掃一掃
關注中圖網
官方微博
本類五星書更多>
-
>
清通鑒(全四冊)(精裝)
-
>
明通鑒(全三冊)(精裝)
-
>
跨太平洋的華人改良與革命 1898-1918
-
>
天有二日(簽名鈐印特裝本)
-
>
歐洲至暗時刻(1878-1923):一戰為何爆發及戰后如何重建
-
>
(精裝)奧托·馮· 俾斯麥與德意志帝國建立
-
>
華文全球史:中國文脈
作為歷史的口頭傳說 版權信息
- ISBN:9787542668868
- 條形碼:9787542668868 ; 978-7-5426-6886-8
- 裝幀:平裝-膠訂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作為歷史的口頭傳說 本書特色
本書是一部著名的研究口述史的理論著作,書中認為口頭傳說是文化延續的工具之一,同時也包含著豐富的歷史信息。同時本書也注意到口頭傳說的缺憾,這一缺陷表現在缺乏年代順序,以及因各位社會原因而產生的選擇性解釋。
作為歷史的口頭傳說 內容簡介
本書是一部著名的研究口述史的理論著作, 書中認為口頭傳說是文化延續的工具之一, 同時也包含著豐富的歷史信息。同時本書也注意到口頭傳說的缺憾, 這一缺陷表現在缺乏年代順序, 以及因各位社會原因而產生的選擇性解釋。
作為歷史的口頭傳說 目錄
前言
致謝
**章 作為過程的口頭傳說
一、信息的產生
(一)消息
1.目擊者
2.傳聞
3.想象、夢境和幻覺
(二)對經歷的詮釋
1.回憶
2.解釋
3.語言藝術
(三)口述歷史
二、口頭傳說的動態過程
(一)記憶型演說
(二)敘述
1.歷史鐵聞
2.個人傳說
3.集體敘述
4.創世傳說
5.累積敘述
(三)史詩
(四)故事、諺語和格言
三、作為史料的口頭傳說
(一)定義
(二)作為證據的口頭傳說
1.從觀察到永久記錄
2.證據的對象
第二章 表演、傳說和文本
一、表演形式
(一)表演
(二)表演者
二、表演和口頭傳說
(一)表演的再現
1.頻率、時間和地點
2.表演的目的
3.記憶:提示和搜索
4.助記工具
(1)物體
(2)場地
(3)音樂
5.學習
(二)口頭傳說的內部變化
1.詩及其同屬
2.史詩
3.敘述
(三)真實性、歷史性和作者身份
三、口頭傳說的記錄
(一)偶然和意外的記錄
(二)系統的研究
(三)記錄情況
四、口證和文本
(一)口證
(二)文本
第三章 信息的獲取
一、形式與內容
(一)語言形式
(二)內在結構
(三)文體
二、含義
(一)表層含義
(二)隱性含義
1.隱喻與轉喻
2.固有模式
三、信息目的
第四章 信息是一種社會產物
一、信息的社會用途
(一)習俗框架
1.表演與習俗
2.信息的社會管控
3.官方傳說與民間傳說
(二)作為工具的信息
1.功能
2.作為武器的口頭傳說
3.意識形態的功能
4.理想化
5.歷史是誰之過往
(三)口述表演者
1.常見的表演情況
2.新的記錄情況
二、反映社會的口頭傳說
(一)口頭傳說與社會生活的一致性
(二)如何獲得一致性
1.社會的局限性和口頭傳說的局限性
2.重要性
3.口述資料庫
(三)內在平衡
第五章 信息表達文化
一、文化的實質
(一)基本概念
1.空間
2.時間
3.歷史的真實性
4.歷史的因果與變遷
(二)世界觀
1.探索世界觀
2.世界觀的影響
二、作為集體表征的意象和俗語
(一)意象
(二)俗語
(三)解釋俗語:姆貝哈案例
(四)解釋的有效性和隱性含義
第六章 傳說是已熟記的信息
一、作為信息庫的語料庫
(一)什么是語料庫
1.語料庫是一個集合
2.語料庫的特征
(二)信息流通
1.單個社會
2.多個社會群體
(1)流動傳說
(2)反饋
3.捕捉信息流
(三)口頭傳說的互相依存
二、不同時段的記憶型語料庫
(一)結構主義的謬誤
1.假設與理論
2.分析的程序
(二)結構化
(三)口傳敘述的結構化
(四)結構化的影響
三、歷史年表與記憶型的信息
(一)時間的度量
(二)記憶組織信息的順序
(三)測定年代的依據:列表與譜系
1.列表
2.譜系
第七章 口頭傳說的評價
一、口頭傳說的局限性和外部資料
(一)年表和相互佐證
(二)選擇與解釋
(三)限制的程度
二、口頭傳說的獨特性
(一)作為資料來源
(二)作為內部的信息
三、結論
注釋
參考文獻
縮略詞
譯后記
展開全部
書友推薦
- >
龍榆生:詞曲概論/大家小書
- >
隨園食單
- >
伊索寓言-世界文學名著典藏-全譯本
- >
企鵝口袋書系列·偉大的思想20:論自然選擇(英漢雙語)
- >
朝聞道
- >
小考拉的故事-套裝共3冊
- >
我從未如此眷戀人間
- >
月亮與六便士
本類暢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