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勝抑郁:6位抑郁患者觸動人心的自愈故事 版權信息
- ISBN:9787521604337
- 條形碼:9787521604337 ; 978-7-5216-0433-7
- 裝幀:平裝-膠訂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戰勝抑郁:6位抑郁患者觸動人心的自愈故事 本書特色
本書通過六個真實的案例,輔以專業醫學知識,從人性關懷的角度來探討抑郁癥患者的心路歷程,讓讀者對抑郁癥有更進一步的了解。書中所述抑郁癥患者苦盡甘來的經歷,也為所有關懷生命或身受抑郁癥之苦的朋友開啟了一扇希望之窗,幫助他們了解自己、建立自信心,勇敢地為自己的生命負責,*終戰勝抑郁癥,重拾身與心的平和、健康。
戰勝抑郁:6位抑郁患者觸動人心的自愈故事 內容簡介
抑郁人士必讀的暖心之作
6位抑郁癥患者的感人自述,2位心理醫生的專業點評。幫你正視內心的陰霾與傷痛,收獲戰勝抑郁的勇氣和力量。
只有自己才是你的敵人,所以也只有自己才是你的治療師
戰勝抑郁:6位抑郁患者觸動人心的自愈故事 目錄
01快樂是我的奢侈品——懷恩的故事在外人看來,很容易認為我是個吃不起苦、好高騖遠的人。事實上,我是和身心癥狀長期作戰,求生本能驅使我努力地走在正常生活的軌道上。但另一方面,那種說不出的倦怠消沉、無力、虛弱也搖撼著我的意志。我有時會萌生一種“生不如死”的灰色念頭……4 活在害怕失去父親的陰影中7 曲折的求職歷程13 童年的夢魘成真16 與抑郁共枕20 尋求一個答案24 找到那把開啟謎底的鑰匙28 專業觀點29 理想和野心的差距31 嫉恨心是精神障礙的禍首32 精神官能癥并非無病呻吟33 團體治療可以更好地認識自己02人生沒有完美這回事——陳敏敏的故事一位同學用嘲弄的口氣說:“你知道嗎?剛才老師在旁邊看到你的手在抖呢!”在場的同學都笑了起來,那不留情的笑聲證實了我的手抖已經公之于世、無所遁形。我雙手顫抖、出汗、心悸、身體冰冷……38 黑色序曲39 抱著貓哭泣的小女孩42 初戀與自尊44 失學和失戀47 櫻花盛開時50 我休學了53 手抖的夢魘59 過著自我囚禁的生活63 從焦慮轉成抑郁癥69 自己是*好的治療師72 專業觀點72 無法達到的理想形象73 被贊賞、被鼓勵的需求75 察覺人格脆弱面,走出困境03生命的龍卷風——若晴的故事醫生的診斷是更年期型抑郁癥,主要癥狀不是更年期障礙,而是來自抑郁癥。我的狀態大大超出自己所能理解的范圍,說是中邪還比較貼切……80 仲夏夜的噩夢81 以為得了重感冒83 我是不是瘋了85 是更年期障礙嗎87 被診斷為更年期型抑郁癥89 持之以恒是我的武器91 家屬、朋友的支持是一種力量94 *黑暗的一段路已經走過98 生命的龍卷風102 專業觀點102 抑郁癥的發生及程度因人而異106 藥物、心理治療雙管齊下04意外的禮物——阿海的故事面對一連串變故,如果在平時身心健康的狀況下,我應該有應付的能力,但是身心已經疲憊不堪的我,失去原有的抵抗力,剛好讓抑郁癥有機可乘。這推翻了一般社會大眾對抑郁癥的主觀印象:“是一群悲觀軟弱、多愁善感的人才會罹患的心理疾病。”112 不愛讀書的傻小子114 我的新婚妻子有“躁郁癥”117 曾經有過離婚的念頭120 到警察局領回游蕩街頭的妻子122 睡在衛生紙堆上125 屋漏偏逢連夜雨128 抑郁癥找上門132 原來我可以過得更好136 專業觀點137 精神疾病與生活壓力絕對相關138 調節壓力,轉憂郁為力量140 憂郁的表現,常是人格提升及進步的前奏05女孩慢慢走——小真的故事曾經以為失去婚姻,人生就不完整。低頭看看戴著人工肛門的自己,此刻我卻換個角度想:如果為了身體的完整,不愿意切除那段布滿癌細胞的壞腸子,我的生命力將被不斷蔓延擴散的癌細胞侵蝕,直到毀滅。有時割舍是為了生存。144 我多么想活下去146 愛錯、錯愛150 失去母親的女孩154 羽翼未豐,卻離巢而去157 如飛蛾撲火,注定失敗的婚姻160 終于我病倒了164 走上心理治療的路170 向上天喊價,讓我多活幾年175 專業觀點175 抑郁癥與人格、心理發展史相關177 建立自尊,才能擁有健康的人際關系06黑夜迷路的小孩——李芳的故事醫生曾說,只要我的記憶有片刻空白,就證實是精神分裂癥了。我不懂是否有其他可能,但如果堅持“我沒瘋”,更會被認定是沒有病識感。當時我又退一步想:就算是精神分裂癥,我只要有“好起來”的決心,相信有一天也能擺脫這個病名……182 變形的童年184 被診斷為精神分裂癥188 再度住進精神科病房191 病房奇景193 決心找出問題根源196 我是媽媽的情緒配偶200 離開原生家庭,走入婚姻205 正式被診斷為抑郁癥208 學習接受人世間的不圓滿211 專業觀點211 脆弱自體敵不過現實壓力214 從別人眼中看到自己
展開全部
戰勝抑郁:6位抑郁患者觸動人心的自愈故事 作者簡介
蔡香蘋,臺灣地區生活調適愛心會理事長、愛心會會刊總編輯、多倫多華語美加電臺《門里門外》主持人、“耘心工作坊”志愿者培訓講師、多倫多衛生署華人健康教育委員會“家庭性教育推廣中心”小區推廣大使。
李文瑄,資深精神科專科醫生、美國哈佛大學醫學院精神醫學研究員、哈佛公共衛生研究院科學碩士。專于精神分析心理治療。曾任臺北市立療養院小區精神科主任多年,現于該院主持婚姻治療及抑郁癥團體心理治療特別門診,并于臺北醫學大學授課。著有《客體關系心理治療》《愛與恨——客體關系婚姻治療》《人際關系圖譜——動力團體治療新論》等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