預估到手價是按參與促銷活動、以最優惠的購買方案計算出的價格(不含優惠券部分),僅供參考,未必等同于實際到手價。
-
>
百年孤獨(2025版)
-
>
易中天“品讀中國”系列(珍藏版全四冊)
-
>
心歸何處
-
>
(精裝)羅馬三巨頭
-
>
野菊花
-
>
梁啟超家書
-
>
我的父親母親:民國大家筆下的父母
做一個不再倦怠的教師 版權信息
- ISBN:9787513929462
- 條形碼:9787513929462 ; 978-7-5139-2946-2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做一個不再倦怠的教師 內容簡介
張家海老師步入教壇已25年。他熱愛教育,他更熱愛教師。他堅信“名教師是寫出來的”。課堂、教室、校園是他教育寫作的“根據地”和“試驗田”。他說自己一直走在尋求光亮的路上。二十多年如一日,他一直“保持空杯心態硬”,硬是用他手中的筆,寫作,反思,實踐,閱讀,努力“讓教師職業保鮮”“讓課堂回到課堂的樣子”“把自己教成孩子”。寫作和閱讀,是教師專業成長的一對翅膀。閱讀《做一個不再倦怠的教師》,能為讀者消除更多職業倦怠,快速找到一條通往優秀教師的綠色成長通道,過著豐盈的、幸福而完整的教育生活。
做一個不再倦怠的教師 目錄
教育的望遠鏡
教師的空杯心
教師的遠視眼
教師的位置
是改的時候了
教師的職業愿景
一厘米主權
教育的成全
美校園與名教師
保鮮的教師生活
玩手機的學生
第二輯 問津
犟牛徐鋒
把自己教成孩子
拖交風波
名不副實的學科帶頭人
“迷路”的小江
書信的力量
追星的孩子
自主的作業
有故事的中學生
第三輯 尋光
為了學生的核心素養
尷尬的好人好事
國培的三重境界
找祖國
家門里的繼續教育學院
教室中間的空座位
啟而不發的尷尬
課堂的樣子
遇冷的校本教研
校園里的感恩秀
逆商教育三步棋
第四輯 搭石
兩顆心的距離
捧一顆心給家長
如此請家教
三不管的家委會
雞肋家長會
大學生的迷茫期
家訪的剩余價值
“我們”的角度
替身父母
第五輯 生活
誠信不過期
遲到的感恩
各憑各的心
紅薯稀飯
撿來的小狗
網絡教研的力量
新教師的三板斧
那一次崗位設置
看見了孩子
第六輯 閱讀
讀書三境
讀書的日子
故事的力量
讓孩子的未來更明亮
因為愛,所以堅持
教師的雙翼
一個成語的背后
有講究的生活達人
做一個不再倦怠的教師 節選
《做一個不再倦怠的教師》: 教育的望遠鏡 課,該怎么上?這是每一位教師應該思考的問題。在當下這個大指揮棒、小指揮棒、長指揮棒、短指揮棒林立的教育時代,從某種程度上講,上好一節課,也是令一些一線教師頭疼的問題。 多年來,受利益驅動,語文、數學、外語等等這些“萬足金”“千足金”科目自然有各自的“取分之道”。那么,像生物學科這樣的一門沒有含金量的小學科又該怎么上呢?《中國民族教育》雜志2016年6月號“名師工作室”欄目上,生物特級教師馮永康老師給出了*好的回答:教學的真諦在于為了學生的終身發展。 教學的真諦在于為了學生的終身發展。這個觀點或許在一些站在講臺上人看來,似乎顯得有些高大上而不可及,甚至會有少數抓分手隱隱感覺出“假大空”而略顯忽悠人的嫌疑。但是我要肯定地說,這才是一句教育真話——一位既有教育良心又有教育良知的教育人的教育箴言。簡而言之,就是提醒我們每一位教育人:把教育的效果看得遠些,再遠些。 作為《中國民族教育》雜志當期的提問人,我對馮老師的回答產生了同行的共鳴。我堅信文中小林案例實際上就是馮老師的生物課堂的一個縮影。我也深知,即使在當下的高中學校,與一些大學科比較起來,生物課的含金量也不是“足金”的。但這絲毫沒有影響馮老師生物課堂教學的著眼點——在馮老師眼里,始終有一縷余光朝著學生們的未來,在馮老師的內心深處,始終想著如何讓學生走得更高更遠。 