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清通鑒(全四冊)(精裝)
-
>
明通鑒(全三冊)(精裝)
-
>
跨太平洋的華人改良與革命 1898-1918
-
>
天有二日(簽名鈐印特裝本)
-
>
歐洲至暗時刻(1878-1923):一戰為何爆發及戰后如何重建
-
>
(精裝)奧托·馮· 俾斯麥與德意志帝國建立
-
>
華文全球史:中國文脈
從西郊到南郊:北魏的遷都與改革 版權信息
- ISBN:9787559636140
- 條形碼:9787559636140 ; 978-7-5596-3614-0
- 裝幀:簡裝本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從西郊到南郊:北魏的遷都與改革 本書特色
北魏史研究領域的經典名著!重大政治決策如何改變歷史的走向? 北魏史研究領域的經典名著 依個人之見,本書對拓跋魏政權結構的分析是相當成功的。*主要的優點在于有整體的觀照,能鑄造概念、運用概念來說明關鍵的問題,并有堅實的實證基礎。……本書作者討論北魏的禮制與孝道問題,不唯是北朝史領域上的一個突破,也應能對研究其他時代的學者有所啟發。 ——陳弱水,臺灣大學歷史系教授 公元493 年,北魏孝文帝力排眾議將國都從平成遷往洛陽,并致力推行漢化運動完成了祭天大典從“ 西郊”到“ 南郊”的轉變使游牧之俗漸慕華風 孝文帝熱烈推動的改革改變了中古史的走向何以如此? 本書對這一問題給出了回答
從西郊到南郊:北魏的遷都與改革 內容簡介
“西郊”與“南郊”指的是兩種不同的國家祭典——“西郊”是拓跋人的祭天大典,代表北亞草原游牧文化的一支;“南郊”則是漢族王朝國家祭典的核心,同樣也是祭天儀式。從西郊到南郊,意味著游牧之俗向華夏之風的轉變。在北魏史的研究中,孝文帝的漢化改革歷來為史家所重視。本書追根溯源,從嘎仙洞鮮卑石室的發現講起,對北魏內部勢力進行細分,極具創見地提出“代人集團”這一重要概念,指出其居于北魏政權的核心地位,再以統計學的方法,揭示改革前后各方勢力的消長。在講述孝文改革之前,作者首先回顧了文明太后的崛起之路與統治手段,她推動的俸祿制、三長制、均田制,實為孝文奠定了堅實的基礎。而對于孝文改革,作者則詳人所略,另辟蹊徑,敏銳地抓住以祭典為代表的禮制改革,并著力探討孝道與北魏政治間的關系。孝文帝熱烈推動的遷都與改革,對后世影響甚巨,改變了中古史的走向。何以如此?本書洞幽察微,對這一復雜問題進行了解答。
從西郊到南郊:北魏的遷都與改革 目錄
一、“鮮卑石室”的發現
二、“森林居民”與“草原牧民”
三、從部落到國家
……
篇 代人集團
章“帝室十姓”與“國人”
第二章 拓跋魏的國家基礎
第二篇 文明太后
第三章 文明的崛起
第四章 文明的改革
第三篇 從西郊到南郊
第五章 國家祭典的改革
第六章 民爵與民望
第七章 孝道與北魏政治
第四篇 附錄
從西郊到南郊:北魏的遷都與改革 作者簡介
康樂(1950—2007),臺灣臺南人。大學就讀于東海大學歷史學系。1973年入臺灣大學歷史學研究所碩士班,得傅樂成指導。1978年入耶魯大學歷史系,師從余英時。1983年博士畢業,此后長期就職于“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著作有《從西郊到南郊》《佛教與素食》等,并擔任《新橋譯叢》總主編,與妻子簡惠美合作翻譯馬克斯·韋伯著作十余種。
- >
莉莉和章魚
- >
姑媽的寶刀
- >
有舍有得是人生
- >
自卑與超越
- >
月亮與六便士
- >
史學評論
- >
朝聞道
- >
大紅狗在馬戲團-大紅狗克里弗-助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