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百年孤獨(2025版)
-
>
易中天“品讀中國”系列(珍藏版全四冊)
-
>
心歸何處
-
>
(精裝)羅馬三巨頭
-
>
野菊花
-
>
梁啟超家書
-
>
我的父親母親:民國大家筆下的父母
文學人類學文庫天府鏡像與文學中國:當代四川多民族文學發展研究 版權信息
- ISBN:9787520347334
- 條形碼:9787520347334 ; 978-7-5203-4733-4
- 裝幀:一般輕型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文學人類學文庫天府鏡像與文學中國:當代四川多民族文學發展研究 本書特色
“文學中國”因民族和地域的多樣而呈現為五彩斑斕的多元鏡像,以“天府”著稱的四川是其中**特色的構成之一。當代四川多民族作家文學取得了重大成果,以漢語創作為主,漢、彝、藏、羌四個民族作家的寫作均呈現出強大的發展態勢,各自的發展模式又不盡相同。本書擇取四個民族的代表性作家文學,進入其主要活動場所進行考察,考察彼此不同的發展模式,呈現相互有別的審美樣態。結合實證描述和理論闡發,希冀為四川多民族文學的發展乃至中國多民族文學發展提供可供參考的資料。
文學人類學文庫天府鏡像與文學中國:當代四川多民族文學發展研究 內容簡介
本書從多民族文學史觀出發,立足文學人類學理論和方法,通過對四川省四市州主體民族文學的發展狀貌的描述、歸納、比較與分析,展現四川省多民族文學的發展過程、狀態與水平。在呈現四川省多民族文學發展狀貌與特點的同時,為當代中國多民族文學發展作鏡像觀照。本書既是文學的人類學描述,也是文學本體的考察。作者由外而內,由文學現場到文學作品,展示四川省多民族文學的特點、成就及其存在的問題,對文學和政治、區域、民族身份的關系作了思考,對多民族文學的發展未來也作了思考。
文學人類學文庫天府鏡像與文學中國:當代四川多民族文學發展研究 目錄
一 本書研究:多民族
二 本書為區域實證研究
三 研究對象、方法與意義
四 本書框架
**章 四川多民族文學的前世今生
**節 古代四川境內多民族文學
第二節 當代四川多民族作家文學
一 漢族作家的代際
二 少數民族作家產生發展
第三節 當下多民族文學區域發展態勢
第二章 漢族作家文學的成都模式
**節 從《星星》創刊說起
一 文聯作協成立
二 新時期民間團體噴發
三 90年代后平靜寫作
第二節 大眾消費傳播
一 魯獎風波與文學事件
二 IP神話與市場營銷
三 官方作為與民間立場
四 遠離喧囂
第三節 漢語自覺:成都漢族作家的文學追求
一 流沙河:回歸傳統古典
二 “廢話教主”楊黎
三 何大草的神秘精巧
四 顏歌的俗人俗語
……
第三章 彝族作家文學的涼山模式
第四章 藏族作家文學的甘孜模式
第五章 藏羌作家文學的阿壩模式
第六章 四川省多民族文學的發展特點
結語
附錄
參考文獻
后記
文學人類學文庫天府鏡像與文學中國:當代四川多民族文學發展研究 節選
《天府鏡像與文學中國:當代四川多民族文學發展研究》: 而另一部小說《尋找康巴漢子》,則用平實的故事,甚至是寫實的口吻,展示了康巴漢子的當代風貌。該書封面頂部有這樣一段話:“打開康巴藏地的一把鑰匙,領略神秘血性的康巴男人,領你認知現代的雪域風情。”此書封底有這樣一段話:“藏東康巴高原生長著康巴漢子,他們英俊、彪悍、瀟灑、敢愛敢恨、充滿魅力。自古以來,民間就流傳著他們的傳奇。相傳,亞力山大大帝東征期間,一支騎兵隊從印度走過喜馬拉雅山后消失,與康巴當地人生活在一起,并孕育了優秀的康巴漢子。