掃一掃
關注中圖網
官方微博
本類五星書更多>
-
>
清通鑒(全四冊)(精裝)
-
>
明通鑒(全三冊)(精裝)
-
>
跨太平洋的華人改良與革命 1898-1918
-
>
天有二日(簽名鈐印特裝本)
-
>
歐洲至暗時刻(1878-1923):一戰為何爆發及戰后如何重建
-
>
(精裝)奧托·馮· 俾斯麥與德意志帝國建立
-
>
華文全球史:中國文脈
節日研究:第十三輯 版權信息
- ISBN:9787560763477
- 條形碼:9787560763477 ; 978-7-5607-6347-7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節日研究:第十三輯 內容簡介
《節日研究(第13輯)》的主題為“傳統節日與現代生活”,內容主要涵蓋民族節慶、節日變遷和田野報告三大板塊,收錄國內外節日研究的學術論文、調查報告、學術批評等,就節日、祭典、廟會、歌會等傳統民俗話題展開對民俗學、人類學、歷史學、社會學、民族學、宗教學、經濟學、教育學、藝術學等多學科的研究。
節日研究:第十三輯 目錄
民族節慶
方南苗族社會的性別文化
——以施洞鎮姊妹節為中心的人類學考察藍詠石
閩西客家春耕習俗的展演與記憶張鳳英
一個儀式的兩次節慶
一哈尼族“阿保歐濱”祭祀的節慶再造張多
節目傳統與村治的藝術
——論少數民族地區多姓苗族村寨節日的運作與效能楊春艷
節日變遷
人民公社時期春節習俗變遷探析(1958~1983)李淵源
榮成院介谷雨節祭海儀式的變與不變
——一基于社會結構變遷角度的考察朱光涌
從谷雨節到開洋節:技術變革與漁業社區變遷
——一以膠東榮成院喬村為個案沈婉婷
傳統節日視野下的碧霞元君信仰重構與變遷
——一基于河南臺前滿廟“泰山行宮”廟會的個案分析何杰峰
中國傳統節日跨文化傳播實證研究
——一以來華留學生認知情況與獲知途徑調查為例蔡燕
新型節日空間中的手工藝發展思路
——以倫敦手工藝周為例唐璐路
田野報告
誕會組織與輪值制度:廣東誕會傳承的核心民俗要素王維娜
作為文化整合機制的清明節交流實踐
——以遼西農村社區當下的清明節傳承為觀察對象王雪
豫東“燒香人”群體的“唱經”與修行孫艷艷
標志性文化生成中的多元復合性
——以登封地區大禹文化考察為中心朱鵬
禮俗互動視角下的民間節日祭祖體系賴婷
往返、聚散與村莊儀式生活
一—基于太行山區某村元宵節的民族志調查羅士洞趙旭東
鄉村武術組織的節日傳統與時間制度
——以冀南北楊莊梅花拳為例張興宇
廟會獻戲:祭祀儀式劇和戲曲的互動與差異
——以冀南涉縣賽戲、愿戲表演傳統為例馬蘭
方南苗族社會的性別文化
——以施洞鎮姊妹節為中心的人類學考察藍詠石
閩西客家春耕習俗的展演與記憶張鳳英
一個儀式的兩次節慶
一哈尼族“阿保歐濱”祭祀的節慶再造張多
節目傳統與村治的藝術
——論少數民族地區多姓苗族村寨節日的運作與效能楊春艷
節日變遷
人民公社時期春節習俗變遷探析(1958~1983)李淵源
榮成院介谷雨節祭海儀式的變與不變
——一基于社會結構變遷角度的考察朱光涌
從谷雨節到開洋節:技術變革與漁業社區變遷
——一以膠東榮成院喬村為個案沈婉婷
傳統節日視野下的碧霞元君信仰重構與變遷
——一基于河南臺前滿廟“泰山行宮”廟會的個案分析何杰峰
中國傳統節日跨文化傳播實證研究
——一以來華留學生認知情況與獲知途徑調查為例蔡燕
新型節日空間中的手工藝發展思路
——以倫敦手工藝周為例唐璐路
田野報告
誕會組織與輪值制度:廣東誕會傳承的核心民俗要素王維娜
作為文化整合機制的清明節交流實踐
——以遼西農村社區當下的清明節傳承為觀察對象王雪
豫東“燒香人”群體的“唱經”與修行孫艷艷
標志性文化生成中的多元復合性
——以登封地區大禹文化考察為中心朱鵬
禮俗互動視角下的民間節日祭祖體系賴婷
往返、聚散與村莊儀式生活
一—基于太行山區某村元宵節的民族志調查羅士洞趙旭東
鄉村武術組織的節日傳統與時間制度
——以冀南北楊莊梅花拳為例張興宇
廟會獻戲:祭祀儀式劇和戲曲的互動與差異
——以冀南涉縣賽戲、愿戲表演傳統為例馬蘭
展開全部
書友推薦
- >
二體千字文
- >
史學評論
- >
中國人在烏蘇里邊疆區:歷史與人類學概述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故事新編
- >
回憶愛瑪儂
- >
龍榆生:詞曲概論/大家小書
- >
唐代進士錄
- >
上帝之肋:男人的真實旅程
本類暢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