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百年孤獨(2025版)
-
>
易中天“品讀中國”系列(珍藏版全四冊)
-
>
心歸何處
-
>
(精裝)羅馬三巨頭
-
>
野菊花
-
>
梁啟超家書
-
>
我的父親母親:民國大家筆下的父母
世界上最好的地方 版權信息
- ISBN:9787511381491
- 條形碼:9787511381491 ; 978-7-5113-8149-1
- 裝幀:100g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世界上最好的地方 本書特色
*一部講述家圓和團圓的溫情之書。 *全彩四色印刷,華美燙金版。 *嚴選紙張,文藝高端,精致排版,享受閱讀。 *隨書贈送精美書簽。
世界上最好的地方 內容簡介
本書是一部講述家園和團圓的溫情之書, 是一本散文集。每一個人, 不論身在何方境況如何, 有一個詞, 想起來就會覺得無比溫暖 —— 家, 有家在, 我們所有的溫情和愛意才有一個落腳之處。本書擬邀安意如、安妮寶貝、蔡崇達等知名作者聯合執筆。
世界上最好的地方 目錄
世界上最好的地方 節選
易中天 如果你也曾離鄉背井,如果你也曾外出謀生,如果你也曾只身一人獨自乘坐夜行的列車,在無邊無際的黑暗中穿行,卻突然發現遠處的天邊有一片燈火,你便會被深深地觸動,或許還會流下淚來。 有燈火的地方必有建筑。 有建筑的地方必有人家。 萬家燈火,燈火萬家,簡簡單單四個字,凝聚著人類豐富的情感,濃縮了人類漫長的歷史。 人類原本沒有建筑,當然也沒有燈火。因此每當夜幕降臨,初萌的人類便只能蜷縮在洞穴里面,像夜行人一樣被無邊的黑暗包圍,不知那漫漫長夜何時才是盡頭。 伴隨著黑暗的是恐懼。 黑暗首先意味著死亡,同時意味著神秘,以及無形的力量。任何強大有力的東西一旦走進黑暗,就立即被消解和溶化,失去輪廓,無影無蹤,就像鹽溶入水。這就不能不讓人懷疑,走進黑暗的人,還能再回來嗎? 這可沒有譜。 同樣恐怖的,還有遙遠。 遙遠跟黑暗一樣,也是不可測量的。有誰能說出遙遠有多遠呢?一個人,無論他走多遠多久,哪怕走到*遠的地方,遙遠依然是遙遠。遙遠甚至比黑暗還要恐怖。黑暗雖然天天降臨,卻也天天離去,遙遠卻永遠是遙遠。 能夠對付遙遠的,只有親近。 可以戰勝黑暗的,只有光明。 建筑與家園,便被發明出來。 家園意味著親近,里面住的是自己人。他們或者與你肌膚相親,或者與你血肉相連,或者與你朝夕相處,總之是*不遙遠,也*可依托。所以,人們遇到危險,冒出的**個念頭往往就是:逃回家去! 小孩子這樣,成年人也如此。 家園是避風港。 家園是大本營。 家園也是責任田。 實際上,自從有了家園,人類就變成了一個有責任心的物種。他不能再像猿猴那樣自由散漫,無所用心地隨吃隨扔,反倒要為沒有電冰箱操心犯愁。他們當中負責食物的也要漫山遍野地東奔西走,但不會走得太遠。而且一旦獵取了山雞和野兔,就會迫不及待地趕回家中。 在那里,嬰兒嗷嗷待哺,妻女翹首以盼。 所以,直到今天,人們如果有了收獲,冒出的**個念頭往往就是:帶回家去! 春運的車上大包小包,并不奇怪。 但前提是,你得有個家。 而且,還必須有實實在在的物質形式。 我們知道,這就是建筑。 原始建筑幾乎都是圓形的,圓心則是火塘。家庭成員等距離地圍著火塘分享食物,親切感和凝聚力,以及溫馨可人的情調便油然而生。帳篷或茅屋中心的火,是溫暖的源泉,也是戰勝黑暗的武器,因為它就是光明。 實際上事情很可能是這樣:當篝火在曠野燃起,人們圍攏過來自然地形成了圓圈。為了防止風吹滅火,同時也為了更加保暖,又發明了遮風避雨的風籬。風籬越做得更加堅固,就變成了墻。有了墻,建筑就誕生了。 同時誕生的,還有家園。 因為有了墻,人類才既有家,又有園。 事實上,正是靠著墻,建筑實現了空間的分割。這種分割是物理的,更是心理的。在那個被稱之為家或家園的地方,你可以隱藏或者傾訴心中的秘密,可以與他人共享歡樂或者分擔痛苦,可以消除疲勞或者療治創傷,當然更可以放心安睡,甚至亂發脾氣。 雞聲茅店月,人跡板橋霜。遠行的人盡管遠行,只要你風雨無阻,只要你有家可歸。 哪怕只是一間陋室,一盞孤燈。
世界上最好的地方 作者簡介
張維君:資深圖書策劃人,曾初版策劃多部優秀圖書作品,并先后曾任職國內多家出版機構。
- >
二體千字文
- >
上帝之肋:男人的真實旅程
- >
企鵝口袋書系列·偉大的思想20:論自然選擇(英漢雙語)
- >
伊索寓言-世界文學名著典藏-全譯本
- >
有舍有得是人生
- >
中國歷史的瞬間
- >
朝聞道
- >
我從未如此眷戀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