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魯迅全傳:苦魂三部曲-增訂版(全三冊)
-
>
大家精要- 克爾凱郭爾
-
>
尼 采
-
>
弗洛姆
-
>
大家精要- 羅素
-
>
大家精要- 錢穆
-
>
白居易:相逢何必曾相識
足跡:紀念紅軍戰士吳英德 版權信息
- ISBN:9787520517850
- 條形碼:9787520517850 ; 978-7-5205-1785-0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足跡:紀念紅軍戰士吳英德 本書特色
紅軍精神猶如春雨,能讓我們的心靈得到滋潤而茁壯成長。追夢路上,有紅軍精神滋潤鼓舞,前進的步子會邁得更快更大更穩。
足跡:紀念紅軍戰士吳英德 內容簡介
《足跡》一書分兩個部分。**部分:是我根據父親的回憶錄,父親的檔案,父親事跡的口碑材料、緬懷文章,母親的回憶,以及我們徜徉在父愛中記憶深刻的點滴匯集而成,較為翔實地記述了父親的一生;第二部分:收錄了17篇親友和同事懷念父親的文章以及四川隆橋化工集團有限公司召開的緬懷父親的座談會紀要。戰友、同志、朋友、親人對父親的懷念,從不同側面展現了父親的工作、生活、為人、處事,彰顯了父親時刻將革命工作、將群眾利益放在心上,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高尚情操;附錄:收錄了父親追悼會材料。
足跡:紀念紅軍戰士吳英德 目錄
苦難的童年
從放牛娃成長為紅軍戰士
延安歲月
進軍東北
挺進西南
組建隆昌縣貿易公司
父母牽手
堅持實事求是
調往瀘州
調回隆昌
重建公社敬老院
母親回來了
建設磷肥廠
堅定不移抓生產
籌建紙廠
籌建氮肥廠
籌建水泥廠、扶持磷肥廠
組建國營車隊
拆修川劇院,擴建縣委招待所
父母親的心愿達成了
父親當選隆昌縣人大常委會副主任
父親離休了
父親走了
緬懷篇
親友回憶吳英德
革命傳統育新人
回憶我與老紅軍吳英德在一起工作的日子
向孤寡殘疾人送溫暖的人
懷念我的老領導吳英德同志
艱苦奮斗,腳踏實地
憶老紅軍吳英德的氮肥情懷,
深切緬懷尊敬的老紅軍吳英德
我眼里的“吳老頭”
懷念革命前輩老紅軍吳英德
回憶我與老紅軍吳英德在一起修建老干部活動館點滴
農民的知心朋友
沱灌工程的功臣
小事能看出吳英德同志的品德高尚
揮淚祭忠魂
對不起,我親愛的丈夫、親愛的孩子
父親講的長征故事
佛爾瓜燒鵝,一道難以忘懷飽含父愛的菜肴
緬懷老紅軍吳英德同志座談會紀要
附錄
吳英德同志追悼會材料
訃告
悼詞
沉痛悼念吳英德同志
不盡的思念
后記
足跡:紀念紅軍戰士吳英德 節選
離開茂縣走了一段時間,部隊翻越長征途中的**座雪山。父親弄不清山名,我查了資料,這座雪山應該是虹橋山。當時山下還很熱,走路都冒汗。連長見父親瘦弱矮小,怕他上山后扛不住寒冷,在臨上山前給他弄了一件大衣,父親卻認為這么熱的天哪需要什么大衣喲,根本不相信山上會有多冷,沒有要連長給的大衣。連長把大衣給了其他需要照顧的人。上山前,連長、指導員分別做了動員講話,要求戰士們要做好抗嚴寒的思想準備,要團結互助,一切行動聽指揮。上午10點鐘左右部隊開始上山,起初還不覺得怎么冷,可是越往上走越覺得寒氣逼人,路也越來越陡,又溜又滑,路的兩邊就是陡峭的雪崖,稍不注意就會滾下山崖,掉進雪堆,掉進深淵。一路上,父親親眼看見有好多同志掉到崖下被雪堆淹沒了,不少馬匹也掉下了山崖。到了中午時分,氣候突然變化,狂風“嗚嗚嗚”地呼嘯著,夾雜著飛揚的雪花鋪天蓋地向父親他們襲來,吹得人睜不開眼睛、站不穩腳跟。大家冷得渾身哆嗦,都把毯子拿出來披在身上,但也抵不住奇寒的襲擊。