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一個陌生女人的來信:茨威格短篇小說集
-
>
女人的勝利
-
>
崇禎皇帝【全三冊】
-
>
地下室手記
-
>
雪國
-
>
云邊有個小賣部(聲畫光影套裝)
-
>
播火記
我彌留之際 版權信息
- ISBN:9787540787097
- 條形碼:9787540787097 ; 978-7-5407-8709-7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我彌留之際 本書特色
適讀人群 :大眾讀者、文學愛好者 1.成就卓著 本書是威廉·福克納運用多視角敘述及意識流手法的又一部杰作。這部作品在閱讀難度和閱讀趣味上達到了一種巧妙的平衡,使其無愧于文學名著的稱號。 2.獨特價值 這部小說建議與《活著》對照閱讀,可以說是重估了人對苦難的承受力。在如何面對生存和死亡、大自然和人的關系、人性的善和惡,如何面對上帝、面對家庭內部和外部的關系等問題上,都有著文學作品的深刻探索。 3. 影響深遠 福克納的作品對博爾赫斯、薩特、加繆、馬爾克斯、大江健三郎、庫切等文學大師影響巨大,中國著名作家莫言、余華等也都受到福克納作品的滋養。讀懂福克納,對于了解中外現當代文學都有重要的幫助和啟迪。
我彌留之際 內容簡介
《我彌留之際》是福克納的代表作品之一,也是他的“約克納帕塔法世系”系列的重要作品。小說講述了美國南方農民本德侖為遵守對妻子的承諾,率全家將妻子的遺體運回家鄉安葬的“苦難歷程”。盡管每個人懷著各自的目的踏上送葬之路,一路上有許多自私、愚昧、荒誕的行為發生,但這次出殯仍然具有理想主義的光輝,在與水災、火災的斗爭中,彰顯了人的力量,也重估了人對苦難的承受力。 全篇由本德倫一家、眾鄰居以及相關人員的59節內心獨白構成,多視角的敘述和意識流手法使其成為現代主義小說的經典之作,對后世作家影響巨大,被譽為“20世紀美國長篇小說出色的開篇”。
我彌留之際 目錄
我彌留之際 節選
這會兒其他的人都坐在那兒,像禿鷹似的。一邊等,一邊給自己扇扇子。因為我說過你能不能別那么老是鋸老是釘直到別人連覺都睡不著而她那兩只手攤在被子上就像兩條從土里挖出來的根想洗一洗可你們怎么也沒法把它們洗干凈。我現在可以看見那把扇子還有杜威·德爾的胳膊。我早就說過你們還是讓她安靜一會兒吧。又是鋸又是敲,老讓空氣在她臉上快快地流動她那么累根本沒辦法把空氣吸進去,還有那該死的錛子老是還差一家伙。還差一家伙。還差一家伙使得每一個路過的人都不得不停下來看看那口棺材還說他是一個多么高明的木匠。要是從那個教堂上摔下來的不是卡什而偏偏是我那該多好還有要是讓那車木頭掉下來壓趴下的不是爹而偏偏是我那該多好,那樣就不至于讓縣里的每一個渾蛋都進來瞪大了眼看她了因為如果世界上有上帝他到底是干什么的。就讓我和她兩人在一座高山坡上我來推動石塊讓它們滾下山去砸他們的臉,撿起石子來往山下扔砸他們的臉他們的牙齒和所有別的部位天哪一直到她感到清靜為止也沒有那個該死的錛子老是差那么一家伙。差那么一家伙那樣我們就可以耳根清凈了。 / 我們這個地方就是有這個毛病:所有的一切,氣候以及別的一切,都拖延得太長了。就跟我們的河流、我們的土地一樣:渾濁、緩慢、狂暴;所形成與創造出來的人的生命也是同樣地難以滿足和悶悶不樂。 / 她看著我。我能感覺出她的眼光的意思。好像她用眼光在推我。我在別的女人那里看到過這種眼光。看到過她們把懷著同情與憐憫真心來幫助的人從房間里趕出去,卻廝守著那些沒有出息的畜生,可是在他們的眼里,她們無非是做苦工的牛和馬而已。這就是人們所說的超過人能了解的愛吧。那是一種自尊心,一種想掩蓋那種悲慘的裸露狀態的狂熱欲望,我們就是赤身來到這個世界的,也是赤身進入手術間的,又是固執、狂熱地赤身回進土地的。我離開了房間。 / 天黑了。我能聽到樹木的聲音,還有寂靜:我知道它們。不過這不是活物的聲音,甚至也不是它的聲音。