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論中國
-
>
中共中央在西柏坡
-
>
同盟的真相:美國如何秘密統治日本
-
>
中國歷代政治得失
-
>
中國共產黨的一百年
-
>
習近平談治國理政 第四卷
-
>
在慶祝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成立100周年大會上的講話
理想中國叢書中國扶貧 版權信息
- ISBN:9787302528760
- 條形碼:9787302528760 ; 978-7-302-52876-0
- 裝幀:平裝-膠訂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理想中國叢書中國扶貧 本書特色
通過總結改革開放以來,特別是國家實施“八七”扶貧攻堅以來中國不同時期的扶貧發展歷程,對中國扶貧進行全面的總結和梳理。具體內容包括:一是揭示中國扶貧發展的現狀以及歷史軌跡;二是總結中國扶貧發展工作機制;三是提煉中國扶貧發展經驗模式; 四是分析中國扶貧發展的路徑。
理想中國叢書中國扶貧 內容簡介
通過總結改革開放以來,特別是國家實施“八七”扶貧攻堅以來中國不同時期的扶貧發展歷程,對中國扶貧進行全面的總結和梳理。具體內容包括:一是揭示中國扶貧發展的現狀以及歷史軌跡;二是總結中國扶貧發展工作機制;三是提煉中國扶貧發展經驗模式; 四是分析中國扶貧發展的路徑。
理想中國叢書中國扶貧 目錄
**章 緒論 1 **節 貧困與反貧困理論1 一、貧困的定義與成因 1 二、反貧困理論 3 三、中國扶貧理論與政策的發展 4 第二節 中國的扶貧歷程與成就5 一、扶貧歷程 5 二、扶貧的成就與意義 9 第二章 中國扶貧史 20 **節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的扶貧20 一、1949—1979年救濟式 21 二、1979—1985年以工代賑 23 三、1986—1993年以縣為中心 25 四、1993—2000年八七扶貧攻堅 27 五、2001—2010年整村推進 30 六、2011—2013年集中連片 33 七、2013年精準扶貧 36 八、2017年深度扶貧 42 第二節 總結44
?
第三章 中國扶貧模式 47 **節 輸血救濟式扶貧47 第二節 以工代賑模式48 第三節 以縣為中心的扶貧51 第四節 整村推進54 第五節 集中連片特困地區扶貧58 第六節 精準扶貧62 第七節 深度扶貧67 第八節 可持續扶貧70 第四章 中國扶貧治理結構 75 **節 公共品、準公共品及扶貧75 一、基本概念 75 二、扶貧的準公共品屬性 76 第二節 政府:主導—引導76 一、政府主導階段 77 二、政府引導階段 78 第三節 市場:無—有83 一、市場力量的引入 83 二、產業扶貧模式 83 第四節 群眾:主體91 一、參與式扶貧的發展 91 二、參與式扶貧面臨的挑戰 92 第五節 社會:參與95 一、社會組織參與扶貧 95 二、民營企業參與扶貧 96 三、個人參與扶貧 97 第六節 國際組織:助推99 一、國際組織在中國的扶貧工作 99 二、國際組織的助推作用 102
?
VII 第七節 總結103 第五章 中國扶貧機制 104 **節 經濟扶貧機制104 一、宏觀經濟增長與扶貧 104 二、政府宏觀調控機制與扶貧 111 三、市場機制與扶貧 115 第二節 法制扶貧機制122 一、法制機制存在的問題 123 二、完善法制扶貧的路徑選擇 124 第三節 道德扶貧機制126 一、道德扶貧的動因分析 127 二、道德扶貧的路徑選擇 128 第四節 內生動力扶貧機制129 一、內生動力的定義 129 二、貧困農戶內生動力不足的成因分析 129 三、提升農民內生動力的路徑選擇 131 第五節 總結132 第六章 中國扶貧政策體系 134 **節 研究問題134 一、問題提出 134 二、研究現狀 135 第二節 中國扶貧政策體系139 一、分散式扶貧政策體系 140 二、系統化扶貧政策體系 144 三、精準化扶貧政策體系 149 四、深度扶貧政策體系 153 五、可持續扶貧政策體系 158 第三節 總結161
?
