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妙相梵容
-
>
基立爾蒙文:蒙文
-
>
我的石頭記
-
>
心靈元氣社
-
>
女性生存戰爭
-
>
縣中的孩子 中國縣域教育生態
-
>
(精)人類的明天(八品)
中國人口與勞動問題報告:“十四五”時期中國就業形勢分析與展望:No.20:No.20:面向更高質量的就業 版權信息
- ISBN:9787520158169
- 條形碼:9787520158169 ; 978-7-5201-5816-9
- 裝幀:精裝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中國人口與勞動問題報告:“十四五”時期中國就業形勢分析與展望:No.20:No.20:面向更高質量的就業 本書特色
本書是“人口與勞動綠皮書”的第20本,指出:“十四五”時期我國勞動力供給側與需求側均出現重大變化,人口老齡化加速,勞動年齡人口持續減少,就業總人口出現下降。本研究針對“十四五”時期我國就業形勢變化提出十個方面的預判:一是就業總量矛盾和結構性矛盾持續并存,就業結構性矛盾將成為主要矛盾。二是勞動力市場供需保持基本平衡,勞動力供給相對短缺持續存在。三是人口素質水平全面提升,勞動力市場和就業結構升級的基礎條件增強。四是勞動生產率出現行業分化,配置效率來源從三大部門之間轉向產業內部升級。五是機器人和人工智能全面影響勞動力市場,崗位結構和技能需求發生深刻變化。六是非標準就業成為就業“新常態”,用工方式和勞資關系出現重大變革。七是就業“服務化”傾向繼續加深,就業創造與生產率提升出現兩難矛盾。八是勞動力市場區域不平衡加劇,局部地區將出現就業蕭條局面。九是人口流動格局進入新階段,就業“本地化”與分化現象并存。十是就業韌性將面臨持久考驗,外部環境不確定性加劇就業風險。本書是“人口與勞動綠皮書”的第20本,指出:“十四五”時期我國勞動力供給側與需求側均出現重大變化,人口老齡化加速,勞動年齡人口持續減少,就業總人口出現下降。本研究針對“十四五”時期我國就業形勢變化提出十個方面的預判:一是就業總量矛盾和結構性矛盾持續并存,就業結構性矛盾將成為主要矛盾。二是勞動力市場供需保持基本平衡,勞動力供給相對短缺持續存在。三是人口素質水平全面提升,勞動力市場和就業結構升級的基礎條件增強。四是勞動生產率出現行業分化,配置效率來源從三大部門之間轉向產業內部升級。五是機器人和人工智能全面影響勞動力市場,崗位結構和技能需求發生深刻變化。六是非標準就業成為就業“新常態”,用工方式和勞資關系出現重大變革。七是就業“服務化”傾向繼續加深,就業創造與生產率提升出現兩難矛盾。八是勞動力市場區域不平衡加劇,局部地區將出現就業蕭條局面。九是人口流動格局進入新階段,就業“本地化”與分化現象并存。十是就業韌性將面臨持久考驗,外部環境不確定性加劇就業風險。
新時代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變為不平衡不充分的矛盾,“十四五”時期就業矛盾也將轉變為結構性矛盾為主。實現更高質量和更充分就業是新時代就業工作的總體目標,就業工作應該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著力解決就業不平衡不充分問題,深入實施就業優先戰略,完善更加積極的就業政策,將就業優先政策置于宏觀政策層面,不斷提升就業質量,更好地推動人的全面發展。本研究針對促進“十四五”時期就業發展提出以下八個方面政策建議:一是深化新時代就業優先理論內涵。二是保持充分和高質量的就業創造能力。三是培育適應新技術革命時代要求的人力資本體系。四是針對不同類型失業精準施策。五是就業“蓄水池”從農業農村轉移到城鎮本地。六是深化制度改革推動人力資源合理布局。七是建立高效的勞動力市場制度和就業預警機制。八是探索勞動與資本、技術再平衡的社會保險制度。
