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蜜蜂的寓言:私人的惡德,公眾的利益
-
>
世界貿易戰簡史
-
>
日本的凱恩斯:高橋是清傳:從足輕到藏相
-
>
近代天津工業與企業制度
-
>
貨幣之語
-
>
眉山金融論劍
-
>
圖解資本論
科技人才創新政策環境研究 版權信息
- ISBN:9787521807868
- 條形碼:9787521807868 ; 978-7-5218-0786-8
- 裝幀:平裝-膠訂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科技人才創新政策環境研究 本書特色
本書基于公共政策理論和技術創新理論,梳理和分析“科技人才創新激勵政策”的演變軌跡、主要特征及發展規律。在文獻研究的基礎上,基于大樣本問卷調查數據,運用方差分析、回歸分析等方法,分析不同性別、年齡、學歷、工齡、職稱、職務、不同單位等的人才對當前科技人才創新政策環境中“管理體制、培訓與交流環境、科研支持環境、創新激勵環境、人才流動環境”等5個方面的評價,尤其是不同人才對政策評價的差異性。從物質型激勵、成長型激勵和自我實現型激勵措施三個層面設計了激勵偏好措施,基于人口背景特征與制度性因素的雙重視角,實證分析了科技人才收入滿意度的影響因素,并對高校、科研院所與企業的科技人才進行了對比研究。本書提出對我國完善和優化科技人才創新激勵的政策環境的對策與建議,以有效支持、促進和加速具有不同形式和內容的創新,促進我國創新創業能力的提高。
科技人才創新政策環境研究 內容簡介
本書基于公共政策理論和技術創新理論,梳理和分析“科技人才創新激勵政策”的演變軌跡、主要特征及發展規律。在文獻研究的基礎上,基于大樣本問卷調查數據,運用方差分析、回歸分析等方法,分析不同性別、年齡、學歷、工齡、職稱、職務、不同單位等的人才對當前科技人才創新政策環境中“管理體制、培訓與交流環境、科研支持環境、創新激勵環境、人才流動環境”等5個方面的評價,尤其是不同人才對政策評價的差異性。從物質型激勵、成長型激勵和自我實現型激勵措施三個層面設計了激勵偏好措施,基于人口背景特征與制度性因素的雙重視角,實證分析了科技人才收入滿意度的影響因素,并對高校、科研院所與企業的科技人才進行了對比研究。本書提出對我國完善和優化科技人才創新激勵的政策環境的對策與建議,以有效支持、促進和加速具有不同形式和內容的創新,促進我國創新創業能力的提高。
科技人才創新政策環境研究 目錄
1.1 研究背景與問題的提出
1.2 研究意義
1.3 研究創新點
1.4 研究方法
1.5 研究結構安排
1.6 技術路線
1.7 小結
2 中國科技人才創新政策研究
2.1 中國科技人才創新政策演化研究
2.2 中國大學生創業政策的演化研究
2.3 小結
3 科技人才對創新政策環境的評價研究
3.1 文獻回顧
3.2 研究設計
3.3 實證分析
3.4 創新環境評價差異的影響因素
3.5 結論
3.6 小結
4 科技人才創新的激勵偏好與阻力因素研究
4.1 科技人才創新的激勵偏好
4.2 科技人才對創新制度環境需求的差異性研究
4.3 科技人才創新的阻力因素分析——以青年科技人才為例
4.4 小結
5 科技人才創新的影響因素及其績效作用研究
5.1 人口背景特征、制度性因素與科技人才收入滿意度——高校、科研院所與企業的對比研究
5.2 企業科技人才創新激勵措施對科技人才的影響作用研究
5.3 企業研發投入影響因素及其績效作用研究
5.4 小結
參考文獻
科技人才創新政策環境研究 作者簡介
廖中舉(1985-),男,博士,副教授,碩士生導師。2015年3月畢業于浙江大學管理學院,獲得管理學博士學位。主要從事生態創新、科技政策、應急管理等方面的研究。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浙江省哲學社會科學規劃重點與一般課題、浙江省自然科學基金項目等省部級及以上課題6項,廳級課題8項。以第一或通訊作者在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 and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Business Strategy and the Environment、Renewable and Sustainable Energy Reviews、Journal of Risk Research、The Journal of Technology Transfer、Asian Journal of Technology Innovation等SSCI/SCI期刊,以及外國經濟與管理、科學學研究、科研管理、科學學與科學技術管理、經濟地理、應用生態學報等期刊發表論文近50篇。
- >
羅庸西南聯大授課錄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朝花夕拾
- >
羅曼·羅蘭讀書隨筆-精裝
- >
詩經-先民的歌唱
- >
新文學天穹兩巨星--魯迅與胡適/紅燭學術叢書(紅燭學術叢書)
- >
中國人在烏蘇里邊疆區:歷史與人類學概述
- >
中國歷史的瞬間
- >
人文閱讀與收藏·良友文學叢書:一天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