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以利為利:財政關系與地方政府行為
-
>
立足飯碗 藏糧于地——基于中國人均耕地警戒值的耕地保護視角
-
>
營銷管理
-
>
茶葉里的全球貿易史(精裝)
-
>
近代華商股票市場制度與實踐(1872—1937)
-
>
麥肯錫圖表工作法
-
>
海龜交易法則
貨幣政策的預期與非預期效應研究(精) 版權信息
- ISBN:9787569256635
- 條形碼:9787569256635 ; 978-7-5692-5663-5
- 裝幀:平裝-膠訂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貨幣政策的預期與非預期效應研究(精) 本書特色
《貨幣政策的預期與非預期效應研究》通過豐富的理論探索與扎實的實證研究,對預期與非預期貨幣政策效應問題展開深入分析,終得出預期與非預期貨幣政策均有效的結論,并認為預期與非預期貨幣政策的防通脹效果比調增速效果要更好。《貨幣政策的預期與非預期效應研究》的研究思路與方法,有助于完善貨幣政策制度體系,從而豐富貨幣政策相關理論研究!敦泿耪叩念A期與非預期效應研究》的研究結論則有助于準確理解和辯證認識貨幣政策的執行效果,由此為貨幣政策的有效性爭議提供一些參考,也可為貨幣當局如何更好地推行有效率的貨幣政策方案提供依據。
貨幣政策的預期與非預期效應研究(精) 內容簡介
本書通過豐富的理論探索與扎實的實證研究,對預期與非預期貨幣政策效應問題展開深入分析,很終得出預期與非預期貨幣政策均有效的結論,并認為預期與非預期貨幣政策的防通脹效果比調增速效果要更好。該書的研究思路與方法,有助于完善貨幣政策制度體系,從而豐富貨幣政策相關理論研究。該書的研究結論則有助于準確理解和辯證認識貨幣政策的執行效果,由此為貨幣政策的有效性爭議提供一些參考,也可為貨幣當局如何更好地推行的貨幣政策方案提供依據。
貨幣政策的預期與非預期效應研究(精) 目錄
一、研究背景與研究意義
二、國內外研究現狀
(一)早期預期與非預期貨幣政策的有效性之爭
(二)預期與非預期貨幣政策效應的進一步研究
(三)預期與非預期貨幣政策效應在我國的研究
(四)學術研究簡評
三、本書的研究思路與方法
(一)研究思路
(二)研究方法
四、本書可能的創新之處
(一)提出預期與非預期貨幣政策的分解模型
(二)分階段研究預期與非預期貨幣政策的傳導效率
(三)從預期與非預期視角研究貨幣政策的時空效應
第二章 預期與非預期貨幣政策效應的基礎理論研究
一、對預期與非預期貨幣政策的認識
二、我國預期與非預期貨幣政策的執行歷程
三、貨幣政策的傳導機理研究
(一)利率傳導渠道
(二)匯率傳導渠道
(三)貨幣數量傳導渠道
(四)信貸傳導渠道
(五)資產價格傳導渠道
四、經濟學派的預期假說
(一)靜態預期與外推預期
(二)適應性預期
(三)理性預期假說
五、預期與非預期貨幣政策的作用機理研究
(一)已有學者對預期與非預期貨幣政策作用機理的認識
(二)本書對預期與非預期貨幣政策作用機理的探析
六、本章小結
第三章 預期與非預期貨幣政策的有效性檢驗
一、貨幣政策變量的選取
(一)貨幣政策操作工具與中介目標的權衡
(二)貨幣政策操作工具的選取
二、預期與非預期貨幣政策的分解
(一)傳統的分解方法
(二)本書的分解方法
(三)貨幣政策的預期與非預期分解研究
三、預期與非預期貨幣政策效應檢驗
(一)預期與非預期貨幣政策效應的檢驗方法
(二)預期與非預期貨幣政策效應的統計檢驗
(三)檢驗結果的分析
四、本章小結
第四章 預期與非預期貨幣政策傳導的效率研究
一、貨幣政策傳導效率的研究基礎
二、貨幣政策傳導效率測度的理論模型
(一)基于GDP支出法視角的TEft理論測度模型
(二)基于FCI視角的TEot理論測度模型
(三)TEot的理論測度模型
三、貨幣政策傳導效率的測度研究
(一)指標選取與數據處理
(二)FCI的測算
(三)TEot的測算
(四)TEft和TEst的統計測算
四、貨幣政策傳導效率的穩健性驗證
五、本章小結