中國人口與勞動問題報告:“十四五”時期中國就業形勢分析與展望:No.20:No.20:面向更高質量的就業 內容簡介
當前,中國人口結構進入以老年人口增長為主要特征的老齡化階段。在這樣的基本條件下,未來就業形勢的穩定、工資增長以及人民社會保障體系等都需要提前做出重要戰略部署。與此同時,全球新興科技革命對傳統勞動關系發起挑戰,在穩定就業的前提下,加快人才培養、縮小勞動力市場供需之間的結構性差距、優化勞動者權益保障將是未來勞動力市場的重點。本書分為回顧和展望兩大部分,就中國當前及未來的人口和就業問題進行分析。
中國人口與勞動問題報告:“十四五”時期中國就業形勢分析與展望:No.20:No.20:面向更高質量的就業 目錄
.1 “十四五”時期中國就業形勢判斷、主要挑戰與政策建議 張車偉 等 /001
一 “十三五”時期我國就業發展的基本特征/003
二 “十四五”時期我國就業形勢的基本判斷與主要挑戰/006
三 “十四五”時期促進就業的主要思路和政策建議/018 Ⅱ 供需平衡篇
.2 “十四五”時期中國勞動力供需形勢分析 向晶 蔡翼飛/028
.3 宏觀經濟的潛在風險及對高質量就業的啟示 趙文/056
.4 內需的源泉:新時期流動人口的消費潛力有多大? 程杰 尹熙/072 Ⅲ 結構轉變篇
.5 從勞動供給彈性變化理解勞動力市場轉變 程杰 朱鈺鳳/087
.6 引導人力資本再配置:勞動生產率的產業分化 曲玥/103
.7 就業“服務業化”:就業創造與生產率提升的兩難 鄧仲良/122
.8 *大的不平衡:就業區域分化與主要成因 程杰/145
.9 流動人口就業的“本地化”與分化并存現象 楊舸/156
.10 農民工人力資本結構轉變:農村高校畢業生的存量分析 蔡翼飛 高文書/176 Ⅳ 新經濟、新就業篇
.11 機器人與人的競爭:新技術革命給中國帶來的變化及趨勢 屈小博/191
.12 “機器人稅”可行嗎?主要爭論與中國啟示 程杰 張雪梅/211
.13 平臺型非標準就業特征及關鍵問題 王永潔 程國華/222 Ⅴ 新時代、新內涵篇
.14 新時代就業優先的內涵:國內實踐與國際比較 屈小博 李冉 王強/234
.15 高質量就業的基礎:新時代人口素質全面提升與發展思路 高文書 向晶/257
.16 從《“十三五”促進就業規劃》實施情況看更高質量就業前景 屈小博 程杰/271 Abstract/288
Contents/291
中國人口與勞動問題報告:“十四五”時期中國就業形勢分析與展望:No.20:No.20:面向更高質量的就業 作者簡介
張車偉 中國社會科學院人口與勞動經濟研究所所長,研究員,博士生導師。《中國人口科學》主編,《勞動經濟研究》聯合主編。中國勞動經濟學會會長。中國人口學會副會長。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國家新世紀百千萬人才工程國家級人選。國家文化名家暨“四個一批”人才,國家萬人計劃哲學社會科學領軍人才。迄今為止,獲得包括孫冶方經濟科學獎在內的二十余項省部級以上學術獎勵。主要研究領域為勞動經濟學、人口經濟學,重點關注新型城鎮化、鄉村振興、就業和收入分配、社會保障、人口老齡化和大健康產業發展等方面的問題研究。
- >
巴金-再思錄
- >
龍榆生:詞曲概論/大家小書
- >
人文閱讀與收藏·良友文學叢書:一天的工作
- >
莉莉和章魚
- >
中國人在烏蘇里邊疆區:歷史與人類學概述
- >
回憶愛瑪儂
- >
我從未如此眷戀人間
- >
月亮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