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心理學:心理.行為與環境 版權信息
- ISBN:9787544495332
- 條形碼:9787544495332 ; 978-7-5444-9533-2
- 裝幀:平裝-膠訂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環境心理學:心理.行為與環境 本書特色
本書是“心理學新視野叢書”的第三種(叢書已出版的兩種是《讀心:從扶手椅到實驗室的循環》《理論心理學:歷史與反思》),探討環境心理學的基礎知識和前沿動向。環境心理學研究人的心理、行為與其所處環境之間的關系,包括旨在促進人工環境設計人性化,改善人與自然環境關系的各類理論與實踐研究。
本著優化人與環境互動關系的宗旨,環境心理學家采用質性研究與量化研究相結合的方法,基礎研究與應用研究并進,從個體到組織再到社會層面開展多層次的分析,并運用這些成果改善人的生存環境、提高生活質量。
從學科性質上講,環境心理學屬于應用社會心理學范疇,與工業心理學等學科淵源很深。環境心理學研究具有多學科交叉性,不僅涉及建筑學、環境科學,而且與人類學、社會學、地理學等有密切聯系,因此本書可作為教材,適合心理學及環境設計類相關專業使用。
環境心理學:心理.行為與環境 內容簡介
本書是“心理學新視野叢書”的第三種(叢書已出版的兩種是《讀心:從扶手椅到實驗室的循環》《理論心理學:歷史與反思》),探討環境心理學的基礎知識和前沿動向。環境心理學研究人的心理、行為與其所處環境之間的關系,包括旨在促進人工環境設計人性化,改善人與自然環境關系的各類理論與實踐研究。本著優化人與環境互動關系的宗旨,環境心理學家采用質性研究與量化研究相結合的方法,基礎研究與應用研究并進,從個體到組織再到社會層面開展多層次的分析,并運用這些成果改善人的生存環境、提高生活質量。從學科性質上講,環境心理學屬于應用社會心理學范疇,與工業心理學等學科淵源很深。環境心理學研究具有多學科交叉性,不僅涉及建筑學、環境科學,而且與人類學、社會學、地理學等有密切聯系,因此本書可作為教材,適合心理學及環境設計類相關專業使用。
環境心理學:心理.行為與環境 目錄
**章 環境心理學緒論 1
**節 環境心理學的基本概念 2
一、環境心理學的定義 2
二、環境心理學的學科特點 3
第二節 環境心理學的發展簡史 4
一、環境心理學的起源 5
二、環境心理學的興起 7
三、環境心理學的發展 9
第三節 環境心理學的研究方法 10
一、觀察法 10
二、調查法 11
三、實驗法 12
四、準實驗法 13
五、模擬法 14
六、相關研究法 15
本章小結 16
第二章 環境—行為關系理論 18
**節 環境心理學理論的實質與價值 19
第二節 環境—行為關系理論 21
一、喚醒理論 21
二、環境負荷理論 23
三、環境應激理論 27
四、生態學理論 30
五、其他理論觀點 32
本章小結 34
第三章 環境知覺與空間認知 37
**節 環境知覺 38
一、環境知覺的基本概念 38
二、環境知覺的理論 38
第二節 空間認知 43
一、認知地圖與城市意象 44
二、認知成圖與尋路 53
本章小結 60
第四章 私密性 63
**節 私密性的特征與形式 64
一、私密性的概念與特征 64
二、私密性的形式與功能 66
第二節 私密性的管理機制、過程與功能 67
一、私密性的管理機制 67
二、私密性管理的過程 71
三、私密性管理的功能 72
第三節 私密性與環境設計 74
一、居住場所的私密性 74
二、開放式辦公室 77
本章小結 81
第五章 個人空間 83
**節 個人空間的概念、功能與測量 84
一、個人空間的概念 84
二、個人空間的功能 87
三、個人空間的測量 90
第二節 影響個人空間的因素 93
一、情境因素 93
二、個體因素 95
第三節 個人空間與環境設計 98
一、有利于實現職業目標的距離 98
二、促進群體活動的*佳空間設計 99
本章小結 100
第六章 領域性及其行為 103
**節 領域性及其行為概述 104
一、動物領域性及其行為 104
二、人類領域性及其行為 106
第二節 人類領域性行為研究及其意義 115
一、人類領域性行為的研究證據 115
二、人類領域性行為研究的環境設計意義 122
控制 191
本章小結 194
第十章 環境問題與行為對本章小結 125
第七章 潛在環境與環境應激 127
**節 潛在環境與環境應激概述 128
一、潛在環境 128
環境心理學:心理、行為與環境4
二、環境應激 131
第二節 潛在環境的效應 135
一、氣候與海拔 135
二、噪聲 136
三、光照 137
四、顏色 139
五、溫度 140
六、空氣質量 143
第三節 環境危害的效應 146
一、自然災害與應激 147
二、人為災難與應激 148
本章小結 150
第八章 擁擠 153
**節 擁擠概述 154
一、高密度與擁擠 154
二、高密度對動物的影響 154
三、高密度對人類的影響 158
第二節 擁擠的理論 165
一、生態學模型 165
二、超載模型 167
三、密度—強度模型 167
四、激活模型 168
五、控制模型 169
第三節 影響密度發揮效應的因素 170
一、影響密度發揮效應的個體因素 170
二、影響密度發揮效應的情境因素 171
本章小結 173
第九章 噪聲 176
**節 噪聲概述 177
一、噪聲與噪聲源 177
二、噪聲評價 177
第二節 噪聲的影響 181
一、噪聲的生理效應 181
二、噪聲的心理效應 183
三、噪聲與作業績效 186
四、噪聲與社會行為 188
第三節 噪聲的預防與策 196
**節 環境問題與行為技術概述 197
一、環境問題 197
二、應對公眾困境的方法技術 200
第二節 促進環保行為的策略 204
一、先行策略:行為之前的干預 204
二、后繼策略:行為之后的干預 209
本章小結 213
參考文獻 216
展開全部
環境心理學:心理.行為與環境 作者簡介
房慧聰,心理學博士,華東師范大學心理與認知科學學院副教授。講授工程心理學、可用性與用戶體驗研究、工業與組織心理學等課程。主要研究興趣為認知工效學與環境行為學。在專業期刊上發表相關學術論文10余篇。主持教育部人文社科項目及企校合作項目近10項,擔任《心理科學》等學術期刊外審專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