第七章 中國扶貧組織保障 163 **節 組織保障的含義163 一、組織及組織理論 163 二、組織保障及中國扶貧體系 164 第二節 中國扶貧組織保障形式167 一、四種組織保障形式概述 167 二、案例分析 176 第三節 總結及建議185 第八章 中國扶貧工作機制 189 **節 自上而下、自下而上189 一、政策執行具體環節—識別機制 190 二、扶貧執行整體模式 195 三、小結 197 第二節 菜單式與訂單式198 一、訂單式扶貧 199 二、菜單式扶貧 200 三、小結 206 第三節 學后干與干中學207 一、學后干 207 二、干中學 208 三、小結 210 第四節 政府主導與市場主導211 一、必要性 211 二、文獻回顧 212 三、優勢與不足 213 四、解決路徑—構建政府主導下市場化扶貧的新模式 214 五、小結 217 第五節 供給側與需求側217 一、文獻回顧 217
?
二、扶貧供給側結構改革 218 三、扶貧需求側改革 219 四、小結 222 第九章 中國扶貧能力建設 223 **節 基礎設施建設224 一、交通運輸 225 二、電力 226 三、供水 227 第二節 公共服務建設228 一、公共教育 229 二、文化體育 230 三、公共衛生與基本醫療服務 231 四、社會保障 233 第三節 財政體系建設234 一、財政資金扶貧 234 二、稅收優惠 236 三、籌措機制創新 237 第四節 金融體系建設238 一、信貸扶貧 238 二、多種金融組織方式扶貧 238 第五節 信息化建設241 一、信息基礎設施建設 241 二、“互聯網+”扶貧 241 第六節 市場培育244 一、市場機制引入 245 二、產業扶持 245 第七節 人力資源培育247 一、脫貧主體培育 247 二、扶貧隊伍建設 248
?
第八節 總結250 第十章 中國扶貧實現路徑 252 **節 輸血救濟252 一、輸血救濟的概念 252 二、輸血救濟的實現路徑 253 第二節 以工代賑253 一、以工代賑的概念 253 二、以工代賑的實現路徑 254 三、以貴州省為例 255 第三節 以縣為中心258 一、以縣為中心的概念 258 二、以縣為中心的實現路徑 259 三、以安徽省潛山縣為例 262 第四節 整村推進264 一、整村推進的概念 264 二、整村推進的實現路徑 264 三、以寬城滿族自治縣北杖子村為例 267 第五節 片區扶貧269 一、片區扶貧的概念 269 二、片區扶貧的實現路徑 269 第六節 精準扶貧275 一、精準扶貧的概念 275 二、精準扶貧的實現路徑 276 三、以湖北省恩施州為例 278 第七節 深度扶貧280 一、深度扶貧的概念 280 二、深度扶貧的實現路徑 281 三、以涼山州為例 284 第八節 可持續扶貧286
?
一、可持續扶貧的概念 286 二、可持續扶貧的實現路徑 286 第十一章 以縣為中心的扶貧 289 **節 成就289 第二節 經驗291 一、核準家底、精準定位 291 二、促進轉移就業 293 三、積極鼓勵創新創業 294 四、智志雙扶、精神扶貧 295 五、動態管理社保信息 297 六、跟蹤服務不可忽視 300 七、在農村推行“三變”改革 300 第三節 問題303 第四節 對策305 一、穩脫貧,建立增收渠道 305 二、加強和改善生態扶貧 305 三、加大開發式扶貧的力度,提高扶貧政策的幫扶作用 307 四、分類施策,強化扶貧政策的針對性 308 五、科學監督、考核、評估 308 第五節 總結311 第十二章 整村推進扶貧 314 **節 成就314 第二節 經驗319 一、參與式扶貧,以人為本 320 二、整合資源,綜合扶貧 323 三、瞄準扶貧對象,因地制宜 324 四、加強瞄準機制 327 第三節 問題330
?
