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東洋鏡:京華舊影
-
>
東洋鏡:嵩山少林寺舊影
-
>
東洋鏡:晚清雜觀
-
>
關中木雕
-
>
國博日歷2024年禮盒版
-
>
中國書法一本通
-
>
中國美術8000年
景德鎮陶錄圖說/中國傳統工藝經典叢書 版權信息
- ISBN:9787547434451
- 條形碼:9787547434451 ; 978-7-5474-3445-1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景德鎮陶錄圖說/中國傳統工藝經典叢書 本書特色
《景德鎮陶錄圖說》提供了一個重新理解中國傳統工藝制作的絕佳視野, 同時也是追溯東方美學、東方設計源頭的重要依憑。
景德鎮陶錄圖說/中國傳統工藝經典叢書 內容簡介
《景德鎮陶錄》是清乾隆、嘉慶年間景德鎮人藍浦原著,后經其門生鄭廷桂輯補的一本陶瓷器專書。原共分十卷,有陶冶圖說、清御窯廠、陶務、景德鎮歷代窯考等內容。詳細記述了景德鎮陶、瓷制作的十七工與十八作,開列了各種釉色的配方,對瓷土、釉料、青料的出產做了較清晰的記錄,此外還列舉了景德鎮自唐、宋到明、清各期相關的重要歷史文獻,是部比較全面闡述景德鎮陶瓷業的關鍵著作,也是研究中國瓷器史不可缺少的重要參考。《景德鎮陶錄圖說》在原《景德鎮陶錄》基礎上加入兩百余幅圖片, 并對全書做了詳細的校記和注釋,提供了一個重新理解中國傳統工藝制作的不錯視野,同時也是追溯東方美學、東方設計源頭的重要依憑。
景德鎮陶錄圖說/中國傳統工藝經典叢書 目錄
景德鎮陶錄圖說/中國傳統工藝經典叢書 節選
景德鎮〔1〕圖 景德鎮屬浮梁之興西鄉,去城二十五里,在昌江之南,故稱昌南鎮。其自觀音閣〔2〕江南雄鎮坊至小港嘴前、后街,計十三里,故又有“ 陶陽十三里”〔3〕之稱。水土宜陶,陳以來土人多業此。至宋景德年始置鎮,奉御董造,因改名景德鎮。元置本路總管〔4〕,監鎮陶。明洪武二年《江西大志》〔5〕作三十五年就鎮之珠山設御窯廠〔6〕,置官監督,燒造解京。國朝因之,沿舊名。 注釋 〔1〕景德鎮:位于江西東北部與安徽交界處,素有瓷都之稱。與河南朱仙、湖北漢口、廣東佛山并稱“ 四大名鎮”。東晉時始于此地設新平鎮。唐武德年間就鎮設縣,稱新平縣,后曾并入鄱陽。開元時重新置縣,改稱新昌縣, 于昌江之北另設治所。天寶元年更名浮梁縣,后于1960 年撤銷。景德鎮在宋以前稱新平鎮,因在昌江南岸,又稱昌南鎮,另有“ 陶陽”一稱,但未見于正式志書(參見注釋〔3〕)。因為景德年間(1004 —1007)所造御用瓷器名揚天下,世人咸稱“ 景德鎮瓷器”,昌南之名漸隱,后正式更名為景德鎮。景德鎮原為浮梁縣興西鄉的一個市鎮,近代與浮梁縣隸屬關系多有變化,今為省直轄市,稱景德鎮市。 興西鄉:在浮梁縣西南,當時轄里仁、鎮市、湖田、長薌四都。 昌江:發源于安徽祁門縣,西南流經景德鎮,后與樂安江合流, 注入鄱陽湖。在近代陸路交通興盛以前,昌江水系是周圍地區向景德鎮運送制瓷原料、燃料及鎮瓷外銷的主要渠道。“ 江帆日日蔽江來”正是明清時昌江上航運繁忙的寫照。 〔2〕觀音閣:位于今景德鎮市珠山區北端石埭山,明朝建造,其中供奉觀音菩薩。此處面臨昌江,山崖層疊,地勢顯要。 〔3〕陶陽:名見《墨舫雜志》,卷八有引用。鄭廷桂《陶陽竹枝詞》說:“ 吾昌南鎮自唐宋來以其為陶家而有事也,故稱‘ 陶陽’。”道光三年(1823)昌南龔鉞作《景德鎮陶歌》也說:“ 江南雄鎮記陶陽,絕紗花瓷動四方。” 十三里:景德鎮因被周圍小山環抱,地面狹仄,通長僅十三里。此處“ 里”到底是古代度量單位,還是舊時人口編制的“ 里甲”制度,研究者有不同解釋,編注者暫以長度論之。 〔4〕本路總管:指饒州路總管府總管。 〔5〕《江西大志》:明人王宗沐撰,共七卷,卷七《陶書》記述明代景德鎮陶瓷生產情況。關于設置御器廠的時間應從《江西大志》所言。洪武二年, 朱元璋剛剛建國,局勢尚不穩定,他在當時又提出“ 崇儉”的口號,因此不大可能立即建立用于生產奢侈品的御器廠。另外洪武作為年號只有三十一年,洪武三十五年實為建文四年。朱棣篡位后,為顯示正統,抹去建文年號,而沿用洪武紀年。 〔6〕珠山:位于今景德鎮市中心,“ 獨起一峰巒,俯視四境”( 見《浮梁縣志》)。 御窯廠:明代稱“ 御器廠”,專門為宮廷燒造瓷器的官營生產機構。據有關文獻及考古資料所示,其建于洪武年間,正式定名則在洪武三十五(即建文四年,1402 年)。清朝就明廠址設御窯廠,職能如前。
景德鎮陶錄圖說/中國傳統工藝經典叢書 作者簡介
連 冕 獲清華大學美術學院(原中央工藝美術學院)藝術史論系學士、碩士、博士學位,師從杭間教授。曾于中國美術學院設計藝術學院擔任教職,現為中國美術學院視覺中國協同創新中心副教授、碩士研究生導師。 合著專著《〈工部廠庫須知〉基礎研究》,翻譯出版《菲利普??斯塔克》等,編注古籍《〈景德鎮陶錄〉圖說》,整理完成《〈工部廠庫須知〉點校》、《〈天水冰山錄·鈐山堂書畫記〉標校(暨綜合研究)》等10部專書及相關電子檢索數據庫。目前主要從事中國古代藝術、工藝與設計史及理論研究,側重于思想史、制度史、哲學史,及禮經、禮制方向;兼顧古代藝術類罕傳文獻整理、當代藝術批評和國外設計理論引介等工作。
- >
新文學天穹兩巨星--魯迅與胡適/紅燭學術叢書(紅燭學術叢書)
- >
中國歷史的瞬間
- >
唐代進士錄
- >
隨園食單
- >
二體千字文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故事新編
- >
山海經
- >
史學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