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緒論1
**節微生物藥物的定義和組成以及微生物藥物學的研究內容1
一、微生物藥物的定義和組成1
二、微生物藥物學的研究內容2
第二節從抗生素到微生物藥物的發展概況2
一、開創抗生素時代的淵源2
二、抗生素時代的開創3
三、抗生素發展的黃金時代3
四、微生物來源的其他生理活性物質——微生物藥物的*新組成5
第三節尋找微生物藥物的基本途徑和方法6
第四節當前尋找新微生物藥物的主要途徑7
復習思考題9
第二章微生物資源多樣性與微生物新藥發現11
**節微生物次級代謝產物的來源、生理活性以及結構多樣性概述11
一、微生物次級代謝產物來源的多樣性11
二、微生物次級代謝產物生理活性的多樣性12
三、微生物次級代謝產物結構的多樣性13
第二節擴大微生物來源是發現微生物新藥的重要途徑13
一、稀有放線菌是發現微生物新藥的重要源泉13
二、黏細菌是一類值得關注的微生物新資源14
三、從植物內生菌中篩選微生物新藥16
四、從海洋微生物中篩選微生物新藥17
復習思考題18
第三章微生物菌種和發酵19
**節微生物菌種選育技術和保藏19
一、自然選育19
二、誘變選育20
三、雜交育種21
四、原生質體融合技術21
五、基因工程技術23
六、菌種保藏的原理和方法23
第二節培養基25
一、培養基的成分25
二、培養基的配制原則和類型27
第三節滅菌和染菌的防治29
一、滅菌原理與方法30
二、培養基滅菌31
第四節發酵過程的控制35
一、發酵過程的主要控制參數36
二、發酵過程中的控制37
復習思考題39
第四章抗細菌抗生素及細菌耐藥性41
**節β內酰胺類抗生素及細菌耐藥性41
一、β內酰胺類抗生素的基本結構特征41
二、β內酰胺類抗生素的作用機制43
三、細菌對β內酰胺類抗生素產生耐藥性的作用機制45
四、克服細菌對β內酰胺抗生素產生耐藥性的對策49
第二節氨基糖苷類抗生素及細菌耐藥性55
一、氨基糖苷類抗生素的發展55
二、氨基糖苷類抗生素的作用機制56
三、細菌對氨基糖苷類抗生素產生耐藥性的作用機制58
四、具有抗耐藥菌作用的新的氨基糖苷類抗生素的研究開發59
第三節MLS類抗生素及細菌耐藥性63
一、MLS類抗生素的結構特性63
二、MLS類抗生素的作用機制64
三、細菌對MLS類抗生素產生耐藥性的作用機制67
四、新型大環內酯類抗生素的研究開發69
第四節糖肽類抗生素及細菌耐藥性70
一、糖肽類抗生素的結構特征和臨床應用70
二、糖肽類抗生素的作用機制72
三、細菌對糖肽類抗生素產生耐藥性的作用機制74
四、具有抗耐藥菌作用的新的糖(脂)肽類抗生素78
第五節其他類別的抗生素及細菌耐藥性85
一、利福霉素類抗生素及細菌耐藥性85
二、其他類別的抑制細菌細胞壁合成的抗生素88
三、其他類別的抑制細菌蛋白質合成的抗生素89
第六節細菌產生耐藥性的非特異性機制及新藥的研究開發95
一、細胞外膜滲透性發生改變的耐藥機制96
二、主動藥物外排的耐藥機制與新藥研究98
三、細菌菌膜形成的機制與細菌耐藥性99
四、尋找新的藥物作用靶位與克服耐藥性新藥的研究103
復習思考題111
第五章抗真菌藥物的作用機制及真菌耐藥性113
**節抗真菌藥物發展簡介113
第二節抗真菌藥物的作用機制與真菌耐藥性機制114
一、作用于真菌細胞膜的抗真菌抗生素114
二、作用于真菌細胞壁合成的抗真菌抗生素116
三、抑制蛋白質合成的抗真菌抗生素120
四、抑制電子傳遞的抗真菌抗生素120
五、作用于核酸合成的抗真菌藥物120
第三節抗真菌抗生素研究展望121
復習思考題122
第六章抗菌肽——抗菌藥物新資源123
**節抗菌肽類活性物質的發展123
一、抗菌肽簡介123
二、陽離子多肽的基本結構和功能124
三、陽離子多肽的作用機制124
第二節防御素抗菌肽家族126
一、防御素的結構特征126
二、防御素的分布127
三、微生物對防御素的耐受性128
四、防御素的其他生物活性128
第三節cathelicidins抗菌肽家族129
一、cathelicidins基因組成和生物合成129
二、cathelicidins抗菌肽家族的結構特征129
三、cathelicidins抗菌肽家族的抗菌活性130
復習思考題132
第七章抗腫瘤抗生素及腫瘤細胞耐藥性133
**節蒽環類抗腫瘤抗生素133
一、柔紅霉素和阿霉素133
二、雙嵌入類化合物135
第二節絲裂霉素類抗腫瘤抗生素135
第三節博萊霉素類抗腫瘤抗生素136
第四節其他類別的抗腫瘤抗生素137
一、放線菌素D137
二、烯二炔類抗腫瘤抗生素138
三、噴司他丁140
四、格爾德霉素140
第五節腫瘤細胞多藥抗性的特性141
一、MDR的證明141
二、MDR的分子遺傳學142
復習思考題146
第八章微生物來源的生理活性物質147
**節微生物來源的具有免疫調節作用的生理活性物質147
一、免疫調節與免疫治療147
二、大環內酯類免疫抑制劑149
三、肽類免疫抑制劑152
四、其他結構類別的免疫抑制劑154
第二節微生物來源的具有降血脂作用的酶抑制劑155
一、膽固醇與高血脂癥155
二、HMGCoA還原酶制劑155
第三節微生物來源的具有代謝調節作用的酶抑制劑158
一、微生物來源的α葡萄糖苷酶抑制劑158
二、微生物來源的胰脂酶抑制劑161
復習思考題163
第九章非臨床用微生物藥物165
**節農用抗蟲抗生素165
一、聚醚類抗生素166
二、非典型大環內酯類抗蟲抗生素167
第二節農用抗菌抗生素169
一、滅瘟素S169
二、春日霉素169
三、有效霉素170
第三節除草及其他農用抗生素170
一、雙丙氨膦171
二、除莠霉素171
三、赤霉素172
四、脫落酸172
第四節作為食品防腐劑的抗生素172
一、納他霉素172
二、乳鏈球菌素173
第五節獸用抗生素與細菌耐藥性173
一、抗菌生長促進劑173
二、通過飼養動物細菌的耐藥基因向人體的傳播175
三、從動物向人體傳遞耐藥細菌的途徑175
復習思考題176
第十章生物轉化技術在現代制藥工業中的應用177
**節生物轉化的定義與研究內容177
第二節生物轉化的基本類型178
一、還原反應178
二、氧化反應178
三、水解反應179
四、轉移和裂合反應179
第三節生物轉化與手性藥物合成180
一、有關手性的幾個基本概念180
二、開發手性藥物的意義185
第四節生物轉化在現代制藥工業中的應用187
一、脂肪酶在制藥工業中的應用187
二、醇脫氫酶在制藥工業中的應用192
三、環氧化物水解酶在制藥工業中的應用193
四、其他一些酶在制藥工業中的應用194
第五節生物轉化與甾體藥物195
一、生物轉化與甾體類藥物制備概述195
二、甾醇邊鏈的生物降解與甾體藥物制備197
三、生物羥基化反應與甾體藥物制備201
復習思考題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