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清通鑒(全四冊)(精裝)
-
>
明通鑒(全三冊)(精裝)
-
>
跨太平洋的華人改良與革命 1898-1918
-
>
天有二日(簽名鈐印特裝本)
-
>
歐洲至暗時刻(1878-1923):一戰為何爆發及戰后如何重建
-
>
(精裝)奧托·馮· 俾斯麥與德意志帝國建立
-
>
華文全球史:中國文脈
新書--楊寬著作集:中國古代治鐵技術發展史(外三種)(精裝) 版權信息
- ISBN:9787208161207
- 條形碼:9787208161207 ; 978-7-208-16120-7
- 裝幀:平裝-膠訂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新書--楊寬著作集:中國古代治鐵技術發展史(外三種)(精裝) 本書特色
適讀人群 :廣大讀者本書系統揭示中國冶鐵技術發展獨特道路,曾獲首屆全國科技史優秀圖書榮譽獎,增補《中國歷代尺度考》《商鞅變法》及楊寬先生晚年新作《秦始皇》三種。
新書--楊寬著作集:中國古代治鐵技術發展史(外三種)(精裝) 內容簡介
本書收錄了楊寬先生在不同歷史時期完成的1部專著和3本篇幅較小的史學讀物,分別是《中國古代冶鐵技術發展史》和《中國歷代尺度考》《商鞅變法》《秦始皇》,對于系統了解楊寬的學術經歷和畢生研究成果具有重要意義。此次出版不僅為4本書首次結集,而且補充了不少楊寬先生晚年手稿中與之相關的內容。
新書--楊寬著作集:中國古代治鐵技術發展史(外三種)(精裝) 目錄
序言1
緒論1
一關于煉鐵技術的發明1
二關于鐵的類別和煉鐵技術的發展6
三關于煉鋼技術的發明和發展16
上編中國古代煉鐵技術的發明和發展
**章關于中國煉鐵技術發明時代的探討23
一從古代文獻記載來推斷23
二從出土的早期鐵器來考察32
第二章封建社會前期冶鐵業的發展和煉鐵技術的進步47
一封建社會前期冶鐵業的發展47
二冶鑄生鐵技術的快速發展65
三煉鐵工藝多方面的創造71
一、 鑄鐵柔化處理技術的創造和發展(71)二、 鑄造低硅灰口鑄鐵以及類似球墨鑄鐵工藝的發明(82)三、 低溫還原“塊煉法”的繼續采用(83)
第三章早期煉鐵爐的發展及冶煉技術87
一坩堝煉鐵法的創造和長期流傳87
二煉鐵高爐的發展變化及冶煉技術92
三鼓風技術的改進105
第四章水力鼓風機(水排)的發明和發展110
一東漢三國間水力鼓風機(水排)的發明和發展110
二水力鼓風機(水排)的結構115
三水力鼓風機(水排)裝置工程的發展124
第五章早期化鐵爐的發展及鑄造鐵器技術126
一戰國時代化鐵爐及鑄造鐵器技術126
二漢代化鐵爐的進步132
三漢代鑄造鐵器技術的發展和疊鑄技術136
四鐵器的逐漸廣泛使用和鐵農具的改進148
第六章封建社會后期冶鐵業的發達和煉鐵技術的發展159
一封建社會后期冶鐵業的發達以及鐵產量的提高159
二活門木風箱和活塞木風箱的創造和發展171
三煤的廣泛使用和焦炭的煉制176
四鐵器鑄造工藝的進步181
第七章后期煉鐵爐的改進及冶煉技術188
一宋元時代高爐的改進及冶煉技術188
二明清時代高爐的改進及冶煉技術199
三近代各地民間流傳的土高爐及冶煉技術209
下編中國古代煉鋼技術的創造和發展
第八章固體滲碳制鋼技術的發明和流傳229
一關于干將、莫邪等寶劍的煉制方法229
二中國古代的兩種固體滲碳制鋼技術235
三中國邊疆兄弟民族的煉制“鑌鐵”244
第九章脫碳制鋼技術的發明和發展247
一固體脫碳制鋼技術的發明247
二“炒鋼”技術的發明和發展252
三“百煉鋼”技術的發展269
第十章“灌鋼”冶煉法的發明和發展283
一“灌鋼”的起源及其冶煉技術的進步283
二明清以后“蘇鋼”冶煉技術及其傳播291
三“生鐵淋口”技術的發明和流傳299
第十一章鍛造技術和淬火工藝的進步304
一鍛造技術的進步304
二鍛造技術的進步和鍛造鐵農具的改進314
三淬火技術的發明和發展323
總論328
一總論中國歷史上煉鐵技術和鑄造技術的發展328
二總論中國歷史上煉鋼技術和鍛造技術的發展334
三總論中國歷史上鐵農具的改革及其作用339
外三種
中國歷代尺度考
一序說355
二尺度之起源358
(一) 取則于樂律累黍說358
(二) 取則于蠶絲馬尾說361
(三) 取則于人身及應用器物說361
三歷代尺度變遷之原因363
四遠古尺度366
(一) 前人于遠古尺度之臆測366
(二) 傳殷墟出土骨尺369
(三) 古玉尺369
五周漢之尺度370
(一) 劉歆銅斛尺370