一、資金投入問題 330 二、瞄準問題 330 三、貧困村適用類型限制 331 四、貧困人群的可持續發展問題 332 第四節 對策333 一、改進資源整合機制 333 二、健全扶貧項目管理和驗收評估機制 334 三、協調扶貧項目與區域經濟發展 335 四、加強貧困對象知識教育和技能培訓 335 第十三章 片區扶貧 337 **節 緒 論337 一、集中連片特困地區的概念內涵 338 二、集中連片特困地區扶貧政策的發展歷程 339 三、集中連片特困地區的基本特征 340 四、集中連片特困地區致貧原因分析 342 第二節 中國片區扶貧取得的成就346 一、社會經濟發展統計各項指標呈逐年遞增趨勢 346 二、貧困人口數量和貧困發生率大幅縮減 347 三、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人均消費水平均有明顯提升 349 四、基礎設施狀況日臻完善 351 五、文化教育和衛生事業進步明顯 352 六、生產生活條件明顯改善,農戶耐用消費品擁有量顯著增加 353 第三節 中國片區扶貧的典型經驗354 一、滇桂黔石漠化片區產業扶貧模式 355 二、武陵山片區金融精準扶貧模式—以湖南省張家界為例 357 三、大別山片區旅游精準扶貧模式—以安徽省六安市為例 358
?
四、秦巴山區易地搬遷精準扶貧模式—以四川省蒼溪縣為例 360 五、啟示 362 第四節 中國片區扶貧存在的問題363 第五節 中國片區扶貧的對策建議366 第六節 總結368 第十四章 精準扶貧 371 **節 緒論372 第二節 精準扶貧戰略的形成及基本內涵374 一、精準扶貧的基本概念 374 二、精準扶貧戰略的形成過程 375 三、精準扶貧的內涵 376 第三節 精準扶貧的減貧成就382 一、精準扶貧取得決定性進展 382 二、多維扶貧措施成效顯著 386 第四節 精準扶貧的實踐案例389 一、案例1:沿河縣的創新扶貧模式 389 二、案例2:汝城縣的“面子工程” 394 第五節 精準扶貧的實踐困境與應對策略397 一、精準扶貧面臨的實踐困境 397 二、應對策略 402 第六節 總結405 第十五章 深度扶貧 408 **節 深度扶貧的理論基礎及主要成因408 一、深度扶貧的理論基礎 408 二、深度貧困的主要成因 410 第二節 深度扶貧的成就與經驗412 一、現階段深度扶貧取得的成就 412
?
二、深度扶貧的成功經驗 415 第三節 深度扶貧的難點和問題416 一、法律問題 416 二、干部問題 418 三、觀念問題 419 第四節 深度扶貧問題的解決措施421 一、明確指導思想和扶貧目標 421 二、扶貧法治化 424 三、扶貧“自主化” 425 四、扶貧區域化 428 五、干部隊伍是中堅力量 429 第五節 總結432 第十六章 可持續扶貧 434 **節 緒論434 一、可持續扶貧的概念內涵 435 二、可持續扶貧的基本特征 436 第二節 產業融合:可持續扶貧發展新模式438 一、金融業參與扶貧工作,助推可持續扶貧發展 438 二、鄉村振興戰略下的民族地區旅游可持續扶貧 442 第三節 可持續扶貧案例444 一、海南省產業扶貧新模式 444 二、陜西省特色農村經濟發展模式—以渭南白水縣為例 446 三、河北省光伏產業扶貧新情況—以張北縣為例 448 四、寧夏因地制宜扶貧發展新戰略—以寧夏灘羊產業、養蜂產業為例 450 五、湖南省探索生態模式助脫貧 455 第四節 可持續扶貧存在的問題457 第五節 總結459
?
第十七章 中國扶貧經驗總結 461 **節 精準扶貧461 一、精準扶貧的理論意蘊 462 二、精準扶貧的實現路徑 463 第二節 開放式扶貧466 第三節 綠色扶貧469 第四節 可持續扶貧473 第五節 共享扶貧476 第六節 協調扶貧482 第七節 創新扶貧486 第十八章 總結 492 **節 本書要旨492 第二節 中國貧困現狀494 一、區域發展不均衡 494 二、脫貧難度加大 495 三、返貧現象時有發生 497 四、貧困退出機制亟待完善 497 第三節 思考與建議498 一、明確指導思想,加大政策傾斜力度 498 二、打破行政體制固化,實現跨省連片治理 498 三、促進產業培育,激發貧困人口脫貧內生動力 499 四、提高公共服務水平,改善農村生活條件 500 五、推動廣泛參與 500 六、隊伍建設 500 第四節 2020年扶貧工作展望501
目
錄 **章 緒論 1 **節 貧困與反貧困理論1 一、貧困的定義與成因 1 二、反貧困理論 3 三、中國扶貧理論與政策的發展 4 第二節 中國的扶貧歷程與成就5 一、扶貧歷程 5 二、扶貧的成就與意義 9 第二章 中國扶貧史 20 **節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的扶貧20 一、1949—1979年救濟式 21 二、1979—1985年以工代賑 23 三、1986—1993年以縣為中心 25 四、1993—2000年八七扶貧攻堅 27 五、2001—2010年整村推進 30 六、2011—2013年集中連片 33 七、2013年精準扶貧 36 八、2017年深度扶貧 42 第二節 總結44
?
