兩聲,大聲喘著氣,傳達出一種長途跋涉后如釋重負的感覺,“宣告自己的到來”。 那天下午,我沒背雙肩包,沒午飯吃,也沒法打盹,沒法夢到垃圾工站在門口看著我。我背對小屋,坐到歪斜的門廊邊,腳踩在*近一級臺階上。上臺階的時候,我大膽地往洞穴似的門廳瞥了一眼,整個屋里都籠罩著金色的迷霧,不知是否有什么東西藏在迷霧之中。我決定還是背對著房間坐吧,如果真有什么東西隱藏著,也讓它看著我的背影好奇好奇吧。 我不知道背對著門坐了多久,突然感到空氣中似乎有些變化,才緊張起來。那種緊張感離我很近,近到可怕,也不是一般的那種怕,而是一種全新的感覺。我坐在那里,越是努力地想保持警惕,那種感覺就越強烈,強到似乎有什么東西就要朝我跑來了。然后,像是回應什么挑釁一樣,我莫名其妙地撐著木欄桿站了起來。我還是背對著門,踩在剛才那級臺階上,心臟在胸腔里狂跳。但它似乎還在挑釁我,想讓我走上門廊,展示全部的自己。我如是做了,但雙腿打戰,不敢轉過身去。 那一刻我意識到,如果有什么東西從后面碰我一下,我立刻就能昏過去。我鼓起*后那點兒勇氣,強迫自己轉過身,直視洞穴般的門廳。轉身露出整個身子和整張臉的時候,我都快不能呼吸了。 我猛然發現,對面有個人,完完全全地出現在我眼前。那是個蒼白憔悴的男孩,穿著褪色的紅襯衣、牛仔褲和靴子,無精打采地靠在門框上。因為背著光,他的臉陷在陰影之中,但依然可以分辨出他瘦削的輪廓、嚴肅的扁唇和深潭般眼神饑渴的眼睛。他的身體似乎有些僵直,很可能也是費了跟我一樣大的力氣,才敢來面對他眼前的這個人。 那個場景我回想了無數遍。如果當時我能多忍受一會兒那種緊張的氣氛,還會不會發生什么別的事? 但我甚至都沒過過腦子,就從門廊上飛奔而下,還摔在沙地上,擦破了膝蓋和手肘。我爬起來,從鐵絲網底下鉆出去,向南一路狂奔。夕陽西下,模糊了我的視線。 夏洛特姥姥在我留的便條下回復說:“我拿了酒睡覺去了。畫完畫感覺累癱了。明天去給你買自行車。” 她先吃了雞腿,我就把剩下的那只小棒槌扯了下來,拿幾片紙巾包起來,倒了一杯牛奶,然后朝吊床走去。我需要聽到真真切切的海浪聲,感受吊床繩子真真切切的硬實感,才能在認知的羅盤里給白天剛剛發生的事找到定位。 現在回想起來,如果除去恐懼,我和他不過是一起被困在了一張充滿能量的金光大網里。以我現有的科學知識,如果從嚴格意義上講,光不過是波長的電脈沖,沒有任何顏色,沒有“金光”這種東西,那么可能鬼魂的出現也是一個道理。它只是某些特殊波長的電脈沖在腦海里形成的圖像,好幾個世紀以來,大家都把這種波長叫作“鬼魂”,所以就有了鬼魂。 夏洛特姥姥一整天都在睡覺,我特別輕松,有足夠的時間在安安穩穩的吊床里繼續著自己的推測。我對大自然的了解比較多,也相信那些神秘離奇的故事,在我看來,它們應該都是大自然的另一面。 天還沒黑,月亮就從悲傷小屋那邊升起來了。那晚的月亮很大很圓,一開始是奶油糖色,后來越升越高,變成了蜜橘色。我想,這會兒,他家小屋的房頂上一定灑滿了月光。 我準備去拿個枕頭,抱床毯子,直接在外邊的吊床上過夜。耳畔,大海嘩啦啦沖刷堤岸的聲音讓人心安,頭頂,照耀著他的月光也同樣照耀著我。不是誰都能見到他,或許除了我,沒人見過他。他之所以出現在我面前,可能是因為我早已預感到他的存在,我早已為這次見面準備妥當。 這會兒,月亮更大了,顏色又變了,變成了夏洛特姥姥用的那種鎘黃色。一輪超級月亮一邊向南移動,一邊向上攀升,直接來到了我跟前。月光皎潔,灑在夏洛特姥姥家的門廊上,也灑在我臉上。這樣一來,他家門口可能就沒有大片的月光了。 即使相隔這么遠,我也還能感受到我和他之間的那股電流——他好奇的心跑來與我會合,我好奇的心也朝他的方向奔去。 真希望能知道他叫什么,應該也是馬可吧。真希望能知道我不在的時候他會不會想我,就像我在想他一樣。不知道鬼魂能不能跟上現實世界的變化,能不能想象正在發生或可能發生的事情,再跟過去經歷過的事情比較一下。我也不知道他是否可以預知未來、幻想未來。 我突然想到,或許只有我在,他才能相信自己依然存在。他一定一直在等,等有人來尋找他、懷念他。如果按夏洛特姥姥說的,他已經等了50年。 ......
悲傷小屋 作者簡介
作者簡介 蓋爾·戈德溫(Gail Godwin),1937年出生在美國,作家和學者,獲愛荷華大學文學博士學位,古根海姆基金、美國藝術與文學院學院獎獲得者,曾在哥倫比亞大學和愛荷華大學作家工作室任教。她以結構精巧的小說和暢銷書聞名,出版過兩部短篇小說集、十余部長篇小說,作品三次提名美國國家圖書獎,五部作品登上《紐約時報》暢銷排行榜。 譯者簡介 王夢瑩,1992年生,畢業于北京外國語大學,獲英語筆譯碩士學位、英語一級筆譯資格。曾承擔聯合國開發計劃署、紐約時報公司、中國人民銀行等機構多個口筆譯項目,有譯著四本,譯審總量數百萬字。
- >
推拿
- >
我與地壇
- >
詩經-先民的歌唱
- >
巴金-再思錄
- >
【精裝繪本】畫給孩子的中國神話
- >
朝聞道
- >
李白與唐代文化
- >
唐代進士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