據說,希特勒也相信雅利安人和康巴藏人結合的后代,就是優秀種族……”兩相呼應,尤其是編輯故意將封面推薦語中“雪域風情”前“現代”一詞作了淡化處理后,極易讓讀者產生聯想和想象:《天府鏡像與文學中國:當代四川多民族文學發展研究》應該會寫一段康巴漢子的風流奇遇。然而打開書發現,此書與康巴漢子的旖旎傳說無甚關系,此書寫的是當代,寫的是當代康巴人,在失去了劍與火、馬與刀后,如何自處。書中,亮炯·朗薩表現了她對康巴漢子完美人格的追尋:一個女畫家仰慕康巴漢子,尋跡康巴,這時,一個藏族青年進入她眼簾:尼瑪吾杰。尼瑪吾杰英俊挺拔、聰明智慧、善良正義。從城里返鄉后,先是在村里帶領村民致富:修路、修水渠、爭取三老干部補助、修村小、開砂石廠。后當鄉長,帶領鄉民調整產業結構、化解草場風波、頂住掘金誘惑保護河灘草場生態、發掘和光大本土文化(格薩爾文化和宗教寺廟文化、旅游文化)。雪災來臨時,他不惜犧牲自己的政治前途,前往災區救人。*后,他得到所有人敬佩,被提拔為副縣長,并得到自己美滿的愛情。書中,亮炯-朗薩通過對尼瑪吾杰的書寫,展現了自己對當下康巴青年完美人格的期待,寄托了對康巴漢子精神和稟賦的向往。主人公尼瑪吾杰如一輪太陽,既有高貴高尚的情操,又有頂天立地的言行,還有感天動地的愛情,這樣的人能照耀周圍的人,包括“80后”“90后”的漢族青年。在尼瑪吾杰身上,亮炯·朗薩集中表現了康巴漢子的大美與大愛。 如果說在《布隆德誓言》中,亮炯·朗薩表揚了傳統康巴漢子的英勇本性,那么,在尼瑪吾杰身上,亮炯·朗薩則表揚了新一代康巴漢子的智慧,表揚他們身上的堅強意志、理想追求、激情才學、膽識和實踐力。這樣的康巴漢子在當下同樣能撐起一片天,同樣可為錚錚鐵骨,為民族的優秀男兒,同樣不侮“康巴漢子”的稱號。 亮炯·朗薩表示,自己之所以不斷書寫康巴漢子,是希望為現代世界樹立康巴漢子的完美形象,希望為世間貢獻一些康巴漢子這樣的人才,這樣,人類精神家園可保,人的幸福生活才可尋。為實現這樣的目的,她采用了對比的手法,用新舊政府干部形象作對比,用傳統與現代作對比,來突出新康巴漢子形象:過去,“干部是個榮耀的語詞,民主改革時候,共和國建立初期,干部好的那就是特殊材料制成的,*大的特點就是跟老鄉是一家,親民愛民那是沒說的。”現在,干部們的表現令村民寒心,他們在村民面前賭博,搞形式主義,弄虛作假,欺上瞞下,擅弄職權,謀取私利,在崗不作為,瞞發補助……而今,有了尼瑪吾杰,這樣一個具有完美人格的理想的執政黨的好干部。他經歷了種種挫折和誘惑,守住了民族文化底線;他無論人品還是政德,都達觀、淡定和透徹,他有良知、公正、公信和實干精神,堅守信仰、勇敢頑強;他心地坦然坦蕩,精神澄澈遼闊,行為純凈從容。小說更不懼直白,多次直接謳歌康巴藏人的精神境界和個性氣質:尊重生命和自然、堅守信仰、崇尚自由、追求大美大愛。不斷歌頌康巴漢子的“帥氣和魁梧、豪情”,使得一些女人包括國外的都來借種。不斷突出康巴人的性格特點:膽大,心細,精明和仗義在他們身上同時存在,經商幾乎無師自通。 ……
文學人類學文庫天府鏡像與文學中國:當代四川多民族文學發展研究 作者簡介
余紅艷,女,四川仁壽人(蒙古族后裔),四川大學文學人類學博士,四川師范大學寫作學碩士,現為四川省社科院眉山分院專職研究人員;主要從事文學人類學研究、三蘇文化研究、寫作學研究;出版著作《張力思維與小說迷境——馬爾克斯創作探》《文心雕龍儒家思想淵源論:孔子篇》;發表小說、散文若干。
- >
唐代進士錄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故事新編
- >
經典常談
- >
回憶愛瑪儂
- >
中國歷史的瞬間
- >
苦雨齋序跋文-周作人自編集
- >
伯納黛特,你要去哪(2021新版)
- >
山海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