戰友們互相鼓勵著,攙扶著,咬著牙關一步一步往上攀,越往上空氣越稀薄,父親感覺喉嚨里像堵了一塊東西,連氣也喘不過來了。山頂上全是厚厚的積雪,白茫茫的一片。到下午三四點鐘下山時,父親和戰友們已被凍得身不由己了,上下牙不停地“磕磕”著,手腳不停地發抖,渾身不停地發抖,每一個人都在抖,神經完全不聽使喚了。有的同志實在扛不住了,想坐下歇口氣,可是坐下去就再也起不來了。見此情況,首長下令大家不準坐,叫一個拉一個快速下山。父親的連長帶頭拉著隊伍下山,下山后又拉著隊伍繼續跑,全連戰士一個拉一個一直跑了十幾里路身上才漸漸暖和過來。這天晚上,來到一個地方,除幾間破房子外,啥都沒有,炊事班的同志不知在哪弄了一斗麥子,剛下鍋,前面集合號吹響了,戰士們只好一人舀一碗生麥子出發。大家一路走一路嚼生麥子,嚼得一嘴的白漿漿,碰到小河溝,捧兩捧水一喝又繼續趕路。 過了這座雪山,部隊曉行夜宿、日夜兼程,繼續往西向指定地點挺進。當趕到懋功時,紅一方面軍與紅四方面軍的先頭部隊早于6月14日在懋功會過師了。首長向戰士們傳達了中央會議精神。父親聽了傳達后,曉得了一、四方面軍會師后黨中央決定北上抗日,要過水草地,到甘肅、陜西建立革命根據地。 部隊在懋功休整了幾天,又出發了。前往卓克基、松潘、毛兒蓋方向,那一帶是半耕半牧的藏人集居地,人煙稀少,糧食匱乏。這時,天氣越來越冷,父親他們都沒有御寒的衣服。途中又翻越了一座雪山,這座雪山也很大,上山要走四五個小時,下山要三四個小時。 過了這座雪山,就要過水草地了。父親及戰友們每人準備了7天的干糧,都是些炒胡豆、炒豌豆、炒麥子、炒青稞之類的雜糧。父親他們過了兩次水草地,去的時候走了7天,倒回來時走了3天3夜。 松潘草地位于青藏高原與四川盆地的連接段,縱橫600余里,面積約15200平方千米,海拔在3500米以上。由于排水不良,潴水而成的牛軛湖星羅棋布,并形成大片的沼澤。沼澤就是我們四川人喊的爛包田,其間,盤根錯節的水草結絡而成片片草甸,覆于沼澤之上。這里無路可循,部隊只有在藏族向導的指引下,踏著草甸緩慢前行。人馬稍有不慎,將草甸踩穿,便會陷入沼澤,遭遇滅頂之災。父親他們連隊就有好些戰士陷進了沼澤,越陷越深,根本拉不起來,也沒有人敢去拉,你去拉連你一起陷進去,曾經有戰友試圖去拉,結果也陷了進去。眼睜睜地看著戰友的頭頂漸漸被爛泥淹沒,大家都很著急、很難過,但又沒有法子幫助戰友脫離險境。 水草地氣候惡劣,年平均氣溫在零度以下,風雨雪雹來去無常,時而晴空萬里、烈日炎炎,時而陰霾蔽日、電閃雷鳴。部隊進入水草地后,正是草地的雨季,突如其來的瓢潑大雨,終日不停的連綿陰雨,使得父親和他的戰友們整天整天地只能穿著濕淋淋的衣褲行軍。晚上,只有找到有樹林子的地方才敢宿營。每到宿營地,父親他們是多么希望能有一堆火烤烤衣褲、暖暖身子啊,但那只是一種奢望!每個人身上都濕透了,連火種也保存不下來。 ……
足跡:紀念紅軍戰士吳英德 作者簡介
吳曉英,漢族,1951年生,中共黨員,四川江油人。曾任隆昌縣檔案局(館)局(館)長、副研究館員。撰寫的《隆昌鄉村師范黨小組執行“三勤”“三化”方針紀略》獲四川省黨史工委、黨史研究會優秀科研獎。擔任主編編修的《隆昌縣檔案志(1956年至1995年)》獲四川省檔案局、檔案學會社會科研成果三等獎。編纂的《隆昌石牌坊群檔案資料專輯》獲四川省檔案局、檔案學會社會科研成果三等獎,內江市人民政府第八次社科成果三等獎。
- >
龍榆生:詞曲概論/大家小書
- >
小考拉的故事-套裝共3冊
- >
推拿
- >
有舍有得是人生
- >
李白與唐代文化
- >
回憶愛瑪儂
- >
自卑與超越
- >
中國歷史的瞬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