(二) 商鞅量尺383
(三) 洛陽金村出土周銅尺384
(四) 壽縣出土銅尺385
(五) 漢鏤牙尺385
(六) 新莽始建國尺386
(七) 漢建初慮俿銅尺387
(八) 漢官尺始平銅尺388
(九) 曲阜顏氏古尺389
(十) 據古今里數推得之周尺389
(十一) 據古今身長推得之周尺390
(十二) 據古今天度推得之周尺392
(十三) 據古玉推得之周尺392
1. 周鎮圭尺(392)2. 周黃鐘律琯尺(394)
(十四) 據古兵推得之周尺396
(十五) 據莽錢推得之莽尺396
(十六) 據古今里數推得之漢尺400
(十七) 結論401
六三國兩晉南北朝之尺度405
(一) 蜀漢尺405
(二) 魏尺406
(三) 晉前尺407
(四) 晉田父玉尺梁法尺407
(五) 晉后尺408
(六) 前趙劉曜尺408
(七) 后趙尺度409
(八) 宋氏尺錢樂之渾天儀尺后周鐵尺409
(九) 梁表尺411
(十) 梁俗間尺411
(十一) 后魏前尺412
(十二) 后魏中尺412
(十三) 后魏后尺后周市尺412
(十四) 東魏尺413
(十五) 后周玉尺414
(十六) 結論 414
七隋唐之尺度416
(一) 隋開皇官尺416
(二) 隋開皇十年尺416
(三) 唐牙尺417
(四) 以唐錢推得之唐尺419
(五) 以漢唐里數推得之唐尺422
(六) 結論422
八宋元明清之尺度426
(一) 宋三司布帛尺省尺官尺426
(二) 宋浙尺宋淮尺430
(三) 宋京尺430
(四) 和峴景表尺430
(五) 阮逸胡瑗尺430
(六) 鄧保信尺431
(七) 韓琦丁度尺431
(八) 大晟樂尺431
(九) 黃鐘玉尺432
(十) 元代尺度 433
(十一) 元欽天監表尺433
(十二) 明工部營造尺明鈔尺433
(十三) 清代尺度434
重版后記435
新版補記449
商鞅變法
**章商鞅誕生的時代458
一一個新舊社會大變革的時期458
二秦國正處于新舊社會變革的關鍵時刻463
第二章商鞅入秦和對舊貴族的斗爭470
一帶著《法經》由魏入秦470
二對舊貴族進行斗爭474
第三章初步實行變法481
一發展了法家政策481
二圖謀東伐487
第四章進一步變法的成功492
一進一步實行破除奴隸制的經濟改革492
二進一步實行打擊奴隸主貴族的政治改革497
三變法的成功504
第五章商鞅被害和商鞅一派法家的繼續斗爭506
一東伐的勝利506
二商鞅的被害509
三商鞅一派法家的繼續斗爭512
第六章商鞅變法在新舊社會變革進程中的作用517
秦始皇
**章秦始皇和呂不韋527
一秦始皇父親作為“質子”留在趙國和呂不韋政治投機的
成功527
二呂不韋擔任秦莊襄王、秦始皇的相邦和繼續進行統一
戰爭的勝利534
三呂不韋主編《呂氏春秋》的政治目的546
四秦始皇消滅嫪毐和呂不韋兩大勢力556
第二章統一六國的成功564
一開鑿鄭國渠和部署統一六國的戰略、策略564
二滅亡東方六國的政治斗爭和軍事行動574
三所以能夠完成統一六國的原因590
第三章統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帝國的創建597
一統一“天下”(即當時整個中國)的計劃597
二對匈奴的防御和修筑萬里長城、直道603
三對嶺南的統一、建設和修筑靈渠、新道610
四對“西南夷”地區的統一和修筑五尺道617
新書--楊寬著作集:中國古代治鐵技術發展史(外三種)(精裝) 作者簡介
楊寬(1914—2005),字寬正,江蘇青浦(今屬上海市)白鶴江鎮人。曾就讀于蘇州中學師范科,1936年畢業于光華大學國文學系,師從史學大家呂思勉、蔣維喬、錢基博。1936年參與上海市立博物館籌建工作,1946年任上海市立博物館館長兼光華大學歷史系教授,1953年任復旦大學歷史系教授,1959年調任上海社會科學院歷史所副所長,1970年又調回復旦大學歷史系工作。1984年赴美國邁阿密定居至逝世。歷任上海市文物保管委員會主任秘書、古物整理處處長,上海博物館館長,中國先秦史學會第一至第三屆副理事長。著有《中國上古史導論》《西周史》《戰國史》《戰國史料編年輯證》《古史新探》《中國古代都城制度史研究》《中國古代陵寢制度史研究》等。
- >
羅曼·羅蘭讀書隨筆-精裝
- >
月亮與六便士
- >
推拿
- >
經典常談
- >
巴金-再思錄
- >
上帝之肋:男人的真實旅程
- >
有舍有得是人生
- >
苦雨齋序跋文-周作人自編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