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兩種文化之爭 戰后英國的科學、文學與文化政治
-
>
東方守藝人:在時間之外(簽名本)
-
>
易經
-
>
辛亥革命史叢刊:第12輯
-
>
(精)唐風拂檻:織物與時尚的審美游戲(花口本)
-
>
日本禪
-
>
日本墨繪
何以載道 版權信息
- ISBN:9787520151733
- 條形碼:9787520151733 ; 978-7-5201-5173-3
- 裝幀:平裝-膠訂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何以載道 本書特色
該書稿是作者近三年開辦的“國學普及系列講座”的講座稿。按五個專題分別講了漢字文化、漢服文化、中國茶文化、中國酒文化、中國玉文化。 漢字文化主要講漢字與服飾、漢字與飲食、漢字與居所、漢字與出行、漢字與生育、漢字與喪葬、漢字與婚姻、漢字與姓名;漢服文化主要講漢服概念、漢服起源、漢服款式、漢服圖案、漢服運動;中國茶文化主要講茶之歷史、茶之趣事、茶之習俗、茶之文學、茶道精神;中國酒文化主要講酒的起源、飲酒器具、酒宴文化、酒令游戲、飲酒禮儀、酒與文學;中國玉文化主要講玉之名、玉之材、玉之器、玉之史。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根本的精神基因,*深厚的文化軟實力。為防止在傳播普及中流于空泛,本課題選擇與人們生活息息相關的五個專題——漢字文化、漢服文化、中國茶文化、中國酒文化、中國玉文化進行研究,更易為人們所接受,從而產生對于民族傳統、民族精神的認同,更能激發人們對祖國豐厚的文化寶藏的熱愛之情,也更能培養人們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感受力和理解力。
較之以往研究,本課題的創新之處在于用傳統文化的基本精神將各個部分聯系起來,用明白曉暢的語言文字,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提供集學術性、通俗性、實用性、啟迪性于一體的讀本。
何以載道 內容簡介
該書稿是作者近三年開辦的“國學普及系列講座”的講座稿。按五個專題分別講了漢字文化、漢服文化、中國茶文化、中國酒文化、中國玉文化。 漢字文化主要講漢字與服飾、漢字與飲食、漢字與居所、漢字與出行、漢字與生育、漢字與喪葬、漢字與婚姻、漢字與姓名;漢服文化主要講漢服概念、漢服起源、漢服款式、漢服圖案、漢服運動;中國茶文化主要講茶之歷史、茶之趣事、茶之習俗、茶之文學、茶道精神;中國酒文化主要講酒的起源、飲酒器具、酒宴文化、酒令游戲、飲酒禮儀、酒與文學;中國玉文化主要講玉之名、玉之材、玉之器、玉之史。中華很好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很根本的精神基因,很深厚的文化軟實力。為防止在傳播普及中流于空泛,本課題選擇與人們生活息息相關的五個專題——漢字文化、漢服文化、中國茶文化、中國酒文化、中國玉文化進行研究,更易為人們所接受,從而產生對于民族傳統、民族精神的認同,更能激發人們對祖國豐厚的文化寶藏的熱愛之情,也更能培養人們對中華很好傳統文化的感受力和理解力。較之以往研究,本課題的創新之處在于用傳統文化的基本精神將各個部分聯系起來,用明白曉暢的語言文字,為中華很好傳統文化教育提供集學術性、通俗性、實用性、啟迪性于一體的讀本。
何以載道 目錄
一 漢服概念4
二 漢服起源5
三 漢服款式7
四 漢服圖案40
五 漢服運動43
第二講 漢字文化
一 漢字與服飾50
二 漢字與飲食59
三 漢字與居所69
四 漢字與出行81
五 漢字與生育89
六 漢字與喪葬96
七 漢字與婚姻104
八 漢字與姓名116
第三講 中國茶文化
一 茶之歷史130
二 茶之趣事135
三 茶之習俗137
四 茶之文學140
五 茶道精神144
第四講 中國酒文化
一 酒的起源158
二 飲酒器具162
三 酒宴文化169
四 酒令游戲173
五 飲酒禮儀178
六 酒與文學185
第五講 中國玉文化
一 玉之名196
二 玉之材197
三 玉之器205
四 玉之史214
何以載道 作者簡介
曹迎春,河北景縣人,衡水學院教授,《衡水學院學報》編輯部副主任,歷史學博士,研究方向為先秦史。出版《中山國經濟研究》《鮮虞中山國史》2部專著,發表學術論文40余篇。主持和參與國家、省、市級課題10余項。2014年被評選為衡水市第六批市管優秀專家,河北省宣傳文化系統"四個一批"人才。
- >
苦雨齋序跋文-周作人自編集
- >
月亮虎
- >
莉莉和章魚
- >
羅庸西南聯大授課錄
- >
龍榆生:詞曲概論/大家小書
- >
李白與唐代文化
- >
企鵝口袋書系列·偉大的思想20:論自然選擇(英漢雙語)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朝花夕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