第三章 中國扶貧模式 47 **節 輸血救濟式扶貧47 第二節 以工代賑模式48 第三節 以縣為中心的扶貧51 第四節 整村推進54 第五節 集中連片特困地區扶貧58 第六節 精準扶貧62 第七節 深度扶貧67 第八節 可持續扶貧70 第四章 中國扶貧治理結構 75 **節 公共品、準公共品及扶貧75 一、基本概念 75 二、扶貧的準公共品屬性 76 第二節 政府:主導—引導76 一、政府主導階段 77 二、政府引導階段 78 第三節 市場:無—有83 一、市場力量的引入 83 二、產業扶貧模式 83 第四節 群眾:主體91 一、參與式扶貧的發展 91 二、參與式扶貧面臨的挑戰 92 第五節 社會:參與95 一、社會組織參與扶貧 95 二、民營企業參與扶貧 96 三、個人參與扶貧 97 第六節 國際組織:助推99 一、國際組織在中國的扶貧工作 99 二、國際組織的助推作用 102
?
VII 第七節 總結103 第五章 中國扶貧機制 104 **節 經濟扶貧機制104 一、宏觀經濟增長與扶貧 104 二、政府宏觀調控機制與扶貧 111 三、市場機制與扶貧 115 第二節 法制扶貧機制122 一、法制機制存在的問題 123 二、完善法制扶貧的路徑選擇 124 第三節 道德扶貧機制126 一、道德扶貧的動因分析 127 二、道德扶貧的路徑選擇 128 第四節 內生動力扶貧機制129 一、內生動力的定義 129 二、貧困農戶內生動力不足的成因分析 129 三、提升農民內生動力的路徑選擇 131 第五節 總結132 第六章 中國扶貧政策體系 134 **節 研究問題134 一、問題提出 134 二、研究現狀 135 第二節 中國扶貧政策體系139 一、分散式扶貧政策體系 140 二、系統化扶貧政策體系 144 三、精準化扶貧政策體系 149 四、深度扶貧政策體系 153 五、可持續扶貧政策體系 158 第三節 總結161
?
第七章 中國扶貧組織保障 163 **節 組織保障的含義163 一、組織及組織理論 163 二、組織保障及中國扶貧體系 164 第二節 中國扶貧組織保障形式167 一、四種組織保障形式概述 167 二、案例分析 176 第三節 總結及建議185 第八章 中國扶貧工作機制 189 **節 自上而下、自下而上189 一、政策執行具體環節—識別機制 190 二、扶貧執行整體模式 195 三、小結 197 第二節 菜單式與訂單式198 一、訂單式扶貧 199 二、菜單式扶貧 200 三、小結 206 第三節 學后干與干中學207 一、學后干 207 二、干中學 208 三、小結 210 第四節 政府主導與市場主導211 一、必要性 211 二、文獻回顧 212 三、優勢與不足 213 四、解決路徑—構建政府主導下市場化扶貧的新模式 214 五、小結 217 第五節 供給側與需求側217 一、文獻回顧 217
?