第五章 預期與非預期貨幣政策的時域效應研究
一、預期與非預期貨幣政策時域效應研究的理論基礎
(一)貨幣政策傳導時滯的基礎理論
(二)預期與非預期貨幣政策時域效應研究的基本范疇
(三)預期與非預期貨幣政策時域效應的理論機制
二、預期與非預期貨幣政策時域效應模型的設計
(一)時滯模型的提出
(二)時滯模型的構建
(三)動態特征的分析方法
三、預期與非預期貨幣政策時域效應的實證分析
(一)指標選取與變量說明
(二)時滯測度與分析
(三)動態時滯特征分析
四、本章小結
第六章 預期與非預期貨幣政策的區域效應研究
一、預期與非預期貨幣政策區域效應的理論基礎研究
(一)預期與非預期貨幣政策區域效應研究的必要性
(二)貨幣政策區域效應的產生渠道
(三)區域效應的機理研究
(四)貨幣政策存在區域效應的相關文獻支撐
二、預期與非預期貨幣政策區域效應的模型設計與估計方法
(一)模型設計
(二)估計方法
三、指標選取與數據說明
四、預期與非預期貨幣政策區域效應的實證分析
(一)描述性統計分析
(二)動態面板模型分析
(三)穩健性檢驗
五、本章小結
第七章 預期與非預期貨幣政策的產業效應研究
一、預期與非預期貨幣政策產業效應研究的理論基礎
(一)預期與非預期貨幣政策產業效應的概念與范疇
(二)預期與非預期貨幣政策產業效應研究的必要性
(三)預期與非預期貨幣政策產業效應的學術研究
(四)預期與非預期貨幣政策產業效應的形成原因
二、預期與非預期貨幣政策產業效應評估的理論模型
(一)貨幣政策產業效應的形成機理
(二)預期與非預期貨幣政策產業效應評估模型的設計
三、預期與非預期貨幣政策產業效應研究的實證檢驗
(一)指標說明與數據來源
(二)產業效應的描述性統計分析
(三)產業效應結果的實證分析
四、本章小結
第八章 提升預期與非預期貨幣政策執行效率的政策研究
一、對貨幣政策執行效果的認識應當從預期與非預期視角展開
(一)加強市場有效主體的識別與監管
(二)同時提高預期與非預期貨幣政策執行效率
二、重點疏通貨幣政策操作工具到中介變量之間的傳導路徑
(一)探究合適的貨幣政策中介變量
(二)縮短貨幣政策**階段傳導時滯
三、針對不同區域、不同產業開展有差異化的貨幣政策
(一)推行有差異化的貨幣政策操作工具
(二)實施有差異化的貨幣政策操作模式
(三)協調各地區的金融體系建設
結論
參考文獻
附錄
A 2005-2018年貨幣政策主要大事記
B1 2005-2018年我國存款準備金率歷次調整情況表
B2 2005-2018年我國存貸款利率歷次調整情況表
貨幣政策的預期與非預期效應研究(精) 作者簡介
歐陽勝銀,男,湖南湘鄉人,2015年畢業于湖南大學金融與統計學院獲經濟學博士學位,現為湖南科技大學商學院講師。已主持國家社科基金青年項目、湖南省社科基金青年項目、湖南省教育廳一般項目和湖南科技大學科學研究項目等多項課題,同時作為主要研究人員參與國家社科基金重點項目、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湖南省社科重大項目等多項課題的研究。近年來,主要研究風險管理與金融統計、地方債務等領域,已在《數量經濟技術經濟研究》《當代財經》《財經理論與實踐》《統計與信息論壇》《統計與決策》等CSSCI源刊上發表10余篇學術論文,并有多篇論文入選中國統計學年會、中國數量經濟學年會,主筆完成的國務院第二次全國經濟普查課題《能源消耗與GDP增長的數量關系研究》總報告和分報告載于國家統計局《研究參考資料》(國家統計局內部刊物)。曾獲全國統計科學研究優秀成果獎一等獎、湖南省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二等獎等學術獎勵。
- >
回憶愛瑪儂
- >
我與地壇
- >
上帝之肋:男人的真實旅程
- >
苦雨齋序跋文-周作人自編集
- >
煙與鏡
- >
莉莉和章魚
- >
伯納黛特,你要去哪(2021新版)
- >
小考拉的故事-套裝共3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