掃一掃
關注中圖網
官方微博
本類五星書更多>
-
>
百年孤獨(2025版)
-
>
易中天“品讀中國”系列(珍藏版全四冊)
-
>
心歸何處
-
>
(精裝)羅馬三巨頭
-
>
野菊花
-
>
梁啟超家書
-
>
我的父親母親:民國大家筆下的父母
買過本商品的人還買了
漢魏六朝地記之文本研究 版權信息
- ISBN:9787568265379
- 條形碼:9787568265379 ; 978-7-5682-6537-9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漢魏六朝地記之文本研究 內容簡介
目前地理學界一般將六朝地記作為方志的開端,只在緒論中進行簡單梳理,文學界則以純文學學科的研究范式,考察地記誕生的外部背景、地記的文學特色、地記對后世的影響三個方面,不足以認知各類地記文獻的文體特征以及它與六朝地學知識學術形態的關系。 《漢魏六朝地記之文體研究》將以“知識傳承與文體變革”為研究角度,將地記放在六朝地學知識的發展中進行考察,主要從四個方面探討地學知識的生成擴展與記體之間的關系:地學知識的獨立與記體的生成、地學認知角度與記體類型的演變、地學認知主體與記體的記述形態、文人的地學修養對各類文體的變革等。
漢魏六朝地記之文本研究 目錄
緒論
一、近三十年現代學術體系下的地記之文體研究
二、魏晉地記研究的文獻基礎
三、知識傳承理論與文體學研究方法
**章 地學知識形態的展開與文體形式的演變
一、先秦行政地理觀及其地理著作形式
二、漢朝地理觀念的轉變與地學文獻的生成
三、魏晉地學知識形態與地理知識獨立譜系的形成
第二章 州郡地記文體體例研究
一、著作概況
二、州郡地記的文體特征
三、以記述為核心的文體表達
四、魏晉時期地記與風俗記的文體新變
第三章 異物志文體體例研究
一、“異物志”的生成與輯佚概況
二、知識興趣的轉變與地理博物體“異物志”的生成
三、中國地學中博物知識體系的傳承與“異物志”文體體侈
四、地理博物與《博物志》學術價值和文體性質的再認識
第四章 山水認知和山水記文體的生成
一、前人的研究成果與突破
二、作為“山脈、河流”內涵的山水認知
三、獨立的山川與魏晉山川記的產生
四、晉唐山水認知體系下唐代山水記文類的生成
第五章 六朝文人的風土知識和中古文學的轉變
一、魏晉士人博物知識體系下的地學修養
二、魏晉地學知識與中古文學的轉向
三、魏晉博物知識的轉向與六朝記體的繁盛
一、近三十年現代學術體系下的地記之文體研究
二、魏晉地記研究的文獻基礎
三、知識傳承理論與文體學研究方法
**章 地學知識形態的展開與文體形式的演變
一、先秦行政地理觀及其地理著作形式
二、漢朝地理觀念的轉變與地學文獻的生成
三、魏晉地學知識形態與地理知識獨立譜系的形成
第二章 州郡地記文體體例研究
一、著作概況
二、州郡地記的文體特征
三、以記述為核心的文體表達
四、魏晉時期地記與風俗記的文體新變
第三章 異物志文體體例研究
一、“異物志”的生成與輯佚概況
二、知識興趣的轉變與地理博物體“異物志”的生成
三、中國地學中博物知識體系的傳承與“異物志”文體體侈
四、地理博物與《博物志》學術價值和文體性質的再認識
第四章 山水認知和山水記文體的生成
一、前人的研究成果與突破
二、作為“山脈、河流”內涵的山水認知
三、獨立的山川與魏晉山川記的產生
四、晉唐山水認知體系下唐代山水記文類的生成
第五章 六朝文人的風土知識和中古文學的轉變
一、魏晉士人博物知識體系下的地學修養
二、魏晉地學知識與中古文學的轉向
三、魏晉博物知識的轉向與六朝記體的繁盛
展開全部
漢魏六朝地記之文本研究 作者簡介
李翠葉,女,河北沙河市人,文學博士,五邑大學文學院中國古代文學副教授。主要從事先秦兩漢散文文體研究。先后主持廣東省哲學社會科學、國家哲學社會科學項目三項。2014年,入選廣東省高等學校千百十人才培養對象。2015年,入選廣東省高等學校優秀青年教師。目前在《文藝評論》、《新亞論叢》(香港)、《船山學刊》、《中山大學學報》、《古籍整理研究學刊》、《中國宗教》、《孔子研究》等刊物上發表論文數篇。
書友推薦
- >
隨園食單
- >
我與地壇
- >
煙與鏡
- >
人文閱讀與收藏·良友文學叢書:一天的工作
- >
詩經-先民的歌唱
- >
羅庸西南聯大授課錄
- >
中國人在烏蘇里邊疆區:歷史與人類學概述
- >
姑媽的寶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