一語點醒夢中人,馮老師讓我更加堅信了自己的20年的教學路,更讓我有勇氣分享自己的教育故事。2015年的冬天,湖北宜昌的天氣有些冷。為避免在讀的孩子們遭受嚴寒,教育主管部門通知轄區內所有的中小學校都提前結束期末考試。 突如其來的提前,讓很多一線教學的同人們有些措手不及。尤其是本人搞個什么“在好玩中好學”的教學嘗試,平日里上課幾乎都是圍著學生轉,對提前考試心里一點兒底也沒有。 這下怎么辦?平時不燒香,臨時抱佛腳,明天就要考試了,現在連抱佛腳的機會都沒了,拿什么應對全市統一組織的期末考試?考,考,考,那不成烤火嗎?那時那刻,我打心里那個急啊! 第二天考試如期舉行,一個星期后,考試結果正式發布了。那天下午,我正在忙著總結工作,校長帶著滿臉喜色來告訴我:“八年級生物考的很好——258啊!”“啊哈?真的嗎?”我收到了意外的驚喜。“258”是我們這里打麻將的代名詞。校長說的“258”,就是說我任教的三個班分別位居全市第2名、第5名和第8名。 我幾乎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俗話說:種瓜得瓜,種豆得豆。說實話,班上平日一些邊角料的時間都沒有輪到我這個“豆芽”學科。這次全市60多個班級參加考試,獲得這個“258”的考試結果,拿到以前我怎么也不會相信。 這些孩子們太乖了!欣慰之余開始念起小家伙們的好來。平日里上課的一些情境一幕幕浮現在我的眼前—— “老師,這節課內容看起來比較簡單,可不可以讓我們自學完成?” “好啊,看看你們自學效果好,還是老師講解效果好?” “老師,這節課內容很多,您就直接給我們把重點勾畫出來,然后讓我們自己做練習吧?” “行啊,直接勾畫重點,我省了力氣,你們也提高了效率,這不是更好么?” “老師,我們要看視頻!”都臨近期末考試了,小琳又在下面叫喊:老師,您是騙子!您上次還欠我們幾次視頻沒有放呢!”“就是的,就是的!”幾個毛孩子也在下面跟著起哄。 “看視頻?沒問題啊,好好聽講吧,老師今天帶來了,一定補上!”課上完了,我會馬上兌現自己的承諾,播放著孩子們說欠的視頻——其實,就是《保護生物多樣性》一節里的一個朱哲琴演唱的《一個真實的故事》。 “老師,我們好久沒有做實驗了,下節課做一做實驗吧?” “沒問題啊,那就按照以前一樣各自準備實驗材料哦!”各小組很快剪出各種顏色正方形紙片,用一張桌面大小的背景布料包著交來我驗收。一個“模擬動物的保護色”實驗開始了。 每一次生物課前,班級里的一些孩子們總會根據他們的情況給我提出如何上課問題。 在我看來,好玩是孩子們的天性,好學是眼下成人們的強加的緊箍咒。每一年里都有一些令人惋惜的報道——成績和分數讓那些生物人,失去人樣,變沒了人性。能不能魚和熊掌兼得——讓孩子們自然生長?幾年前,我提出“在好玩中好學”課堂教學的新設想,得到一屆一屆同學們的鼓掌擁護。這能行嗎? ……
做一個不再倦怠的教師 作者簡介
張家海,中學高級教師,生物學教育碩士。宜昌名師,宜昌市學科帶頭人,宜昌市生物學科教師,宜昌市師德標兵,宜昌市教育系統新聞工作先進個人,宜昌市初中生物學業評價研究專家組成員;湖北省生物學科教師,湖北省教師教育學會會員;國培計劃——網絡研修學員,湖北省學科帶頭人項目培訓學員。在《中國教育報》《中國教師報》等教育媒體發表隨筆、敘事、學術論文200多篇,《教師博覽》簽約作者,參編《名師說課》等3本專著。
- >
龍榆生:詞曲概論/大家小書
- >
羅庸西南聯大授課錄
- >
朝聞道
- >
我與地壇
- >
唐代進士錄
- >
新文學天穹兩巨星--魯迅與胡適/紅燭學術叢書(紅燭學術叢書)
- >
我從未如此眷戀人間
- >
企鵝口袋書系列·偉大的思想20:論自然選擇(英漢雙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