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兩種文化之爭 戰后英國的科學、文學與文化政治
-
>
東方守藝人:在時間之外(簽名本)
-
>
易經
-
>
辛亥革命史叢刊:第12輯
-
>
(精)唐風拂檻:織物與時尚的審美游戲(花口本)
-
>
日本禪
-
>
日本墨繪
旆映西山色更紅——北京市石景山區紅色文化研究 版權信息
- ISBN:9787565726033
- 條形碼:9787565726033 ; 978-7-5657-2603-3
- 裝幀:平裝-膠訂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旆映西山色更紅——北京市石景山區紅色文化研究 本書特色
紅色文化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文化源泉。北京是全國文化的中心,深入推進北京紅色文化建設,是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賦予北京的歷史使命。 作為處于北京西部的中心城區,石景山區擁有“八寶山”“首鋼”等獨一無二的紅色文化資源,本書以石景山區為例,以文化研究的視角,梳理該地區主要紅色文化的資源構成、類型、價值,探討其在當代的實踐與傳播方略,旨在在“共和國70周年華誕”及“首鋼建廠百年紀念”之際,為首都紅色文化版圖貢獻一隅。 全書分為六章。*章,“道是春風遍開紅花”,介紹紅色文化的基本內涵。第二章,“石景山下初心如虹”,總括石景山區紅色文化的起源和發展。第三章,“鑠石流金筑夢前行”,講述首鋼建設發展歷程中的紅色精神。第四章,“八寶之山傳世訴說”,講述八寶山革命公墓相關的紅色故事、歷史遺跡。第五章“永定河畔軍民情深”,講述石景山區作為連續七屆獲得“全國雙擁模范城(區)”的軍民和諧共建之道。第六章“丹旗漫卷弦歌永繼”,探析新時代紅色文化的傳播策略。
旆映西山色更紅——北京市石景山區紅色文化研究 內容簡介
本書以石景山區為例, 以文化研究的視角, 梳理該地區主要紅色文化的資源構成、類型、價值, 探討其在當代的實踐與傳播方略, 旨在于“共和國70周年華誕”及“首鋼建廠百年紀念”之際, 為首都紅色文化版圖貢獻一隅。全書分為六章。**章, “道是春風遍開紅花”, 介紹紅色文化的基本內涵。第二章, “石景山下初心如虹”, 總括石景山區紅色文化的起源和發展。第三章, “鑠石流金筑夢前行”, 講述首鋼建設發展歷程中的紅色精神。第四章, “八寶之山傳世訴說”, 講述八寶山革命公墓相關的紅色故事、歷史遺跡。第五章“永定河畔軍民情深”, 講述石景山區作為連續七屆獲得“全國雙擁模范城 (區) ”的軍民和諧共建之道。第六章“丹旗漫卷弦歌永繼”, 探析新時代紅色文化的傳播策略。
旆映西山色更紅——北京市石景山區紅色文化研究 目錄
**節 紅色文化的基本內涵
一、文化的基本含義
二、紅色文化的基本含義
三、紅色文化的構成
第二節 紅色文化的基本功能
一、紅色文化的傳承功能
二、紅色文化的創新功能
三、紅色文化的引領功能
第三節 紅色文化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建設
一、紅色文化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主要源頭
二、紅色文化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建設的重要資源
三、紅色文化有助于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具體實現
第二章 石景山下初心如虹
**節 石景山區革命時期的紅色文化
一、天泰山上見證了視死如歸的犧牲精神
二、大煙囪下涌動著機智勇敢的斗爭精神
三、石景山旁展現出英勇無畏的戰斗精神
第二節 石景山區建設時期的紅色文化
一、在新政權建立中始終秉持宗旨意識
二、在社會主義建設中大力弘揚實干精神
三、在發展社會事業里充分體現為民情懷
第三節 石景山區改革開放時期的紅色文化
一、以務實創新精神推進改革
二、以擔當突破精神辦成大事
三、以開拓奮進精神轉型升級
第三章 流金鑠石筑夢前行
**節 首鋼的工業文化與紅色文化
一、工業文化與工業精神
二、首鋼的紅色工業精神
第二節 “一天打八仗,三天不卸甲”
新中國成立初期首鋼的紅色文化
一、創業精神
二、擔當精神
第三節 “做天下主人,創世界**”
改革開放時期首鋼的紅色文化
……
第四章 八寶之山傳世訴說
第五章 永定河畔軍民情深
第六章 丹旗漫卷弦歌永繼
結語
主要參考文獻
后記
旆映西山色更紅——北京市石景山區紅色文化研究 作者簡介
于雋,1980年生,北方工業大學中文系副教授,中國傳媒大學藝術學博士、中國語言文學博士后。中國文藝評論家協會會員,北京市美育與文明研究基地秘書長。
遲志禹,1974年生,北京市石景山區委區政府研究室主任,北方工業大學工業管理工程學士,國家行政學院公共管理碩士,北京市委黨校黨的學說與黨的建設研究生。
- >
煙與鏡
- >
小考拉的故事-套裝共3冊
- >
新文學天穹兩巨星--魯迅與胡適/紅燭學術叢書(紅燭學術叢書)
- >
苦雨齋序跋文-周作人自編集
- >
姑媽的寶刀
- >
二體千字文
- >
企鵝口袋書系列·偉大的思想20:論自然選擇(英漢雙語)
- >
有舍有得是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