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論中國
-
>
中共中央在西柏坡
-
>
同盟的真相:美國如何秘密統治日本
-
>
中國歷代政治得失
-
>
中國共產黨的一百年
-
>
習近平談治國理政 第四卷
-
>
在慶祝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成立100周年大會上的講話
麥迪遜政治理論研究 版權信息
- ISBN:9787520144766
- 條形碼:9787520144766 ; 978-7-5201-4476-6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麥迪遜政治理論研究 本書特色
麥迪遜是美國的“憲法之父”和第四任總統。在美國創生的歷史時刻,他思考美國政治制度的選擇,得出的答案是,美國應該建立一種復合共和制的新政治制度。
本書詳盡地研究了麥迪遜構思并通過美國憲法落實的這一政治制度,并指出這一制度在形成之后,由于內部的政黨和外部的軍事、經濟、社會的挑戰,而經歷了兩個階段的巨大變形。
麥迪遜的政治理論,也由于美國政治制度的一次奠基和兩次變形,而相應可以劃分為三個發展階段。
本書創新地指出,麥迪遜政治理論從*到第二個階段*重要的變化,發生在三個方面:從希望建立無黨爭共和國,轉向承認黨派政治的不可避免,并重新思考了政黨的意義;從主張一個更接近單一制國家的聯邦,轉向強調州擁有自己的主權,可以否決聯邦政府的立法;從相信人民是主權者,到強調輿論的真正重要性。本書指出,麥迪遜不僅根據美國新政治制度的可變性調整了自己的政治理論,而且對美國政治制度的可變性本身也做了思考。本書深入研究了麥迪遜對政治制度的可變性的思考。本書研究表明,麥迪遜并非是一個只關心政治制度的形式與結構的舊制度主義者,而是同時思考了政治制度的穩定方面和可變方面。麥迪遜是美國的“憲法之父”和第四任總統。在美國創生的歷史時刻,他思考美國政治制度的選擇,得出的答案是,美國應該建立一種復合共和制的新政治制度。
本書詳盡地研究了麥迪遜構思并通過美國憲法落實的這一政治制度,并指出這一制度在形成之后,由于內部的政黨和外部的軍事、經濟、社會的挑戰,而經歷了兩個階段的巨大變形。
麥迪遜的政治理論,也由于美國政治制度的一次奠基和兩次變形,而相應可以劃分為三個發展階段。
本書創新地指出,麥迪遜政治理論從*到第二個階段*重要的變化,發生在三個方面:從希望建立無黨爭共和國,轉向承認黨派政治的不可避免,并重新思考了政黨的意義;從主張一個更接近單一制國家的聯邦,轉向強調州擁有自己的主權,可以否決聯邦政府的立法;從相信人民是主權者,到強調輿論的真正重要性。本書指出,麥迪遜不僅根據美國新政治制度的可變性調整了自己的政治理論,而且對美國政治制度的可變性本身也做了思考。本書深入研究了麥迪遜對政治制度的可變性的思考。本書研究表明,麥迪遜并非是一個只關心政治制度的形式與結構的舊制度主義者,而是同時思考了政治制度的穩定方面和可變方面。
1800年之后,麥迪遜從立法者轉為執行官,先后擔任美國的國務卿和總統,而他的政治理論也隨之繼續發展,進入了第三個階段。在這個階段,對美國新生的政治制度,出現了三個新的外部挑戰。首要的外部挑戰是導致美國首都被英軍焚毀的1812年戰爭。第二個重要的外部挑戰是經濟發展迫使美國政府突破憲法規定的權力界限。*后一個挑戰則來自奴隸制。美國的憲法沒有為這三項外部挑戰給出既定的解決方案,麥迪遜只能自行去思考新的解決方案。
他的三項新解決方案都為現代世界打上了深刻的印記。他為1812年戰爭確立的防御性準則,將*終使美國的“戰爭部”改稱“國防部”;他對美國經濟發展的思考,使他拒絕批準美國*銀行延續其存在,并間接使得美國的中央銀行*終只能以“美聯儲”的獨特名字出現;他為解決奴隸制而提出的利比里亞方案,是今天存在的利比里亞共和國的起源。
麥迪遜在作為執行官運行美國政府期間所面對的這三重挑戰、他所給出的方案及其影響,都大大超越了美國政治制度的*初框架。這些來自軍事、經濟和社會領域的外部挑戰,無法被穩定地納入政治制度的內部,總是迫使憲法暴露出它不完美的一些側面,并迫使美國的政治制度不斷變形。
面對著美國政治制度的形變,麥迪遜明智地看到,美國建立新政治制度的嘗試畢竟只不過是一次政治實驗。這項政治實驗與其他科學實驗一樣,其所依據的理論應該根據實驗結果來修正。麥迪遜的這一思想,為美國政府的不斷改進開啟了大門,而麥迪遜所幫助設立的美國憲法中的修憲條款,也使得美國政府的改進可以依法進行。畢竟,也只有一種可以適時改進的政治制度,才是能夠持續存在的政治制度。
麥迪遜政治理論研究 內容簡介
詹姆斯·麥迪遜是美國的“憲法之父”和第四任總統。他吸收古今政治理論與實踐的精華,將其凝合為復合共和制的方案,并將此方案落實為美國的政治制度。麥迪遜的政治理論是世界重要的政治理論遺產,對美國政治制度影響至今,對其思想的系統梳理和深入分析是研究美國政治、法律、歷史的基礎。本書即系統梳理了麥迪遜提出的復合共和制的理論資源、設計初衷,制度安排、論證步驟和創新思想,論述了新的政治制度在運行之后所出現的變化促使麥迪遜政治理論所發生的三個變化。
麥迪遜政治理論研究 目錄
**章 麥迪遜政治理論的淵源
一 麥迪遜的直接理論先驅
二 影響麥迪遜的理論思潮
第二章 麥迪遜政治理論的基礎:復合共和制的存在理由
一 麥迪遜與新共和政府的建立
二 麥迪遜論共和政府的目的
三 麥迪遜論聯邦制大共和國的優點
四 麥迪遜論強政府的必要性
五 麥迪遜論強政府的分權
第三章 麥迪遜政治理論的主體:復合共和制的具體制度
一 麥迪遜的限權政府理論
二 麥迪遜的三權分立理論
三 麥迪遜的聯邦主義理論
四 麥迪遜關于《權利法案》的理論
第四章 麥迪遜政治理論的轉變
一 從主張無黨爭共和國到論證政黨的正當性
二 從主張單一制國家到主張州權
三 從主張人民主權到強調輿論的重要性
四 麥迪遜政治理論轉變的原因
第五章 麥迪遜論政治制度的運行
一 麥迪遜和美國早期政治制度的運行
二 麥迪遜和1812年戰爭
三 麥迪遜和美國的經濟發展
四 麥迪遜論奴隸制與美國的危機
第六章 結論
附錄
一 麥迪遜年表
二 《聯邦黨人文集》的結構
參考文獻
后記
麥迪遜政治理論研究 作者簡介
張國棟,山西省太原市人,1982年出生。天津師范大學政治學理論博士。現任福建江夏學院公共事務學院講師、行政管理系副系主任。曾獲得“天津市優秀博士論文”,“福建省第十二屆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青年佳作獎”,在政治學核心刊物上發表論文多篇。
- >
詩經-先民的歌唱
- >
中國人在烏蘇里邊疆區:歷史與人類學概述
- >
莉莉和章魚
- >
中國歷史的瞬間
- >
龍榆生:詞曲概論/大家小書
- >
唐代進士錄
- >
李白與唐代文化
- >
苦雨齋序跋文-周作人自編集