好像黑暗方才正把它從它的整體里溶解出來,變成一些毫不關聯的零散部件——噴鼻聲啦、頓腳聲啦;逐漸變冷的肉體和帶尿臊臭的馬毛的氣味;還有一種幻覺,認為那是一個由有斑痕的馬皮和強壯的筋骨組成的同位整體,而在里面,超然、秘密、熟悉的,是一個與我的存活截然不同的存活。我看見它溶解——四條腿、一只轉動的眼球、一處艷俗的像朵朵冷冷的火焰的斑痕——并且浮起在黑暗中褪色的溶液里;所有的部件成為一個整體卻又不是任何一種部件;這整體包含任何一個部件卻又什么都不是。我只要聽見了雜亂的聲音,撫摩著它,塑造著它的形象——它的距毛、屁股、肩膀和頭,還有氣味以及聲音,我就能看見它。我并不害怕。 / 爹回來了。他自己穿著朱厄爾的雨衣,手里拿著杜威·德爾的那件。卡什還是蹲在燈的上方,他把手伸到后面去撿起四根木棍,把它們插進地里,又從爹手里接過杜威·德爾的雨衣,把它鋪在四根棍子上,給燈架起了一個屋頂。爹瞧著他。“我不知道你自己怎么辦,”他說,“達爾把他的雨衣帶走了。” “挨澆就是了。”卡什說。他又拿起鋸子,鋸子又上上下下、一進一出地在那不慌不忙的不可滲透性里拉動,有如在機油里掣動的一只活塞。他渾身濕透,不知疲倦,身架又輕又瘦,像個小男孩或是小老頭。爹瞅著卡什,眨著眼,雨水順著臉往下流淌;他又看看天空,仍然帶著那種沉默、深思、憤憤然卻又是自我辯解般的表情,仿佛這一切都是他預料之中的;他時不時動彈一下,走上幾步路,憔悴,滿臉是水,拿起一塊木板或者一件工具,接著又放下。現在弗農·塔爾出來了,卡什穿上了塔爾太太的雨衣,他和弗農在找鋸子。過了一會兒他們發現鋸子在爹的手里。 “你干嗎不進屋躲躲雨呢?”卡什說。爹看著他,他臉上的雨水在慢慢地流淌。就好像是所有喪親之痛中**荒誕不經的表情,在一個刻毒的諷刺藝術家雕刻出來的一張臉上流淌。“你快進去吧,”卡什說,“我和弗農能把它做好的。” 爹看看他們。朱厄爾的雨衣穿在他身上顯得袖子太短了些。雨水在他臉上往下流,慢得像凝凍的甘油。“我淋濕了也不怪她。”他說。他又挪動了一下,并且動手去搬動木板,把它們拿起來,又小心翼翼地放下去,仿佛那是玻璃似的。他走到燈那里,去扯扯支撐起的雨衣,卻把它弄倒了,卡什只好走過去再把它架好。 “你快進屋去吧。”卡什說。他領爹進屋子里去,出來時帶著雨衣,他把雨衣疊起來放在那盞燈所在的棚子里面。弗農沒有停下手里的活兒,他抬起頭來看看,手仍舊在拉著鋸。 “你早就應該把他送進去的,”他說,“你知道雨遲早要下的。” “他就有這樣的毛病。”卡什說。他看看板子。 “可不,”弗農說,“他總架不住要來。” / 可是我拿不定誰有權利說什么是瘋,什么不是瘋。每個人內心深處都好像有另一個自我,這另一個自我已經超越了一般的正常和不正常,他懷著同情的恐懼與驚愕注視著這個人的正常的和不正常的行徑。
我彌留之際 作者簡介
作者簡介 威廉?福克納(William Faulkner,1897—1962),美國文學史上極具影響力的作家之一,1949年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一生創作了19部長篇小說和70多部短篇小說,其中絕大多數故事發生在虛構的約克納帕塔法縣,被稱為“約克納帕塔法世系”。代表作品:《喧嘩與騷動》《我彌留之際》《押沙龍,押沙龍!》 譯者簡介 李文俊,當代著名翻譯家,中國社會科學院外國文學研究所編審、榮譽學部委員,素以翻譯福克納小說著稱,曾多年在《譯文》與《世界文學》編輯部工作。譯有《喧嘩與騷動》《我彌留之際》《去吧,摩西》《押沙龍,押沙龍!》以及其他多種美英文學作品。
- >
上帝之肋:男人的真實旅程
- >
山海經
- >
姑媽的寶刀
- >
企鵝口袋書系列·偉大的思想20:論自然選擇(英漢雙語)
- >
回憶愛瑪儂
- >
莉莉和章魚
- >
羅曼·羅蘭讀書隨筆-精裝
- >
煙與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