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社版)玫瑰色的森林
-
>
(社版)金色的雨(精裝繪本)
-
>
(社版)海藍色的小水桶(精裝繪本)
-
>
(社版)白色的禮物(精裝繪本)
-
>
它們:水怪時代
-
>
家門口的大自然系列:奶奶的花園 奶奶的菜園(全2冊)
-
>
創意立體紙魔坊玩具書——賽車 作業車
鄉土中國(美繪版) 版權信息
- ISBN:9787501616114
- 條形碼:9787501616114 ; 978-7-5016-1611-4
- 裝幀:平裝-膠訂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鄉土中國(美繪版) 本書特色
1948年4月,費孝通出版了《鄉土中國》一書。這本書*初是由一篇篇的散論編訂在一起的,屬于散文體的論說文集,不過由于費孝通是一位社會學家,受到過當時英國人類學的完整訓練,因此寫出來的文字表面上松散,實質卻是一種學術上的緊湊,隨處都可以見到理性思考的睿智和啟示,文字上,篇篇都是在講有關中國基層社會里的鄉土邏輯及其實踐,整體上也就是有關于鄉土中國的具體討論。
《鄉土中國》出版于新中國成立前夕的1948年,那時的費孝通已經積極參與到了民主建國的社會運動之中去,他試圖用自己的學術思考來去構想未來中國可能的出路問題,這個問題毋庸置疑地便落到了那時占有中國絕大多數人口的農民問題,或者廣義而言的鄉村發展問題上。
《鄉土中國》這本書流暢生動,類似于一幅講述中國鄉村生活故事的景物畫,畫面清晰明朗,人物性格鮮明,生活安排更是井然有序。在一種差序格局的網絡之中,似乎人人都會各守其責,各安其位,男女有別,老有權威,少有禮數,一派秩序和諧的生活景觀。但這種理想的生活顯然不是沒有危機感的。費孝通寫《鄉土中國》一書目的之一就是在呈現一幅和諧融洽的鄉土中國之外的危機,為鄉土重建和“理想中國”的構架做出自己的探討。1948年4月,費孝通出版了《鄉土中國》一書。這本書*初是由一篇篇的散論編訂在一起的,屬于散文體的論說文集,不過由于費孝通是一位社會學家,受到過當時英國人類學的完整訓練,因此寫出來的文字表面上松散,實質卻是一種學術上的緊湊,隨處都可以見到理性思考的睿智和啟示,文字上,篇篇都是在講有關中國基層社會里的鄉土邏輯及其實踐,整體上也就是有關于鄉土中國的具體討論。
《鄉土中國》出版于新中國成立前夕的1948年,那時的費孝通已經積極參與到了民主建國的社會運動之中去,他試圖用自己的學術思考來去構想未來中國可能的出路問題,這個問題毋庸置疑地便落到了那時占有中國絕大多數人口的農民問題,或者廣義而言的鄉村發展問題上。
《鄉土中國》這本書流暢生動,類似于一幅講述中國鄉村生活故事的景物畫,畫面清晰明朗,人物性格鮮明,生活安排更是井然有序。在一種差序格局的網絡之中,似乎人人都會各守其責,各安其位,男女有別,老有權威,少有禮數,一派秩序和諧的生活景觀。但這種理想的生活顯然不是沒有危機感的。費孝通寫《鄉土中國》一書目的之一就是在呈現一幅和諧融洽的鄉土中國之外的危機,為鄉土重建和“理想中國”的構架做出自己的探討。
因此,費孝通《鄉土中國》一書,即便是在今天,還依舊是有重新去討論的空間和價值,借助于對此書的閱讀和討論,值得重新去面對現代社會日益浸入到我們傳統生活并對之加以替代之中而有的一些深度反思。實際上,每個人去閱讀《鄉土中國》一書,都必然要去思考的一個問題就是什么才是一個好的社會,或者真正理想中國究竟會是怎樣的。這可能才是費孝通試圖去寫《鄉土中國》一書*為本真的初衷。
鄉土中國(美繪版) 內容簡介
