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兩種文化之爭 戰后英國的科學、文學與文化政治
-
>
東方守藝人:在時間之外(簽名本)
-
>
易經
-
>
辛亥革命史叢刊:第12輯
-
>
(精)唐風拂檻:織物與時尚的審美游戲(花口本)
-
>
日本禪
-
>
日本墨繪
漢字與文物的故事. 回到石器時代 版權信息
- ISBN:9787122353894
- 條形碼:9787122353894 ; 978-7-122-35389-4
- 裝幀:簡裝本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漢字與文物的故事. 回到石器時代 本書特色
適讀人群 :對中國古文物、文字等傳統文化有興趣的讀者;對中國古代歷史感興趣的人。
★ 國際甲骨文學者許進雄畢生心血之作,挑選博物館具代表的文物,帶你穿越時空,認識古代社會。
★ 超過百幅的中國石器時代古文物精美圖片。
★ 器具的制作和漢字發明有關系!從出土文物著手,了解漢字發明的起源。
★ 詳盡解析符號和文字、器物制作之間的關系。
★ 穿插、習俗、氏族文化實證,現石器時代的日常生活、社會文化與結構。
漢字與文物的故事. 回到石器時代 內容簡介
本書作者經過嚴謹的研究和考證, 重新揭開古文化的面貌: 從石器時代先人的生活器具, 推敲現代漢字原始的起源。與作者一起回到石器時代, 發掘不為人知的古文化, 揭開隱藏其中的文字奧秘 ; 實例解說石器時代的文化, 解開古器物的來歷與現代漢字的身世之謎。
漢字與文物的故事. 回到石器時代 目錄
農作與收獲——磨石成器
前往石器時代—002
為什么甲骨文的石斧被用來稱呼父親—008
收割農作物的石器跟“厘(禧)”字有關系嗎—015
樂器石磬象征余慶的好兆頭?—020
貳
貴族與儀式──玉不琢,不成器
有缺口的玉器叫作“玦”—028
表現甲骨文“肙”字的玉雕—032
可以治病的鳥圖騰?—038
鉞是王權的象征—046
玉琮上的神人獸面紋反映甲骨文的“美”字—052
貴族挽在頭發上的玉梳—060
上流貴婦的氣派象牙梳—065
叁
日常生活用具——弘濟區夏,陶甄萬方
漢代以前流行的陶器—072
用木陶拍來制作陶器—077
為什么甲骨文“具”字和鼎的使用有關—082
彩繪陶缽的技巧從何時開始—088
與燒食法有關的“庶”字—092
象征喪葬習俗的彩繪陶盆—097
甲骨文“中”字與姜寨的小區機制有關?—102
從甲骨文“酒”字的發明,看專門裝酒水的陶瓶—107
甲骨文“尸”字與裝有人骨的陶缸—115
灶的發明:移動式的灶—121
古時由男性養成梳妝頭發的風潮?—126
陶盆上的八角星形圖是否跟文化有關?—134
體態肥胖的甲骨文“豕”字—140
甲骨文“旦”字與氏族名的關系—147
陶鬶的發明,有飲水消毒的衛生概念—156
化身為甲骨文“甗”字的遠古蒸鍋—161
高階層的人葬儀用的黑陶杯—166
肆
同場加映
從木屐的出土,推測發明鞋子的由來—178
涂朱漆碗:“漆”字中的采漆法—184
中山國王充滿藝術之美的磨光黑陶尊—188
圖 錄
漢字與文物的故事. 回到石器時代 作者簡介
許進雄
1941年出生于臺灣高雄。準備大學聯考時,讀到清代王念孫的《廣雅疏證》,從此踏上研究中國文字奧妙之路。在臺灣大學中文系就學時,開始研讀甲骨學,專精甲骨文學。中文研究所畢業后,受聘于加拿大多倫多市皇家安大略博物館,進修博物館學,整理館藏的甲骨,在博物館研究階段,得到重要發現——“以甲骨上的鉆鑿形態作為斷代的新標準”,此一發現影響文字學界甚巨。被安陽博物館甲骨展覽廳評為“對甲骨學*有貢獻的二十五名學者”之一。
1974年獲得多倫多大學東亞系博士學位后,在東亞系兼職授課。1996年接受臺灣大學中文系聘約,教授中國文字學、古代社會與文物等課程。2006年退休,轉任世新大學中文系教授。
出版有專著《殷卜辭中五種祭祀的研究》、《甲骨上鉆鑿形態的研究》、《中國古代社會》、《古事雜談》、《文字小講》、《簡明中國文字學》、《許進雄古文字論文集》、《博物館里的文字學家》、《字字有來頭》系列等。
- >
【精裝繪本】畫給孩子的中國神話
- >
隨園食單
- >
新文學天穹兩巨星--魯迅與胡適/紅燭學術叢書(紅燭學術叢書)
- >
回憶愛瑪儂
- >
山海經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故事新編
- >
苦雨齋序跋文-周作人自編集
- >
中國人在烏蘇里邊疆區:歷史與人類學概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