二、扶貧供給側結構改革 218 三、扶貧需求側改革 219 四、小結 222 第九章 中國扶貧能力建設 223 **節 基礎設施建設224 一、交通運輸 225 二、電力 226 三、供水 227 第二節 公共服務建設228 一、公共教育 229 二、文化體育 230 三、公共衛生與基本醫療服務 231 四、社會保障 233 第三節 財政體系建設234 一、財政資金扶貧 234 二、稅收優惠 236 三、籌措機制創新 237 第四節 金融體系建設238 一、信貸扶貧 238 二、多種金融組織方式扶貧 238 第五節 信息化建設241 一、信息基礎設施建設 241 二、“互聯網+”扶貧 241 第六節 市場培育244 一、市場機制引入 245 二、產業扶持 245 第七節 人力資源培育247 一、脫貧主體培育 247 二、扶貧隊伍建設 248
?
第八節 總結250 第十章 中國扶貧實現路徑 252 **節 輸血救濟252 一、輸血救濟的概念 252 二、輸血救濟的實現路徑 253 第二節 以工代賑253 一、以工代賑的概念 253 二、以工代賑的實現路徑 254 三、以貴州省為例 255 第三節 以縣為中心258 一、以縣為中心的概念 258 二、以縣為中心的實現路徑 259 三、以安徽省潛山縣為例 262 第四節 整村推進264 一、整村推進的概念 264 二、整村推進的實現路徑 264 三、以寬城滿族自治縣北杖子村為例 267 第五節 片區扶貧269 一、片區扶貧的概念 269 二、片區扶貧的實現路徑 269 第六節 精準扶貧275 一、精準扶貧的概念 275 二、精準扶貧的實現路徑 276 三、以湖北省恩施州為例 278 第七節 深度扶貧280 一、深度扶貧的概念 280 二、深度扶貧的實現路徑 281 三、以涼山州為例 284 第八節 可持續扶貧286
?
一、可持續扶貧的概念 286 二、可持續扶貧的實現路徑 286 第十一章 以縣為中心的扶貧 289 **節 成就289 第二節 經驗291 一、核準家底、精準定位 291 二、促進轉移就業 293 三、積極鼓勵創新創業 294 四、智志雙扶、精神扶貧 295 五、動態管理社保信息 297 六、跟蹤服務不可忽視 300 七、在農村推行“三變”改革 300 第三節 問題303 第四節 對策305 一、穩脫貧,建立增收渠道 305 二、加強和改善生態扶貧 305 三、加大開發式扶貧的力度,提高扶貧政策的幫扶作用 307 四、分類施策,強化扶貧政策的針對性 308 五、科學監督、考核、評估 308 第五節 總結311 第十二章 整村推進扶貧 314 **節 成就314 第二節 經驗319 一、參與式扶貧,以人為本 320 二、整合資源,綜合扶貧 323 三、瞄準扶貧對象,因地制宜 324 四、加強瞄準機制 327 第三節 問題330
?
一、資金投入問題 330 二、瞄準問題 330 三、貧困村適用類型限制 331 四、貧困人群的可持續發展問題 332 第四節 對策333 一、改進資源整合機制 333 二、健全扶貧項目管理和驗收評估機制 334 三、協調扶貧項目與區域經濟發展 335 四、加強貧困對象知識教育和技能培訓 335 第十三章 片區扶貧 337 **節 緒 論337 一、集中連片特困地區的概念內涵 338 二、集中連片特困地區扶貧政策的發展歷程 339 三、集中連片特困地區的基本特征 340 四、集中連片特困地區致貧原因分析 342 第二節 中國片區扶貧取得的成就346 一、社會經濟發展統計各項指標呈逐年遞增趨勢 346 二、貧困人口數量和貧困發生率大幅縮減 347 三、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人均消費水平均有明顯提升 349 四、基礎設施狀況日臻完善 351 五、文化教育和衛生事業進步明顯 352 六、生產生活條件明顯改善,農戶耐用消費品擁有量顯著增加 353 第三節 中國片區扶貧的典型經驗354 一、滇桂黔石漠化片區產業扶貧模式 355 二、武陵山片區金融精準扶貧模式—以湖南省張家界為例 357 三、大別山片區旅游精準扶貧模式—以安徽省六安市為例 358
?
