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論中國
-
>
中共中央在西柏坡
-
>
同盟的真相:美國如何秘密統治日本
-
>
中國歷代政治得失
-
>
中國共產黨的一百年
-
>
習近平談治國理政 第四卷
-
>
在慶祝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成立100周年大會上的講話
中國共產黨反貧困實踐研究(1978-2018) 版權信息
- ISBN:9787010210711
- 條形碼:9787010210711 ; 978-7-01-021071-1
- 裝幀:平裝-膠訂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中國共產黨反貧困實踐研究(1978-2018) 本書特色
2020年我國將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反貧困戰略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進程中占有舉足輕重的地位。本書闡釋了中國改革開放40年間中國共產黨在反貧困方面所作出的歷史性貢獻。
改革開放初期,在鄧小平的帶領下,中國走上了經濟發展的快車道,告別了普遍貧困的時代。世紀之交,以*為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帶領中國實現了從溫飽到總體小康的歷史性跨越。進入21新世紀以后,在胡錦濤的主持下,各項強農惠農富農措施成為政策主調,在反貧困方面取得了重要成就。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面對困難,不忘初心,馳而不息,以堅忍不拔的氣魄書寫中國反貧困歷史的新篇章,提出精準扶貧、精準脫貧的新反貧困方略,把脫貧攻堅擺到治國理政的重要位置,吹響了打贏脫貧攻堅戰的進軍號。
中國共產黨反貧困實踐研究(1978-2018) 內容簡介
2020年我國將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反貧困戰略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進程中占有舉足輕重的地位。本書闡釋了中國改革開放40年間中國共產黨在反貧困方面所作出的歷史性貢獻。 改革開放初期,在的帶領下,中國走上了經濟發展的快車道,告別了普遍貧困的時代。世紀之交,以為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帶領中國實現了從溫飽到總體小康的歷史性跨越。進入21新世紀以后,在的主持下,各項強農惠農富農措施成為政策主調,在反貧困方面取得了重要成就。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面對困難,不忘初心,馳而不息,以堅忍不拔的氣魄書寫中國反貧困歷史的新篇章,提出精準扶貧、精準脫貧的新反貧困方略,把脫貧攻堅擺到治國理政的重要位置,吹響了打贏脫貧攻堅戰的進軍號。
中國共產黨反貧困實踐研究(1978-2018) 目錄
**章 富起來——中共發動的“第二次革命”(1978——1989)
一、鄧小平提出要充分認識我國貧困落后的面貌
二、放寬政策 農業先行早
三、20世紀80年代,扶貧成為國家行動
四、“社會主義的特點不是窮,而是富”
五、以人民生活水平為標桿,設計中國現代化的“三部曲”
六、借風行船,學習國際經驗
七、另辟蹊徑,走出貧困
第二章 加速:世紀之交反貧困(1989-2002)
一、市場化改革下貧困成為一個大痛點
二、認識再深化:繼續走在反貧困的道路上
三、大手筆:農村反貧困的國家級工程
四、城市反貧困的實踐探索
五、對區域反貧困的實踐探索
六、初創中國扶貧模式
七、第三代領導集體對反貧困實踐經驗的初步總結
第三章 新起點:反貧困又一程(2002-2012)
一、失衡的中國:21世紀初中國面臨的主要貧困問題
二、科學發展觀應時而生
三、強農惠農富農成為政策主調
四、城市貧困及反制措施
五、新布局:實施以解決區域貧困為重點的發展戰略
六、應對呼嘯而來的國際金融危機
七、十年成就與面臨的新挑戰
第四章 攻堅:不忘初心 馳而不息 (2012——)
一、習近平扶貧脫貧新論斷
二、扶貧開發“貴在精準,重在精準,成敗之舉在于精準”
三、消除貧困,重在“五要”
四、中國打贏扶貧攻堅戰的政治優勢和制度優勢
結語
中國共產黨反貧困實踐研究(1978-2018) 作者簡介
張瑞敏,1965年生,河南洛陽人,中南民族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主要研究方向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與實踐,長期從事中國共產黨反貧困理論與實踐研究,主持國家、省部級社科基金項9項,出版專著3部,發表學術論文近百篇。
- >
李白與唐代文化
- >
我與地壇
- >
伯納黛特,你要去哪(2021新版)
- >
朝聞道
- >
中國人在烏蘇里邊疆區:歷史與人類學概述
- >
回憶愛瑪儂
- >
史學評論
- >
唐代進士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