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一個陌生女人的來信:茨威格短篇小說集
-
>
女人的勝利
-
>
崇禎皇帝【全三冊】
-
>
地下室手記
-
>
雪國
-
>
云邊有個小賣部(聲畫光影套裝)
-
>
播火記
刀鋒 本書特色
1."故事高手"毛姆晚年重要作品,蘭登書屋典藏本全文翻譯。 2.美國出版一個月內賣出50萬冊,毛姆以自己真名敘事的長篇作品。 兩度改編成電影,入圍奧斯卡影片等多項大獎,影響幾千萬歐美讀者,是文藝青年的夢想之書。 3.你很難不捫心自問,生命究竟是什么,有沒有意義,是否只是無常命運中一個悲哀的錯誤。 4.牛津大學圖書館推薦閱讀,馬爾克斯、村上春樹、白巖松、余華、高曉松、楊瀾等都喜愛毛姆并推薦。 5.精裝典藏,饋贈佳品。新銳設計師精心設計打造,內含精美書簽,值得饋贈收藏。
刀鋒 內容簡介
本書中的其他人似乎*后都取得了“成功”, 但并沒有能逾越現實的“刀鋒”。一戰期間, 飛行員拉里因戰友的犧牲而對人生產生懷疑。戰爭結束后, 拉里沒有像大家期待的那樣學習, 工作, 生子。對人生的探求使他拋下了一切, 他遍游世界各地, 在自我修行的道路上追尋著人生的終極意義。
刀鋒 節選
1 我寫這篇小說時出現了前所未有的顧慮。我之所以把它稱為小說,是因為我不知道還能叫它什么。我小說里面的故事不多。我曾想把結局寫得完美一些。關于結局,其實我可以按照慣例,或者用慣用的死亡收場,就像舞臺上的一場大戲,大幕一拉,一了百了,所有人都放下了;或者用婚娶結束,其間兩個人往往會經歷很多的坎坷曲折,*后有情人終成眷屬,還有后代的延續,更是皆大歡喜。這兩種結局都是好的,靈魂、肉體、功德,都圓滿了,很多人都愿意接受。只有那些老于世故的讀者會不屑一顧,甚至認為欠妥當,那畢竟是少數人。這篇小說集錄的是我對一個人的回憶。我們的關系很不一般,可以說非常密切,卻很少見面,這似乎有些矛盾,但的確如此。我對他的生活,那些不曾共處的時間段里,他都經歷些什么,于我而言是一片空白。其實我完全可以用虛構把那些空白填補上,從而使我的故事更趨向完善。虛構是一個作家*擅長的事了,可是,我就是不想那樣做,只想真實地把他寫出來。 多年前我寫過一部小說名為《月亮與六便士》。用法國的著名畫家保羅·高更作為主人公,對于保羅·高更,與我這部小說里面的主人公一樣,有很多我不知的空白之處,于是我根據掌握的少量資料,杜撰了那里面的故事。虛構保羅·高更的時候,我感到順其自然,毫無顧慮,而對這本書里的他,我卻沒有一丁點想虛構他的想法。然而我說明一點,這里的名字都不是真實的,原因是書中一些人物尚活在世間,這樣做只是為了避免一些尷尬。為了使他們更好地隱于其間不被認出來,我是下了一番功夫的。我寫的這位是一個非常普通的人,既不是社會名流,也不是英雄,沒有任何名氣。但是他異常堅強而溫和的性格及選擇的生活方式,會對你產生經久不衰的影響,我絕不是夸大其詞。在他的生命結束以后,你甚至會把他當作當代的非凡人物去崇拜。也許到那時候,我究竟寫的是誰,也就一目了然了。 我不敢保證我的書能達到所謂的完美,或者說對那個時代曾經發生過的沒有絲毫的偏差,但我會盡*大的所能,還原故事的真面目。我這個人優點不多,但記憶力還是相當不錯的,跟我有關的談話,我都能記得很清楚。盡管書中一些描述采用了我自己的方式,但我保證,不會偏離對話者的原話意思。為了讓書中的故事情節更加生動、逼真,更加顯現出藝術效果,我采用的是自希羅多德(約公元前484—約公元前425,古希臘歷史學家,被譽為“歷史之父”。所著《希臘波斯戰爭史》為西方**部歷史著作)那個年代歷史學家們所采用的方法,增添了一些談話讓書中的人物去說。這些談話我沒有聽到,或者也不可能聽到,但是一定是符合當時的故事情形的。我之所以這樣做,只是跟那些歷史學家一樣,為了讓情節更加生動而逼真。假如只是把原話加以轉述,那藝術效果肯定會很差。我這樣做,完全是為了可愛的讀者們的閱讀愉快。如果有聰明的讀者發現了這個問題,請不要大驚小怪,繼續就好了。 我在開篇就說過,對于這本書我有疑慮,另一個原因就是,這本書里所涉及的人物多數是美國人。一個人對外國人的了解,總是有局限性的,單憑一些表象,或者道聽途說,那并不算真正的了解。除非你生活在他們中間,或者變成他們中間的一分子,你才能充分地了解他們,理解他們。他們不僅僅是自身,還有他們的出生地,他們蹣跚學步的城市、學知識的學校、喜歡的體育運動、信仰,他們成長中所經歷的一切,這些恐怕只有親身經歷過,或者變成他們才可以。之所以你無法了解外國人,只能靠觀察,要想在紙張上把他們描述得惟妙惟肖,能達到以假亂真的程度實屬不容易,就連觀察家亨利·詹姆斯,在英國居住了四十年,以他的聰明與細心,完全可以創作出一個百分百的英國人,但答案是否定的。我在幾個短篇小說里,曾經寫過英國人以外的外國人,我不是膽大妄為,我是覺得短篇小說的人物描繪完全可以粗線條,你可以給讀者提示更多的空間,讓他們自己去填寫其中的細節。要是有人讓我把這部書的人物也像保羅·高更那樣,當作英國人來寫,我明確地答復你,不可以。因為如果那樣,他們就不是原來的他們了。我不能假裝說他們是真正的美國人,猶如美國人看自己一樣;他們只是英國人眼里的美國人。我沒有試圖去復制他們語言的特性。很多英國作家就曾因為模仿、復制,而造成脫離實質的混亂。恐怕只有美國作家能夠復制英國人的英語。俚語可以說是個陷阱。亨利·詹姆斯的英國小說中,常常使用俚語,卻怎么也達不到英國人的水平,因此自始至終也沒能達到他所尋求 的口語化效果,反而讓英國讀者頗為失望。
刀鋒 作者簡介
威廉 薩默塞特 毛姆(WilliamSomersetMaugham,1874.1.25-1965.12.15),小說家,劇作家。畢業于倫敦圣托馬斯醫學院,后棄醫從文在現實主義文學沒落期堅持創作,并最終奠定文學史上經典地位。倡導以無所偏袒的觀察者角度寫作,包容看待人性。1946年,設立薩默塞特 毛姆獎,獎勵優秀年輕作家; 1952年,牛津大學授予名譽博士學位;1954年,英王室授予CompanionofHonour稱號; 1965年12月15日在法國里維埃拉去世。
- >
有舍有得是人生
- >
企鵝口袋書系列·偉大的思想20:論自然選擇(英漢雙語)
- >
自卑與超越
- >
隨園食單
- >
小考拉的故事-套裝共3冊
- >
推拿
- >
二體千字文
- >
大紅狗在馬戲團-大紅狗克里弗-助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