※中國社會學奠基人費孝通經典作品,以多地實地走訪采風為基礎,對中國鄉土社會的透徹觀察和關注,在中國社會學中具有突出地位; ※《鄉土中國》寫作于1948年新中國成立前夕,是鄉土社會背景中對“理想中國”的探討,反映了費孝通作為愛國知識分子,對即將成立的新中國的熱愛和向往,鄉土社會背景中對未來“理想中國”的探討; ※中國人民大學社會學教授、費孝通親傳弟子趙旭東導讀全書,并為每一章撰寫指要,方便讀者們了解費孝通《鄉土中國》的深厚蘊含; ※入選部編語文教材整本書閱讀書目及教育部中小學閱讀指定書目; ※ 中國數千年來一直是鄉土社會,在中國從鄉土社會到現代社會的轉型中,鄉土中國的種種問題是無法忽視的。費孝通在扎實的實地采風和嚴謹的學術研究中得出了一系列振聾發聵的結論,至今仍給我們以重要啟示。比如,他不贊同鄉土社會就是落后的、封閉的,農民就是愚昧的、無知的,而是有著自己獨特的結構方式。弄清楚“鄉土中國”的本質,能幫助我們解決實際工作中出現的很多問題,也能更好地促進鄉土社會向現代社會的發展。
鄉土中國(美繪版) 目錄
鄉土中國(美繪版) 作者簡介
費孝通(1910—2005),中國社會學家、人類學家、社會活動家。中國社會學和人類學的奠基人之一,曾擔任第七、八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副委員長,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六屆全國委員會副主席。
費孝通師從于英國著名社會學家馬林諾夫斯基,獲博士學位,曾任云南大學、西南聯合大學、清華大學、中央民族學院、北京大學等校教授,中國社科院社會學研究所所長。獲國際應用人類學會馬林諾斯基榮譽獎、英國皇家人類學會赫胥黎獎章、大英百科全書獎、 日本亞洲文化大獎、拉蒙•麥格賽賽社會領袖獎等榮譽。
代表作有《鄉土中國》《鄉土重建》《江村經濟》等。
趙旭東,1965年生人,中國人民大學社會與人口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人類學研究所所長,師從中國著名社會學家費孝通先生。
2010年獲得教育部新世紀人才稱號。研究領域包括文化轉型研究、城鄉社會學、法律社會學、政治人類學等。費孝通(1910—2005),中國社會學家、人類學家、社會活動家。中國社會學和人類學的奠基人之一,曾擔任第七、八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副委員長,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六屆全國委員會副主席。
費孝通師從于英國著名社會學家馬林諾夫斯基,獲博士學位,曾任云南大學、西南聯合大學、清華大學、中央民族學院、北京大學等校教授,中國社科院社會學研究所所長。獲國際應用人類學會馬林諾斯基榮譽獎、英國皇家人類學會赫胥黎獎章、大英百科全書獎、 日本亞洲文化大獎、拉蒙•麥格賽賽社會領袖獎等榮譽。
代表作有《鄉土中國》《鄉土重建》《江村經濟》等。
趙旭東,1965年生人,中國人民大學社會與人口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人類學研究所所長,師從中國著名社會學家費孝通先生。
2010年獲得教育部新世紀人才稱號。研究領域包括文化轉型研究、城鄉社會學、法律社會學、政治人類學等。
發表過中英文論文百余篇,代表性著作為《權力與公正——鄉土社會的糾紛解決與權威多元》《否定的邏輯——反思中國鄉村社會研究》《文化的表達——人類學的視野》《法律與文化——法律人類學研究與中國經驗》《費孝通與鄉土社會研究》《本土異域間——人類學研究中的自我、文化與他者》《結構與再生產:吉登斯的社會理論》《文化轉型人類學》等。
- >
回憶愛瑪儂
- >
李白與唐代文化
- >
山海經
- >
羅曼·羅蘭讀書隨筆-精裝
- >
中國歷史的瞬間
- >
巴金-再思錄
- >
朝聞道
- >
史學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