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第1章 緒論 1.1 海綿城市概述 1.1.1 “海綿城市”取得的成果 1.1.2 “海綿城市”理論的實踐應用 1.2 透水混凝土概述 1.3 透水混凝土應用的技術難題 參考文獻第2章 透水混凝土制備 2.1 透水混凝土的原材料 2.1.1 粗骨料 2.1.2 水泥 2.1.3 減水劑 2.1.4 摻和料 2.1.5 水 2.2 透水混凝土配合比設計 2.2.1 配合比設計參數確定 2.2.2 配合比設計計算 2.3 透水混凝土試件制備與養護流程 2.3.1 透水混凝土的投料及攪拌工藝 2.3.2 透水混凝土的成型工藝 2.3.3 透水混凝土的試件養護 參考文獻第3章 透水路面設計與施工技術 3.1 透水路面設計 3.1.1 透水鋪裝設計 3.1.2 徑流污染控制系統設計 3.1.3 收集利用系統設計 3.1.4 調蓄排放設施設計 3.2 結構性透水鋪裝施工工藝 3.2.1 特點及適用范圍 3.2.2 工藝原理 3.2.3 施工方法 3.3 生態透水人行道施工工藝 3.3.1 特點及適用范圍 3.3.2 工藝原理 3.3.3 施工方法 3.4 全透水結構混凝土路面施工工藝 3.4.1 特點及適用范圍 3.4.2 工藝原理 3.4.3 施工工藝 參考文獻第4章 透水混凝土檢測技術 4.1 表觀密度的測定 4.1.1 試驗設備 4.1.2 試驗步驟 4.2 均勻性的測定 4.2.1 試驗設備 4.2.2 試驗步驟 4.3 有效孔隙率的測定 4.3.1 試驗設備 4.3.2 試件制備和養護 4.3.3 試驗步驟 4.4 滲透系數的測定 4.4.1 試驗設備 4.4.2 透水混凝土堵塞模擬試驗裝置的功能 4.4.3 透水混凝土滲透系數的測試方法 4.5 抗壓強度的測定 4.5.1 試驗設備 4.5.2 試件制備和養護 4.5.3 試驗步驟 4.6 劈裂抗拉強度的測定 4.6.1 試驗設備 4.6.2 試件制備和養護 4.6.3 試驗步驟 4.7 抗剝蝕性的測定 4.7.1 試驗設備 4.7.2 試件制備和養護 4.7.3 試驗步驟 4.8 抗凍性的測定 4.8.1 試驗設備 4.8.2 試件制備和養護 4.8.3 試驗步驟 4.9 抗堵塞性的測定 4.9.1 試驗設備 4.9.2 試件制備和養護 4.9.3 試驗步驟 4.10 試驗數據的修約與試驗報告 4.10.1 試驗數據的修約 4.10.2 試驗數據的比較方法 4.10.3 試驗報告 參考文獻 附錄 試驗用主要儀器和量具第5章 透水混凝土的強度與滲透性的關系研究 5.1 透水混凝土滲透試驗裝置研制 5.2 強度和滲透性試驗 5.2.1 試驗材料 5.2.2 配合比設計 5.2.3 試件的制作與養護 5.2.4 強度試驗 5.2.5 滲透性試驗 5.3 試驗結果及分析 5.3.1 實測孔隙率與目標孔隙率的關系 5.3.2 水灰比對強度的影響 5.3.3 孔隙率對強度的影響 5.3.4 滲透系數與孔隙率的關系 5.3.5 骨灰比對滲透系數的影響 5.3.6 強度一滲透性模型 5.4 結論 參考文獻第6章 透水混凝土滲流場的數值模擬技術 6.1 基本理論和技術 6.1.1 管流和滲流 6.1.2 滲流的基本定律 6.1.3 CT掃描與圖像處理技術 6.1.4 材料表征理論 6.1.5 小球堆積理論 6.1.6 計算流體力學基本理論 6.1.7 離散元理論基本知識 6.1.8 小結 6.2 透水路面CT掃描和滲流模擬 6.2.1 試件準備 6.2.2 透水混凝土CT掃描實驗 6.2.3 孔隙分析 6.2.4 三維重構模型與數值模擬 6.2.5 小結 6.3 透水混凝土堵塞數值模擬 6.3.1 CFD一DEM模擬介紹 6.3.2 DEM模擬設置 6.3.3 CFD—DEM模擬 6.3.4 實驗設置 6.3.5 堵塞機理研究 6.3.6 影響堵塞的因素探究 6.3.7 討論 6.3.8 小結 6.4 透水路面滲透率模型理論研究 6.4.1 滲透率模型理論研究現狀 6.4.2 滲透系數修正公式 6.5 結論與展望 6.5.1 結論 6.5.2 展望 參考文獻第7章 暴雨作用下透水混凝土路面快速堵塞試驗模擬 7.1 孔隙堵塞實時模擬裝置的研發 7.1.1 堵塞模擬過程中側壁滲漏問題與改進方法 7.1.2 堵塞過程中滲透系數變化的實時記錄 7.1.3 堵塞過程中電阻率變化的實時記錄 7.1.4 雨洪徑流模擬 7.2 試驗材料、試驗過程和試驗方案 7.2.1 試驗材料 7.2.2 試驗過程 7.2.3 試驗方案 7.3 試驗結果與分析 7.3.1 透水混凝土堵塞過程分析 7.3.2 歸一化滲透系數和電導率的關系 7.3.3 透水混凝土孔隙率對堵塞的影響 7.3.4 雨洪徑流深度對透水混凝土堵塞的影響 7.3.5 堵塞材料級配對透水混凝土堵塞的影響 7.3.6 水平徑流流速對透水混凝土堵塞的影響 7.3.7 透水混凝土的快速堵塞模型 7.4 結論 參考文獻第8章 透水混凝土堵塞修復技術研究 8.1 試驗材料與方法 8.1.1 試驗材料與器材 8.1.2 試驗方法 8.2 試驗結果及分析 8.2.1 堵塞物質類別對透水性能的影響 8.2.2 堵塞物質粒徑對透水性能的影響 8.2.3 不同恢復方法的恢復效果分析 8.3 結論 參考文獻第9章 透水路面養護技術 9.1 基本規定 9.2 透水混凝土路面養護 9.2.1 一般規定 9.2.2 透水性能維護 9.2.3 病害維修 9.3 透水磚路面養護 9.3.1 一般規定 9.3.2 透水性能維護 9.3.3 病害維修 9.4 養護工程的檢查與驗收 9.4.1 一般規定 9.4.2 透水混凝土路面養護工程 9.4.3 透水磚路面養護工程 9.5 透水路面透水系數原位測試方法 9.5.1 測試裝置要求 9.5.2 測量器具要求 9.5.3 測試步驟 9.5.4 透水系數的計算 9.6 透水路面透水系數原位測試方法 9.6.1 目的與適用范圍 9.6.2 儀器和材料技術要求 9.6.3 測量器具要求 9.6.4 方法與步驟 9.6.5 滲透系數的計算 9.6.6 填寫報告 9.7 透水路面資料卡第10章 透水混凝土強度與抗凍融能力提升技術 10.1 試驗 10.1.1 原材料 10.1.2 配合比 10.1.3 透水系數測試 10.1.4 抗凍融性能 10.1.5 力學性能測試 10.2 結果與討論 10.2.1 透水混凝土的基本物理性質 10.2.2 透水混凝土宏觀破壞形態及原理 10.2.3 不同摻和料對透水混凝土的凍融循環性能的影響 10.3 結論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