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清通鑒(全四冊)(精裝)
-
>
明通鑒(全三冊)(精裝)
-
>
跨太平洋的華人改良與革命 1898-1918
-
>
天有二日(簽名鈐印特裝本)
-
>
歐洲至暗時刻(1878-1923):一戰為何爆發及戰后如何重建
-
>
(精裝)奧托·馮· 俾斯麥與德意志帝國建立
-
>
華文全球史:中國文脈
傳統中國的社會力量與地方治理 版權信息
- ISBN:9787030630599
- 條形碼:9787030630599 ; 978-7-03-063059-9
- 裝幀:平裝膠訂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傳統中國的社會力量與地方治理 本書特色
林文勛早在20世紀初即指出唐宋時新崛起了一個"富民"階層,他們一經崛起就成為當時社會經濟關系與階級關系核心,提出唐宋以后的傳統中國為一個"富民社會"的學術論斷,并以之為基石構建了解釋中國傳統社會的新理論體系,即中國傳統社會依此經歷了部族社會、豪族社會、富民社會、市民社會的發展演進過程。"富民社會"已成為當前歷史學研究的一個重要構成。2017年7月,為吸引更多學者關注以"富民"為核心的社
傳統中國的社會力量與地方治理 內容簡介
《傳統中國的社會力量與地方治理》是**屆云南大學“富民社會”學術研習班部分研習成果的合集。《傳統中國的社會力量與地方治理》既有關于“富民社會”的相關研究,如“富民”與“富國”思想的內涵、“富民”興起和發展的原因、“富民”與鄉村社會的矛盾和斗爭、“富民”的自我認同構建、“富民”與地方文化特色的關系等,也有超出“富民”之外,從政治人物、政治運作、財政分配、經濟開發、市場整合、法律觀念、地方自治、宗族理念等不同角度切入,對傳統中國的社會力量與地方治理予以探討的一些有代表性的研究。
傳統中國的社會力量與地方治理 目錄
聚斂的迷思與富民的理想——先秦儒家經濟思想的一個線索 韓濤/1
試論唐代富民階層產生和發展的原因 張飄/11
富民階層與宋代鄉村社會的矛盾與斗爭 楊瑞璟/22
話語與婚姻——宋代“富民”自我認同的建構實踐 王浩禹/31
家國情懷:“富民”階層與廬陵文化——以墓志資料為中心 劉喆/45
重論中唐詩人王建與魏博幕府的關系——兼談《李仲昌墓志》的作者 張天虹/55
試論居洛仕宦與神宗朝政之關系——以“熙豐變法”為中心 肖紅兵/72
新材料與北宋韓琦家族的歷史“拼接” 仝相卿/91
淺析后族與遼朝中期社會發展關系 孫偉祥/104
試析北宋東京的人地矛盾 寇博文/112
周忱改革、“京庫”與中央財政再分配 李義瓊 張妍妍/128
爭奪運河之利:明代瓜洲閘壩興替與漕運制度改革 張程娟/142
向隅獨泣:晚明泰州經濟困境與地方應對 李小慶/158
從“水域權”到“地權”:產權視闕下“湖域社會”的歷史轉型——以明代兩湖平原為中心 項露林/173
清乾隆朝中期(1754-1777年)長江流域糧價波動研究 羅暢/189
抗戰前宋子文與能源控——以中國建設銀公司控股建設委員會所屬電廠為例 譚備戰/201
論宋代謠諺的傳播群體 趙瑤丹/210
好畏之間:宋代地方民眾法律觀念流向探究 賈文龍/230
張方平經濟思想研究 胡燕/246
近代城市管理中的社區自治組織——以福州救火會為考察中心 徐文彬/255
轉變的背后:宋代宗族史研究的回顧與反思 馬秋菊/276
宋代“富民社會”研究綜述 肖來/293
傳統中國的社會力量與地方治理——**屆云南大學“富民社會”學術研習班綜述 田曉忠/305
- >
唐代進士錄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故事新編
- >
中國歷史的瞬間
- >
回憶愛瑪儂
- >
新文學天穹兩巨星--魯迅與胡適/紅燭學術叢書(紅燭學術叢書)
- >
我與地壇
- >
自卑與超越
- >
【精裝繪本】畫給孩子的中國神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