四、秦巴山區易地搬遷精準扶貧模式—以四川省蒼溪縣為例 360 五、啟示 362 第四節 中國片區扶貧存在的問題363 第五節 中國片區扶貧的對策建議366 第六節 總結368 第十四章 精準扶貧 371 **節 緒論372 第二節 精準扶貧戰略的形成及基本內涵374 一、精準扶貧的基本概念 374 二、精準扶貧戰略的形成過程 375 三、精準扶貧的內涵 376 第三節 精準扶貧的減貧成就382 一、精準扶貧取得決定性進展 382 二、多維扶貧措施成效顯著 386 第四節 精準扶貧的實踐案例389 一、案例1:沿河縣的創新扶貧模式 389 二、案例2:汝城縣的“面子工程” 394 第五節 精準扶貧的實踐困境與應對策略397 一、精準扶貧面臨的實踐困境 397 二、應對策略 402 第六節 總結405 第十五章 深度扶貧 408 **節 深度扶貧的理論基礎及主要成因408 一、深度扶貧的理論基礎 408 二、深度貧困的主要成因 410 第二節 深度扶貧的成就與經驗412 一、現階段深度扶貧取得的成就 412
?
二、深度扶貧的成功經驗 415 第三節 深度扶貧的難點和問題416 一、法律問題 416 二、干部問題 418 三、觀念問題 419 第四節 深度扶貧問題的解決措施421 一、明確指導思想和扶貧目標 421 二、扶貧法治化 424 三、扶貧“自主化” 425 四、扶貧區域化 428 五、干部隊伍是中堅力量 429 第五節 總結432 第十六章 可持續扶貧 434 **節 緒論434 一、可持續扶貧的概念內涵 435 二、可持續扶貧的基本特征 436 第二節 產業融合:可持續扶貧發展新模式438 一、金融業參與扶貧工作,助推可持續扶貧發展 438 二、鄉村振興戰略下的民族地區旅游可持續扶貧 442 第三節 可持續扶貧案例444 一、海南省產業扶貧新模式 444 二、陜西省特色農村經濟發展模式—以渭南白水縣為例 446 三、河北省光伏產業扶貧新情況—以張北縣為例 448 四、寧夏因地制宜扶貧發展新戰略—以寧夏灘羊產業、養蜂產業為例 450 五、湖南省探索生態模式助脫貧 455 第四節 可持續扶貧存在的問題457 第五節 總結459
?
第十七章 中國扶貧經驗總結 461 **節 精準扶貧461 一、精準扶貧的理論意蘊 462 二、精準扶貧的實現路徑 463 第二節 開放式扶貧466 第三節 綠色扶貧469 第四節 可持續扶貧473 第五節 共享扶貧476 第六節 協調扶貧482 第七節 創新扶貧486 第十八章 總結 492 **節 本書要旨492 第二節 中國貧困現狀494 一、區域發展不均衡 494 二、脫貧難度加大 495 三、返貧現象時有發生 497 四、貧困退出機制亟待完善 497 第三節 思考與建議498 一、明確指導思想,加大政策傾斜力度 498 二、打破行政體制固化,實現跨省連片治理 498 三、促進產業培育,激發貧困人口脫貧內生動力 499 四、提高公共服務水平,改善農村生活條件 500 五、推動廣泛參與 500 六、隊伍建設 500 第四節 2020年扶貧工作展望501
理想中國叢書中國扶貧 作者簡介
雷明教授,北京大學經濟學博士后站首位博士后,師從厲以寧先生。全國優秀博士后稱號,教育部新世紀人才。現為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北京大學貧困地區發展研究院院長。中國運籌學會專業委員會副理事長,中國環境科學協會環境經濟學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教育部教學指導委員會管理科學與工程專業委員會委員,國際決策科學協會(Decision Sciences Institute,DSI)亞太地區決策科學協會(Asia Pacific DSI)當選主席(President elect)。原光華管理學院管理科學與工程系系主任。日本京都大學(Kyoto University) KANSEI POWER講座副教授(Associate Professor of Donated Chair)(98),京都大學客座教授(Kyoto University Visiting Professor)(08),香港中文大學黃寬誠基金講座教授(05),美國曼隆學院(Menlo College)訪問教授(Visiting Professor)(03)。
- >
莉莉和章魚
- >
中國人在烏蘇里邊疆區:歷史與人類學概述
- >
小考拉的故事-套裝共3冊
- >
推拿
- >
中國歷史的瞬間
- >
【精裝繪本】畫給孩子的中國神話
- >
史學評論
- >
我從未如此眷戀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